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大东北,知青靠刺绣风靡全村(221)
“心急也等着,你们要用漆器的方法来制作,那就不是一两天能完工的事。”
嫌弃他蹲在面前碍眼,师傅赶苍蝇似的挥挥手,“走走走,别打扰我干活,不然再给你延期个几天。”
这话一出,宁建东果断带着易迟迟和闻时离开。
出了门,他道 ,“跟我回办公室等下班?”
不想去。
办公室是办公的地方,他们俩待在那算怎么回事。
“叔,想买点东西。”
宁建东秒懂,“有票不?”
“外汇卷?”
“嗯。”
“这个没有。”
只有内部票,还换了一大叠。
闻时从包里掏出一叠票,“这个可不可以用?”
宁建东翻了个白眼,这是典型的明知故问。
“回办公室,我给你们点。”
这个可以有。
宁建东的外汇卷也不多,但这位是个大方的主,仅剩的几张全给了他们。
还告诉他们,哪些柜台不需要票,只需要钱。
然后,易迟迟和闻时就辞别他跑去逛友谊商店了。
羊城友谊商店营业面积只有600平方米,在现今这个年代人眼里,很大,非常大。
里面的商品也好。
在易迟迟这个后世人眼里,六百平的友谊商店,还比不上后世那些大型超市。
因为是涉外商店,友谊商店不像百货大楼、供销社那样人头攥动、热闹非凡。
营业员比顾客多,但每一位顾客都非富即贵。
外宾也有,但不多。
闻时和易迟迟一个柜台接一个柜台的逛,看上的直接买。
逛到服装柜台时,闻时被一条裙子吸引了全部注意力。
薄荷绿的裙子,在这个满大街黑灰白蓝藏青的年代是真的亮眼。
“媳妇,那件裙子好看。”
易迟迟顺着他的视线看去,普普通通的裙子,除了颜色她喜欢,别的哪哪都不喜欢。
“不喜欢。”
她直言不讳,闻时张嘴欲言,易迟迟不给他开口的机会,“没合适的场合穿。”
言下之意:别买,买了也是浪费。
她不会穿。
其实就是单纯的看不上。
闻时见此也不强求,“那买双小皮鞋?”
“想买羊绒。”
小皮鞋的用处也不大,回靠山屯后丁点不适用。
反倒是羊绒的作用大。
穿着舒服,保暖性也比毛衣强。
“买。”
只要易迟迟喜欢,闻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羊绒原产地是沪市友谊毛纺厂紫貂牌绒线,旁边还有毛线。
毛线的价格是17.5一斤元,羊绒更贵,价格是毛线的一倍多。
但质感毛线拍马也赶不上羊绒线。
不过羊绒线的颜色没毛线的颜色多。
可它不要票呀。
有钱就能买。
所以,易迟迟挑了黑色和红色,其实她喜欢白色。
但不耐脏。
现今她对服装的需求是舒适大方得体和耐脏,美感不需要考虑。
等改革开放后,想怎么美怎么美。
现在不行,不能出格,不然麻烦一大堆。
“我觉得白色好看。”
“以后再买白色。”
闻时哦了声,媳妇喜欢就行。
“走,给你买块手表去。”
买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她的,如果把巧克力这些算成给闻时买的,那他有几样。
不算他一样都没有。
因此,易迟迟不顾他的反对和拒绝,强硬拉着他去了手表柜台,给他用三百多买了块梅花牌手表。
别看名字种花,其实梅花牌是货真价实的进口表。
也是第一批进入我国的进口表。
闻时,……好家伙,他媳妇是真舍得。
“戴上。”
付好账后,易迟迟小手一挥,摆出一副暴发户的嘴脸命令。
营业员噗地一声笑出声,满脸羡慕跟闻时道,“同志,你真幸福。”
闻时咧嘴笑出一口大白牙,“谢谢,也祝你幸福。”
“来,我帮你戴上。”
营业员是男的,一个小年轻,眉清目秀笑脸迎人,闻时刚想应下,又想到易迟迟的话,忙不迭拒绝,“谢谢同志的好意,我自己来。”
说话间,他拿了手表戴上。
易迟迟满意颔首,之前总觉得缺了什么,现在可算是对味了。
男人嘛,就得有一块表。
第191章 金银丝
闻时觉得他媳妇花钱是丁点都不含糊,对他也贼大方。
还会赚钱。
果然,他就是个吃软饭的命。
“媳妇,你也买一块呀。”
他撺掇着易迟迟也买一块。
“有一块。”
易迟迟朝他招了招手,“走了,去给婶子他们买东西。”
出来一趟,总得带点礼物回去。
买了直接邮局一寄,都不用带回海岛,多方便。
在购物这块上,闻时没什么话语权,也不需要话语权,他的作用就是拎包工具人。
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里,他跟在易迟迟后面到处跑,看着她买了诸如烟酒糖果、巧克力、羊毛呢、铁盒子饼干、铁皮青蛙之类的物品。
可谓是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就差个行了。
但这个行,很快也被补上。
因为她买了两双皮鞋,一双男款42码,一双女款37码。
“鞋给谁买的?”
“药子叔和穆姨。”
夫妻俩挺照顾她,拿她当女儿在对待,为了那幅观音像不但给她收拾屋子,非必要时刻都不让她干活。
说是在队医室坐班,其实那段时间她就是去报个道,大部分时间都关在房间里专心致志地绣观音像。
这情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