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大东北,知青靠刺绣风靡全村(255)
怕是天都塌下来了。
果不其然,等人到了一问,才知道乔军他们的父母最开始没看见他们留的纸条。
刚发现他们不在家,两家人都挺淡定,毕竟不是三岁小孩,十六七岁的人算半个大人了,一时半会不在家父母的担心有限。
但一夜未归,翌日又是一个白天不见人后做家长的慌了,开始找人。
具体过程药子叔不愿详说,理由是得给乔军和张晓琴两个熊孩子留点面子。
反正这几天张乔两家不好过,张晓琴的妈还急得昏厥过去进了医院。
得知这一情况,易迟迟看向两人,“你们是不是要回去?”
“我爸不让我回去了。”
不问还好,一问张晓琴抱着她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猝不及防被抱下意识想把人撕开的易迟迟手一顿,改了动作抱住她拍拍,“留下来当知青?”
“不是。”
张晓琴闷头在她怀里哭,回答的是乔军,“我爸和张叔叔得知靠山屯要秋收了,把我们俩托付给了药子叔,让我们下地干活,把秋收过了再回去。”
队长闻声看向面无表情的药子叔,“你答应了?”
“答应了。”
药子叔神色平静,声音更平静,看着乔军的目光却充满了嫌弃,“现成的免费劳力,不用白不用。”
说着,他叮嘱道,“到时候给他们分最累的活。”
这俩
糟心孩子是得好好教教。
都半大的人了,怎么能这么不懂事。
也就是看在穆同志的面上,不然这事他才不答应。
队长沉默着瞅瞅乔军的小身板,又瞅瞅哭哭啼啼的张晓琴,最后视线定格在易迟迟身上。
“我感觉他们俩比你还废。”
易迟迟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她面无表情替自己辩解,“我也就刚来的时候废,但我干活仔细还勤快。”
这倒是。
就是仔细认真了,那个效率也没得到提升。
若是能三者完美结合,才是一个好的劳力。
念及此处,队长叔语重心长叮嘱她,“今年努力。”
易迟迟不想努力,她笑嘻嘻宣布,“我今年不下地。”
“???为啥?”
“闻时不让我下地,说他的收入养得起我和婆婆,咱家不差这点公分。”
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里好酸。
不过有了兰兰这个先例在,易丫头不下地就不下地吧。
药子叔也不想下地,他道,“我今年能不能不下地?”
“你肯定不行。”
队长一盆凉水泼了过来,冷酷无情道,“你是壮劳力,小易他们废,有他们没他们没什么区别,缺了你一个,却是少了一个壮劳力,别说我不同意,承启他们也不会同意。”
第220章 谁沾上谁倒霉
就这样,药子叔想不下地的想法被队长叔给撅了回去。
四点半的时候,外出买东西瞎闲逛的白琛他们回来了。
然后,易迟迟看见了薛嘉欢。
这次她去探亲,靠山屯来了五个新知青。
四男一女,薛嘉欢是那个唯一的女同志。
此次上公社知青院的知青并非全员出动,老知青来了俩,分别是白琛和葛素娟。
新知青就薛嘉欢一个。
这姑娘个不高,撑死了一米五五的样子。
长相不差,圆脸圆眼小鼻子樱桃小嘴,是标准的甜妹儿长相。
左脸颊还有个梨涡。
按说这样的长相人缘不差,可偏偏她不讨喜。
这个不讨喜表现在她那双眼睛里,也表现在百城他们肢体语言散发出来的对她的抗拒。
十七八岁的小姑娘,经历事的再多,吃的苦再多,也有个限度。
二十岁年纪的人,和几岁的稚子眼神有区别,和已婚妇女的眼神也有着区别。
这个年纪的眼神,属于半成熟阶段,家境好备受宠爱的,眼神会相对单纯清澈。
家境不好还被家人虐待忽视的,眼神要么怯弱要么警惕或者防备。
但不管是哪种,都不可能和薛嘉欢的眼神一样充斥着晦涩、阴暗、算计和对人的评估。
这不是年轻人该有的眼神,唯有生活不如意长期处于低谷,对世俗充满了愤怒却无能狂怒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眼神。
见她眼神跟探照灯似的上下打量着自己,目光充满评估和狐疑,易迟迟心里有了数。
这百分百是个重生女,还是一个在上一世走错了路,这辈子自觉自己熟知未来和历史,想着做人上人的重生女。
换个聪明的,易迟迟觉得有戏。
薛佳欣她不看好。
上一世都那么失败了,重开一世没想着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走一步看五步,计划十步,反而急功近利的刚下乡就跑去接近老爷子他们。
想着用点小恩小惠收买人心。
又在遇到柳兰后交浅言深地说人丈夫会死,还劝人去打孩子,这智商和为人处世真的让人很难评。
由此可见,重生机会给蠢货只能是浪费。
因为年龄增长的阅历,不是智商。
重开一世,也无法改变一个人的智商。
这姑娘必须远离,太蠢了!
还容易犯浑。
这种人太难搞,因为你不知道她的下限在哪。
更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犯蠢。
为了避免被她盯上惨遭牵连,易迟迟坐在队长叔旁边死活不肯挪窝。
药子叔就好暴躁,“你这么小个人占这么大个位子,你觉得合适吗?”
“合适。”
她掷地有声,顺手摸了两颗大白兔塞过去,“叔,你去后面和老白他们坐一起去。”
反正打死她也不要去后面面对薛嘉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