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下乡大东北,知青靠刺绣风靡全村(30)

作者: 相思不再念 阅读记录

“好的队长。”

张临颔首表示明白。

“路上注意安全,一定要把易同志他们安全送到靠山屯大队。”

“收到。”

挥挥手,谭文斌站在院子里目送着车辆逐渐远去。

闻时他们溜溜达达走了出来,见他叼着烟跟个望夫石似的站在那,戏谑道,“你这是舍不得还是咋滴?”

“不是,我是愁见到领导咋说。”

想到领导的性子,谭文斌就恨不得喊救命。

“老贺老闻,要不你们俩做汇报,我当次哑巴行不行?”

“做你的春秋白日梦去。”

好兄弟是什么?

有难同当,有福自个想。

还想置身事外,想得美。

“行的吧,我们一起去。”

于是,三人有说有笑朝着领导办公室而去。

而此时的易迟迟他们,坐在大敞的解放车后车厢被风吹得人都快傻了。

“好冷!”

周秋雨没有厚冬衣,身上就一件薄棉袄,保暖效果不提也罢。

室内她还能扛扛,室外是真心扛不住。

现在冷风一吹,她整个人直接冻的打哆嗦。

脸也青了,一看就冻得够呛!

易迟迟看不过眼,拆了包袱拿了易玲的棉袄递过去,“穿上!”

穿了两个冬季的棉袄不算新,外面套着的罩衣还有补丁,却胜在原主勤快,在张兰香的监督下洗的干干净净。

晒的时候还拿棍子敲,将里面的棉花敲的极为蓬松,保暖效果非常的好。

周秋雨想拒绝,但穷人没硬气的资本。

在冻出病和欠人情之间她果断选择了后者。

第26章 见者有份

“谢谢!”

她浑身发抖的接过棉袄穿上,刺骨的寒风被棉袄挡在了外面。

冰冷的身体在棉袄的包裹下开始回温。

她长舒一口气,有种自己重新活过来的感觉。

“我回去就还你。”

易迟迟看着她若有所思,“还我了你怎么办?”

她想看看周秋雨怎么说,再决定怎么做。

“楠楠她们说可以猫冬。”

王楠他们秒懂她的想法,这姑娘是打算在炕上过一个冬天。

打算的挺好,现实却是残酷的。

“你得弄身厚实的冬装才行。”

东北的冬天难熬,从初雪下来后气温会直线下降,最低可达零下二三十度,大雪,冰挂子等等这些都需要人去处理。

不然门都打不开,房顶也需要扫雪,不扫要是塌了人会埋进去。

说是猫冬,却不意味着不需要出门。

“没冬装真的能把人冻死。”

周秋雨快哭出来了,“我去哪弄啊。”

家里只会找她要东西,不会给她东西。

就连她抱着的这个小包裹,都是邻居婶婶看不过眼,把准备送给亲戚的衣服给了她。

冬装没有,夏装有两身,再就是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我也没钱没票,想借都借不到。”

她一脸绝望。

王楠他们也跟着犯愁,按说同在知青院,他们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周秋雨被冻死。

但是吧,这事他们是真的无能为力。

家里条件都不好,没办法支援他们。

反倒是他们的公分下来了,还得想办法找村里人兑换点粮食给家里寄回去。

冬衣……

葛素娟想了想,“实在不行,到时候我们轮换着穿吧。”

“啊?”

周秋雨噙着泪水一脸惊讶看向她,“轮换着穿?”

“嗯。”

葛素娟平静道,“你要出门,我和王楠她们不出门你就穿我们的。”

这也是个办法。

易迟迟没出声,看着他们帮周秋雨出主意让她能活过这个冬天。

讨论的热火朝天。

就在这时,巫永飞发现易迟迟没说话,纳闷道,“你怎么不说话?”

“没必要这么麻烦。”

没头没脑的一句话让众人懵了,白琛正准备问问她什么意思,

就听见易迟迟问周秋雨,“秋雨,你身上这件棉衣我卖你,要不要?”

送是不可能送的,借也不是长久之计。

她把易玲易静的棉衣棉裤都搜刮了,还搜刮了一件崭新的军大衣。

出手一套毫无压力。

“你不穿?”

“我有。”

周秋雨眼睛亮了,下意识想说我要,又想到自己钱不多,有些犯愁。

“你卖多少呀?”

太贵她买不起。

易迟迟,??

卖多少?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

她怎么知道卖多少,她到现在连这个年代的具体物价都搞不清楚。

做身新棉衣多少钱……

艾玛,感觉要长脑子了!

“你们觉得多少合适?”

遇事不决找外援,她搞不清楚物价,王楠他们搞得清楚。

瞬间,压力给了王楠他们。

几人面面相觑后,开始算账。

“以周秋雨的身量,做身新棉衣需要的布料大概五尺。但她年纪还小,个子估计还能长点,所以得往大了做,按六尺算。”

毕竟现在一身棉衣都是十年打底,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真心不是开玩笑。

“再就是棉花票,东北冬天冷,棉衣得往厚了做,一斤棉花差不多。”

“然后是买布料和棉花的钱,加上票和工费……”

王楠他们一通扒拉后,给出答案,“八块差不多。”

账算得明明白白,布票一丈另五寸的价格是4.8上下。

因为各个地区有差异,他们取了中间数字。

然后是棉花,工费之类的。

“秋雨你怎么说?”

易迟迟将选择权交给周秋雨,她踌躇半晌,“你真的还有棉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