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妞是个初中生(125)

作者: 夏洛风 阅读记录

这句话如同一只无形的手,轻轻地揭开了杨筱彤心中那道刚刚愈合的伤口。她手中的筷子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悬停在半空中,久久无法落下。而她的嘴唇也开始微微颤抖起来,仿佛有一股巨大的力量正在试图冲破她的喉咙。

“我……我……”杨筱彤的声音在喉咙里打转,却怎么也说不出口。那两个简单的字,此刻却变得如此沉重,让她难以启齿。终于,在她的努力下,声音还是从牙缝里挤了出来,然而,紧随其后的,却是一滴晶莹的泪珠,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直直地掉进了她面前的饭碗里。

张佳慧立刻放下筷子,绕过餐桌来到女儿身边,“怎么了宝贝?在学校受委屈了?”

杨筱彤摇头,眼泪却流得更凶了。她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只能任由抽泣撕裂她的胸腔。所有的压力、恐惧和自我怀疑像决堤的洪水般冲垮了她精心构筑的防线。

“我...我学不会...数学...物理也...听不懂...”她断断续续地说着,“大家都...都比我强...我...我考不上...好高中了...”

张佳慧把女儿搂进怀里,轻轻拍着她的背,就像她小时候做噩梦时那样。“没事的,没事的,慢慢说,妈妈在这儿呢。”

等杨筱彤的情绪稍微平复一些之后,张佳慧赶忙去拿了一条温热的毛巾过来,轻柔地擦拭着女儿那因为哭泣而有些红肿的脸颊,然后又倒了一杯温水,小心翼翼地递到杨筱彤的面前,柔声说道:“来,宝贝,先喝口水润润嗓子。”

杨筱彤接过水杯,小口小口地抿着,过了好一会儿才放下杯子。张佳慧看着女儿,眼中满是心疼和关切,轻声问道:“现在感觉好点了吗?能告诉妈妈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在母亲那温柔而充满爱意的目光注视下,杨筱彤终于鼓起勇气,将这两周以来所经历的种种痛苦和煎熬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妈妈,我上课的时候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但是我又不敢去问,怕被老师批评,也怕同学们笑话我。”杨筱彤的声音有些哽咽,“每天晚上写作业都要写到凌晨,可就算这样,还是有好多错误,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张佳慧心疼地摸了摸女儿的头,安慰道:“没事的,宝贝,学习上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就好。”

杨筱彤继续说道:“还有小测验,我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差,直线下滑。我觉得自己好笨啊,怎么学都学不会。”说到这里,她的眼泪又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最让我害怕的是,我感觉自己正在被同学们远远地甩在后面,他们都学得那么好,而我却越来越差。”杨筱彤的声音带着哭过后的沙哑,“我真的好难过,妈妈,我该怎么办啊?”

张佳慧将女儿紧紧地拥入怀中,轻声说道:“宝贝,别灰心,你已经很努力了。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时间和耐心。而且每个人的学习节奏都不一样,你可能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而已。”

杨筱彤抬起头,看着母亲,眼中充满了迷茫和无助:“可是,妈妈,我已经很努力了啊,我每天都学到十二点,周末也不出去玩,可为什么成绩反而更差了呢?”

张佳慧听完,没有立即给出建议或批评,而是沉思了一会儿。“二妞,你还记得你姐姐初三上学期的那次崩溃吗?”

杨筱彤愣了一下,摇摇头。姐姐杨筱菡现在上高二,是年级前十的学霸,她很难想象姐姐也会有学习上的困扰。

“那时候筱菡也像你现在这样,觉得自己怎么学都跟不上,有一天晚上做作业时把整本练习册都撕了。”张佳慧回忆道,“后来我们找到了适合她的方法。要不要给姐姐打个电话?她可能比我们更知道你现在需要什么。”

视频电话接通时,杨筱菡正在宿舍的书桌前写作业。她扎着高高的马尾,额头上还贴着退烧贴。

“姐你生病了?”杨筱彤下意识问道。

“小感冒而已。”杨筱菡满不在乎地摆摆手,随即注意到妹妹红肿的眼睛,“咦?我们家小哭包怎么了?初三生活不如意?”

被姐姐一眼看穿,杨筱彤又想哭了。张佳慧简单说明了情况,杨筱菡的表情立刻变得认真起来。

“啊,初三的第一次崩溃,我太熟悉了。”姐姐的声音通过扬声器传来,带着些许鼻音,“二妞,你知道我后来是怎么挺过来的吗?”

杨筱彤摇摇头。

骤,每次只专注于完成眼前的一小部分。”

“就像吃大象,一口一口地吃?”杨筱彤小声说,想起小时候听过的这个比喻。

“没错!”杨筱菡兴奋地打了个响指,接着说道,“我当时的数学成绩简直惨不忍睹,但我并没有放弃。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目标:每天只彻底搞懂两个知识点,而且不做完绝对不睡觉。就这样,我坚持了一个月。你猜怎么着?一个月后,我的数学成绩竟然从70分提高到了85分!”

张佳慧微笑着点点头,补充道:“其实,关键就在于这个目标要足够小,小到你能够确定自己一定能够完成它。当你每一次都成功地完成了这些小目标时,那种成就感会不断地累积起来。渐渐地,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得很远了。”

杨筱彤听着她们的话,若有所思。这个方法听起来确实很简单,甚至有些过于简单了,以至于她开始怀疑它是否真的有效。她不禁皱起眉头,疑惑地问道:“可是……现在的课程安排得那么紧凑,如果每天只学一点点,会不会跟不上进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