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对照组知青在年代文里吃瓜(326)

作者: 杨随 阅读记录

加上周援军和王大嘴事件,姜柳大队的大家甚至感觉他们都是火眼金睛的,一看一个准,大家开玩笑说能凭借这个眼力认孩子了。

栗珍珍顺道举报的刘志斌本来勾搭姑娘基本都是嘴上花花没什么实质性证据,但栗父栗母的事件太严重,又有张小英帮着作证,张会计帮忙说了两句。

领导想到姜柳大队这些一堆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罚了刘志斌一部分钱赔给他占过便宜的姑娘,然后将他送回原籍了。

公社的领导也怕了啊。

哪有这样的,一桩桩一件件,怎么什么事儿都跟他们公社有关,他们不敢再留刘志斌了。

万一再出一个周援军王大嘴那样的,他们还要不要继续做这个领导了?

姜柳大队闹事儿最厉害的那几个全被送走了,栗家两姐妹经过父母的事儿也蔫儿了不少,一时之间整个大队倒是和气不少,每个人之间的关系都亲近了许多。

“这才是我想要的日子啊!”

躺在躺椅上的姜远峰如此感慨。

虽然他因为这件事被领导批评了,但栗珍珍栗瑶瑶总归是下乡知青,栗父栗母也不是姜柳大队的人,跟大队唯一沾点关系的就是刘志斌。

还是那句话,刘志斌是下乡知青,所以姜远峰也就被说了两句,没什么大的影响。

九月就在这一片祥和中过去了。

进了十月,新一轮的农忙开始。虽然天气还是热的,但晚上睡觉的时候已经不需要风扇了,闻怀溪的电风扇被放进柜子里收了起来。

“你俩该去领证了吧?”这天早上,徐桂芳问道。

闻怀溪的十八岁生日过了,当天徐桂芳给她煮了长寿面还加了荷包蛋,姜远兰也给她寄了东西。

十八岁一过,有些事情就该考虑起来了,比如之前因为年龄问题一直没能领的结婚证。

小两口之间相处的很好,他们这些长辈明眼看着,也该催催了。

在之前和姜远兰的电话里,姜远兰就明里暗里暗示过领证的事,宋未晏当时说听闻怀溪的,闻怀溪没想到这么快,还有点犹豫。

犹豫了这么几天,她的生日也过去了好些天,徐桂芳再一次询问的时候,宋未晏拉着她进了屋。

“如果你不想的话,我来拒绝。”宋未晏不知道闻怀溪为什么犹豫,但他知道对方没答应,就说明对这段关系还是觉得有问题的。

闻怀溪没说话,他继续道:“是有什么担心的问题吗?我喜欢你,你喜欢我,我们心意相通,不是这方面的问题。家人方面,我们双方父母都对彼此很满意,也不是这方面的问题……”

宋未晏开始细数,一个点一个点的排查。

闻怀溪打断了他:“我就是担心进入一段新的关系会不会不适应。”

他们两个现在相处的很好,但真正领证,闻怀溪觉得还是不一样的。

他们两个现在严格意义上相当于处对象的同居阶段,领了证就真的是夫妻了。虽然只是轻飘飘的一张纸,但在她心里分量十足。

不过他们两个在别人眼里就是结婚,闻怀溪又觉得没什么可纠结的,好像也不差这一张纸。

想明白后,闻怀溪道:“走吧,去领证!”

说干就干,闻怀溪一刻不停找姜远峰开了结婚证明,拉着宋未晏迅速领了结婚证。

等两个人并肩拿着结婚证出来的时候,闻怀溪又拉着宋未晏去照了相分别寄给双方父母和自己留念。

过了两天,去照相馆取了照片以后,看着黑白照片里并肩坐着笑得甜蜜的新婚夫妻,宋未晏提议:“也给外公看看我们的照片?”

陶择空平平安安,宋未晏打算给外公的过冬衣服收拾收拾加点棉花,就和闻怀溪一起去见了对方。

宋未晏笑着介绍闻怀溪:“这是您外孙媳妇儿。”

闻怀溪赶紧问好:“外公好。”

陶择空乐呵呵的:“好好好,你也好。”

宋未晏一边帮着外公几个人翻衣服看看要买多少棉花,一边听着闻怀溪和他们交谈。

说了一会儿话之后,陶择空笑着道:“其实你们结婚当天,外公也参加了。远远儿地看了一眼,也算是小晏的见证人。”

闻怀溪其实有所猜测,但她没有说出来,顺着陶择空的话和他继续聊着。

一直到晚上和宋未晏躺在床上的时候,她才提了一句:“其实我后面猜到你特意为了让外公看到我们结婚才绕了一大圈的,就是可惜当时不知道,要不然还可以给外公送点饭菜,敬一杯酒,也让他吃点我们的酒席,更圆满一点。”

宋未晏握住她的手道:“没关系,我那天给他送了,他吃上了。”

在闻怀溪惊讶的眼神中,他转身面向她:“外公参加了我们的婚礼,也吃了酒席,现在还好好的活着,这,就是最圆满的结局。”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