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大东北,知青靠刺绣风靡全村(295)
宋老太太他们教孩子是因人施教,不是按部就班的来。
她平日的主要任务是开拓秦久的思维,教的都是奥数、脑筋急转弯之类的题。
正儿八经的文化课有宋老太太他们这几位货真价实的大拿,用不着她班门弄斧。
剩下的次要任务就是帮秦久巩固知识,练习口语。
可谓是分工明确,真送来了,怕是会打乱四方的节奏。
这样一想,她彻底打消了送秦久过来的念头。
“你们课程是怎么安排的?”
“上午三节,下午四节,晚饭前回家。”
这时间安排完全是照着学校的时间来的。
还是后世的学校,现今这个年代的学校,甭管小初高都挺糊弄的。
并且,这种情况还要
持续一段时间,至少高考的消息不出,学校的现状就不会改变。
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她道,“那我就不打扰你们上课了,下次再来找你们玩。”
“好,你回去的路上注意安全。”
王楠他们点头,巫永飞殷勤道,“我送你出去。”
易迟迟,……平时可没这么殷勤,这家伙肯定有事相求。
果不其然,院门一出,他就一脸焦急轻声道,“易同志,江湖救个急行不?”
“说说看。”
“借我三十。”
易迟迟抬眸看着他,“借钱干啥?”
“我也不瞒你,我有个同乡在青山大队做知青,这事你知道的吧?!”
“知道。”
巫永飞那个同乡还来看过他,瘦瘦小小的一个男同志,身体也不怎么好,据巫永飞说是早产儿,本来是双胎,先他出生的男孩因为没发育完全夭折了。
巫永飞那个同乡倒是生命力顽强活了下来,但体弱多病,也不招家人喜欢,还说他是灾星,在家日子也难过。
更难过的是知青下乡政策一出来,他那个同乡的家人就迫不及待让他下乡了。
也是第一批下乡的知青。
“他怎么了?”
“腿摔折了。”
、巫永飞抹了把脸,“青山公社的人倒是还行,把他送公社医院去了,也给他垫了一部分医药费和住院费,但还是不够,他找人求到我这里来了。”
易迟迟了然点头,“这钱我可以借你,但你确定你做好承担一切后果的准备?”
巫永飞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她话里的意思,笑道,“我做好了,哪怕这钱我借他后他不还我,我也认了。”
这是宁愿自己担债,也要帮一把的意思。
“跟上。”
她转身就走,巫永飞赶紧跟上,“干啥去?”
“给你拿钱啊。”
谁没事出门揣三十块的巨款,又不是有钱闲的慌。
“我以为你会骂我蠢。”
“我没那么无聊。”
不过,她是真的好奇那位做了什么,让巫永飞宁愿自己背债,也要帮他。
一问才知道,这就是俩小可怜小时候报团取暖处出来的友谊。
除此以外,还有救命之恩在。
那个同乡在旱鸭子巫永飞落水之际,跳进湍急的河里把他救了上来,幸运的是两人都活了下来。
不幸的是巫永飞除了受到了惊吓和呛水,没别的问题。
同乡却伤了肺,病病歪歪一个多月身体更差了。
这种情况确实该帮,别说三十,三百都得想办法。
“你们俩又不是一年下的乡,为啥分得地方这么近?”
巫永飞咧嘴一笑,“我选的,原本以为能和他分到一个大队可以有个照应,结果我被分到了靠山屯,所幸离的不远,见面也容易。”
说到这里,他有些担忧道,“你借我钱我很感激,但我有言在先,这钱我一时半会没法还,能行吗?”
“能。”
有了易迟迟这句准话,巫永飞提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
等拿到钱,他主动打了借条,随后告辞离开。
人走后,闻母问她,“小巫借钱干什么?”
易迟迟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闻母愣了好一会,才道,“都是好孩子。”
是啊,孩子都是好孩子,却架不住父母不行。
“妈,你真要去参加秧歌比赛?”
没错,闻母入选了秧歌比赛,还是腰鼓队。
“要去的。”
闻母美滋滋,“我都好多年没打过腰鼓了,今年去过过瘾。”
“身体能行?”
“必须行。”
她举了举胳膊,一副你可不能小瞧我的样子道,“我也就这几年身体不好没咋运动,身体好了后我力气大着呢。”
第255章 跟雾一样抓不住
力气很大的闻母,对秧歌比赛充满了期待,每天早上吃好早饭后就溜达到了大队部和大嘴他们练习。
同练习的还有秧歌队,舞大头娃娃的等。
大队部每天热闹非凡,锣鼓喧天。
隔壁几个大队也是差不多的热闹。
这天秦久做好功课,屁股上就跟长了钉子似的坐不住了,不是用上厕所做借口,就是用屋里太热他需要出去吹吹冷风做借口跑出去往大队部的方向看。
眼见他又一次站起身,一副要往外走的样子,易迟迟从绣架前抬起头看了过来。
“又要尿尿了?!”
抬脚准备出去的秦久小身子一僵,机器人似的转动身体看了过来。
四目相对是瞬间,他看见了易迟迟眼里的了然,顿时心虚垂下头颅,又很快抬起头,目光灼灼看着她。
“姑姑,我想出去玩。”
易迟迟面无表情,“字还没练呢。”
秦久看了看桌子上放着的纸笔,又想了想自己每天需要练的纸张数目,顿觉生无可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