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赘意(215)+番外

作者: 年可 阅读记录

玄枵:“……”

委屈,想哭。

屋内,晋舒意点了点对面的位置叫人坐下,这才正色同他道:“原本今日要你来,是有两件事要同你说的,不过现在看来,第一件事已经不必我赘述了。所以,你是何时发现殿下身份的?”

“说出来怕是阿姊不信,第一眼,我第一眼瞧见昱王的时候就觉得错不了!”

臭小子还骄傲了起来,也不晓得真假,单是表情骄傲极了,也不知哪里值得炫耀。

晋舒意便没想继续,只道:“至于这第二件事,齐雅先前的身份已然做不得数,不过她能跟着娵訾也是陛下授意,想来先时所犯之罪也算是揭过。昨日她重新亮明身份做人证,算是戴罪立功,不过牢狱之苦还得受得些时日,待事态平息应是能平安出来。”

说到齐雅,少爷听得认真,表情都正经不少,听完只点头:“我晓得,姐夫让我带她入京的时候,她也就同我说过了。但是阿姊,她没有真的害过人,虽是干过坏事,也是受人蛊惑,陛下圣恩,我等她出来便是!”

“那你可知,她若是出来,便是暗门之人,不会再是你的随侍。”

“她本来也不是我的随侍。”少爷接得快,等到碰着亲姐的一个挑眉,才低头玩着杯子,“她在晋家,本就是为了暗门之命,我也从没把她当成晋铭。”

“所以,我要同你说的便是,她不是一般的女子,身世、经历以及肩负的使命便已经决定了她不会甘于留在家中相夫教子。你若是想要娶她,不仅要她自己愿意,还要能接受她的高飞。”

“阿姊你……你不反对?”

少爷是能抓重点的,竟是先问出这句来。

晋舒意觑他:“我说的话,你听进去多少?”

“我省得。”没想到,晋书铖却是将杯子一摆,毫不逃避,“这世间女子本就是各色各样,哪一个又是一般的?母亲一般吗?若是一般她怎会决然和离,一手操持家业,又同爹爹有了我。你一般吗?若是一般,晋家又怎会走过那钢索,起死回生?齐小雅自是该有她的路要走,可她若是有心同我在一起,我们两个人总能有办法的。她若要高飞,我便就做托举她的东风。若她要歇息,我就做安抚她的溪涧——姐夫都能为爱做赘婿,我又有什么不能做?”

嗯?

晋舒意原是欣慰听着,不想差点被这最后一句呛到。

“关你姐夫什么事。”

“姐夫能屈能伸,是我的榜样!”

“……”

晋书铖见她哑巴了,这才想起来从怀里抽了匣子出来。

“这是什么?”

“外祖让我交给姐夫的,我也不知道是啥,”他道,“好像是姐夫信中提到了什么。”

给淮砚辞的?

这二人果真是背着她有秘密呢。

晋舒意伸手,晋书铖又按住:“阿姊你不会偷看吧?”

不知道为什么,少爷的提防表情实在碍眼。

晋舒意呵了一声:“你信不信,只要我想,淮砚辞便会亲手交给我瞧?”

“……”

不是,阿姊怎么这样?!

姐夫不在也能秀?!

第一一一章 往后就适应了

话虽如此,但眼看着兔崽子那吃瘪的表情,晋舒意到底只将匣子往边上摆了摆。

“接下来我要同你说的事情,你当要听好。”她表情严肃,叫晋书铖不禁也正襟危坐起来。

晋舒意斟酌了半晌,原本今日该同他说的已然说完,其余的,便是此时此刻她自己都也只是将将接受罢了。

“阿姊?”晋书铖催了一声。

晋舒意抬头,这才开了口:“此前储叔说他曾调查过母亲的死因,你也比我早知其中必有蹊跷。如今五洲商会行径被曝,又涉及宜王谋逆的旧案,自是已经将当年的事情坐实。陛下那边,定然严惩,从此以后,五洲商会便再不会出现。晋家的仇,也算是报了一半。”

晋书铖点头:“我知道,虽然金威是五洲商会的掌舵人,可那也只是名义上的罢了,真正的幕后人乃是寒砺。他如今逃出京城,以昨日的架势,势必还会卷土重来。这另一半仇,也必报之!”

他言之凿凿,晋舒意只是看他,最后,终是摇摇头。

“寒砺之事,需得有人十年如一日地替他谋划,五洲商会能有先前态势,非一日之寒。五洲商会乃是海商兴起,炽南军剿灭水匪后成势。金威所属禁军,我查过,他此前被编入的城防卫,这二者无论哪一个,都不得随意出京。纵使他后来做到统领之位,也需得位高权重之人替他掩护才能自由行事,更莫说那个时候他还未入禁军。”她顿了顿继续,“算算时间,那个时候我还小,寒砺虽是大我一些,却也不会在十来岁的年纪就已经能出入商海,更何况,他是皇子,还是曾受宠的皇长子。”

“阿姊的意思是?”

“是有另一人从一开始,就在为他铺路,亦或可以说是,未雨绸缪。”

“是谁?”

“是能对商行有所了解,明白些生意之道的人,更重要的是,他要与寒砺,与宜妃,甚至与炽南军都有所关联,如此,才能天时地利。”

她说得肯定且详尽,晋书铖皱眉,他觉得面前人说的时候,分明心中已有了清晰的画像。

“还有,此商会是从南地开始用非人手段开始掠夺的,而这些商户大多成名已久,若非是对

其有所了解,知其颓败的关节,他们也必不能得逞。可想想,一个会同远在京中的王爷王妃有所关联,却又熟悉南地商贾的人,岂非是千里眼顺风耳?书铖,你可记得,母亲告诉过我们,与商人交,不可交底,亦不可不知,所以她一直有做记录的习惯,包括他们的赊账习惯,行事风格,还有应酬喜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