关灯
护眼
字体:

那个权臣他想篡位(86)+番外

作者: 空谢荼蘼 阅读记录

河东行省境内,蒲州河中府、平阳、雁门等地,遭逢百年难遇的大雪,房屋倒塌,州府粮仓告急,向朝廷求助。

宋撄宁盯着那份奏折,来回看了多次。

她清清楚楚地记得,将要入冬时特意询问了弹幕一次,史书上并没有什么雪灾之类的大事。

来不及深思,她立刻下了旨,让傅善平亲自去往河东,带上司农寺和户部的部分存粮,另一部分从附近州府抽调。

幸而京畿准备充足,不至于手忙脚乱。

傅善平心细负责,到达河中府后,快速着手了救灾一*事,雪路封山难行,工部去年前前后后根据图纸造出的部分工具也派上了用场,局面在短期内得到了控制。

宋撄宁担心灾后种种疾病的出现,还命太医署也前去协助。

长昭二年河东的这场大雪,虽然并未造成什么严重的伤亡与损失,但却令她警惕起来。

至此,史书是真真正正的发生改变了,加上弹幕前一段时间的各样异常,其实不难猜出,是她的举动导致了这些变化。

从长昭元年的临风桥、万寿节,到诛杀云氏、王死,讨伐许长敬......

一旁处理文书的崔望熙见她有些出神,不由问道:“怎么了?可是还在想河东的事?”

他走来,替她换了盏新茶,安慰道:“圣人勿忧,傅侍中到底是门下之首,户部也支援得及时,这几日传回的都是好消息。”

宋撄宁接过茶,端在手中,忽然问道:“若你当年未去延嘉殿,未遇到朕,如今会怎样?”

崔望熙颇为意外:“......怎么会有此一问?”

他感觉到,自从雪灾一事后,撄宁常常有些心神不宁,可傅善平亲自前往前线,局面早已得到控制,根本不会惹她这样烦忧的。

一定是发生了别的事。

“朕只是想知道,若从前的事有了变化,会对当下造成多大的影响。”

刹那之间,崔望熙似乎隐隐猜到了什么,奇怪的念头在脑中闪过。

宋撄宁想问的,根本不是从前的事,而是......她所做的事。

“若我那日未去延嘉殿,未遇到太女殿下,我也仍会心悦你——毕竟,总会相遇。”

“可是。”他话锋一转,“若圣人很多事情上未做选择,今日恐怕不是今日。”

宋撄宁执笔的手颤了颤,一滴浓墨落在白宣上,晕开一个小小的墨花。

“比如,若圣人未狠下心来夷云王二家,那么他们就会与各道勾结,危及皇位,若不讨伐剑南,许长敬总有一日兵临城下。”

所以,她将史书里的一行行字搅乱撕裂,将今日与未来重新书写,那么这场雪灾的出现,亦是情理之中的。

“你呢?”宋撄宁抬头起身,与他四目相对。

崔望熙的呼吸乱了一瞬,“......我?”

“若朕坐以待毙,崔相会做什么呢?”她一步步走到男人面前,指尖轻轻点住他心口。

胸前传来细微的痒意,崔望熙不由得后退一步,扶住她的手腕。

“撄宁,我会......”他垂下眼,挡住了眸中的波涛翻涌。

“崔相会做什么?”

会架空她的权柄,操纵她的王朝,囚她于延嘉殿,如史书中一样,做一手遮天的逆臣?

后背已经贴上墙壁,他亲笔所绘的那幅画恰好就在几寸之外,正因二人的动静而摇晃,崔望熙的心快速跳动着。

紧张而期待。

“臣——”他开口。

“会想要朕的帝位吗?”

崔望熙捏紧了掌中的那截皓腕,连忙摇头道:“我不会。”

“撄宁,我最爱的......”他喘息道,“便是你坐在帝位上的模样。”

高不可攀,矜贵端庄。

宋撄宁抽出手腕,踮起脚在他唇畔轻轻吻了一下,“朕与崔相玩笑呢,我知你心。”

积雪消融,屋檐上的水顺着琉璃瓦的起伏一丝丝流下,滴滴答答。

天光昭昭,金丝勾勒而成的华美衣裙铺在身后,帝王依靠着他,再次说道:“我知你心。”

“撄宁,你是不是......知道什么?”

宋撄宁的肩头塌了一下,又挺得笔直。

这么久了,她独自背负着沉重的史书,踽踽前进,不敢行差踏错,如履薄冰,一侧是歌舞升平、繁华安定的大邺盛景,一侧是国破家亡、硝烟四起的乱世人间。

她知道自己原本的结局——

怀愍帝崩于紫宸殿前,徒留一抔阶下血,宋撄宁死在延嘉殿中,正是暮春初夏之时,紫薇花将将开放的季节。

而崔望熙,也在她离世不久后,旧伤发作,撒手人寰。

最终,她摇摇头:“朕无事。”

“撄宁不愿与我说说吗?”

“朕......”她微微闭了闭眼睛,幽然的瑞麟香仿佛一只轻柔的手,安抚着她疲惫的躯壳。

“朕只是偶然回想这一年时光,感慨颇多罢了。”宋撄宁的脸色有些苍白,“崔相说得对,若朕未做选择,今日便不是今日。”

对云氏、对许长敬、对季南仲,甚至对他,皆如此。

不知可是她神思恍惚的缘故,她眼睁睁看着,那浮于半空的,透明的弹幕文字,骤然崩坏。

她忍不住伸手去滑动,像以往一般,瞧瞧未来之人又说了些什么,却穿过了一片虚空,浅金色的阳光落在指尖。

“怎么了?”崔望熙看见她有些空洞的眼睛,又将视线移到指尖,小心地握住。

“撄宁?”

宋撄宁看着空荡荡的一切,浑身冰凉。

“崔望熙,若朕要你亲自领兵征讨岭南,你可能做到?”

他当即应下:“定不负圣人所托。”

上一篇: 含芷念 下一篇: 少年帝后老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