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妞是个初中生(120)
她的心里充满了疑问和不安:“为什么他们都提前学过了?”“为什么我跟不上?”这些问题在她的脑海中不断盘旋,让她感到一阵又一阵的焦虑。
放学铃终于响了起来,同学们像是被释放的鸟儿一般,迫不及待地涌出教室。他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完全没有注意到她的存在。
杨筱彤缓缓地收拾着书包,每一个动作都显得有些迟缓。她把化学课本小心翼翼地塞进书包的最底层,然后又轻轻地在上面盖上了两本练习册,仿佛这样做就能掩盖住内心那股不断膨胀的酸涩。
就在这时,走廊上传来了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和低语声。杨筱彤抬起头,看到两个女生正挽着手臂从她身边走过。其中一个女生说道:“我妈说这次月考要是再退步,就给我报一对一了,一小时三百块呢……”
听到这句话,杨筱彤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停顿了一下。她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上周半夜醒来时听到的父母的争执声。当时,她半夜起来喝水,无意间听到父母在客厅里压低声音的争吵。
“家教太贵了,但总不能看着孩子掉队啊……”母亲的声音中透露出无奈和焦虑。
杨筱彤像一座雕塑般静静地伫立在原地,一动不动。她的内心世界却如波澜壮阔的大海一般,翻涌着无尽的酸涩感。她深知父母为了她的学业,已经倾尽全力,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还为她请了昂贵的家教。
然而,这笔不菲的家教费用却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父母虽然从未在她面前抱怨过,但她从他们日渐增多的白发和紧皱的眉头中,读懂了他们的压力和无奈。
杨筱彤的思绪如脱缰的野马,不由自主地飘回到自己最近的学习状态。她发现自己的成绩似乎一直在走下坡路,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回到以前的水平。这种挫败感让她感到无比的愧疚和不安,仿佛自己辜负了父母的期望。
就在这时,她突然感觉到书包带子像是有千斤重,沉甸甸地压在她的肩膀上,勒得她生疼。她微微皱眉,试图调整一下书包的位置,但那种沉重感却丝毫没有减轻。
夕阳如血,从走廊尽头的窗户斜射进来,将杨筱彤的身影拉得长长的,宛如一条黑色的尾巴,拖曳在她身后。那影子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有些孤寂和落寞,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她内心的沉重与不安。
校门口的小摊飘来烤肠的香味,几个学生围着买,笑声炸开。
杨筱彤摸了摸口袋里的五块钱——是妈妈早上塞给她的“零花钱”,但她现在没胃口。
公交站台旁,一个穿七年级校服的女生正兴高采烈地和朋友讨论新买的贴纸。
“七年级……那时候我也觉得中考很远。”
而现在,它像一列疾驰的火车,轰隆隆地朝她碾过来。
晚上七点,厨房的灯光昏黄。
张佳慧静静地站在灶台前,双眼凝视着锅里正在翻滚的番茄蛋汤。锅里的汤不停地咕嘟咕嘟冒着泡,热气如滚滚浓烟般升腾起来,直扑她的面庞,仿佛要将她整个人都包裹进去。
那股热气熏得她的眼角微微发潮,有些湿润。她眨了眨眼,试图缓解这种不适,但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过汤面。只见那汤面上浮起了一层薄薄的油花,在热气的蒸腾下,缓缓地飘动着,宛如翩翩起舞的仙子。
张佳慧的手紧握着木勺,无意识地在锅里搅动着。随着她的动作,蛋花逐渐被打散,碎成了丝丝缕缕的絮状,与番茄、葱花等食材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画面。
“二妞今天回来都没说话……”张佳慧的心中暗自叹息。
放学的时候,她特意早早地来到学校门口,想要给女儿一个惊喜。远远地,她就看见女儿低着头,缓缓地走出校门。女儿的书包带松垮地垮在肘间,仿佛那书包里装着千斤重担一般,让她的身体都有些前倾。
张佳慧心疼地看着女儿,本想立刻迎上去,帮她接过书包,然后一起回家。然而,杨筱彤却像没有看到她一样,径直朝着公交站走去,甚至都没有注意到站在树下的妈妈。
锅里的汤突然沸腾,溅出一滴滚烫的水珠,落在她手背上。
“嘶——”
她猛地缩回手,却没去冲冷水,只是用围裙随便擦了擦。
“算了,烫一下也好,至少能分分心。”
收拾女儿书桌时,张佳慧的动作很轻,像是怕惊醒什么。
数学练习册摊开在桌上,一道几何题旁边打满了草稿,但最终答案被重重划掉,纸张都划破了。橡皮擦屑散在周围,像一小堆苍白的雪。
她忍不住用手指抚过那道裂痕。
“这孩子,得多用力啊……”
化学笔记本压在下面,她小心翼翼地抽出来。扉页上杨筱彤用荧光笔写着“九年级加油!”,后面还画了个小小的笑脸。可翻到后面,笔记越来越潦草,大段内容被红笔圈出“重点”,旁边却画满了无意识的凌乱线条——螺旋形、交叉的短线,有些甚至戳破了纸页。
张佳慧突然想起自己怀孕时看的育儿书,上面说:“当孩子反复涂鸦尖锐图形时,可能正在经历焦虑。”
她的胸口闷了一下。
贴满便签的冰箱门是家里的信息中心。
最显眼的位置钉着杨筱彤的月考时间表:9月28日化学、9月30日数学……张佳慧每天都会看一遍,今天却注意到边角蜷曲了。她伸手想抚平,却发现背面有字——
“如果这次再不及格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