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下乡大东北,知青靠刺绣风靡全村(324)

作者: 相思不再念 阅读记录

看了眼闻时,她笑道,“来买海货回家做饭?”

“老闻做。”

易迟迟指了指闻时,杨青哈哈大笑,“不用你说我也知道是他做。”

毕竟易迟迟不在的时候,闻副团有空就在家做饭,她家老黄还过去蹭过饭。

心知小别胜新婚的小两口不乐意有外人打扰,特别是闻副团再次恢复面无表情的杨青识趣道,“你们忙着,我先回家做饭,明天去找你玩。”

“好的呀,杨姐慢走。”

“明天见!”

挥挥手,杨青提着海货离开,易迟迟和闻时去挑海鲜,买了花蟹,皮皮虾。

还买了条东星斑。

“菜园子有菜吗?”

闻时抿了抿唇,尴尬道,“之前有,后来我出海几个月没顾得上,等我回来菜园子荒废了。”

易迟迟就挺失望,“那没蔬菜吃了啊。”

“有。”

闻时可舍不得她失望,不过是点蔬菜而已,“去老贺家摘,他们都吃不完天天想着送人。”

然而家属区夫妻俩常住的都置办了菜园子,同样泛滥不需要。

像他这样妻子不在身边,却在家属区有房的吃食堂多。

因此,老贺他们的菜送不出去,张老爷子又是个习惯了节俭的,舍不得好好的菜浪费,要么送食堂。

可食堂也有菜地,果蔬的成活率和挂果情况比家属区的还好,果蔬这些压根就不缺。

无奈,老贺和小张同志一在家就得勤勤恳恳晒菜干果干之类的。

旧的还没吃完,新的又晒好了,两口子为了家里的菜干果干之类的早点消耗掉,想偷个懒去食堂吃都不敢。

说是有负罪感。

想到贺云松抱怨的话,闻时安抚道,“你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老贺他们巴不得我们去摘菜给他们减负。”

易迟迟不置可否,到了才发现闻时真没说谎。

贺云松出海不在家,小张同志这个时间点下班了,他们到时爷孙俩正坐在门口择菜,得知他们过来是想讨要点菜,小张同志立刻放下手里的空心菜笑容满面道,“进来自己摘,我给你们拿篮子去。”

话音未落,她闪电似的冲进杂物间拿出来老大一只篮子。

然后,她提着篮子一脸兴奋地冲到易迟迟跟前拉了她进菜地,“迟迟多多摘点,不够再来,不然吃不过来都烂到地里了。”

说话间,她摘了好几个大茄子丢进篮子里,见她还要摘,易迟迟赶紧阻止,“够了够了,再多吃不完。”

他们就两个人,真心吃不了多少。

“行,茄子够了,黄瓜来个五条吧。”

“一条够了。”

老品种的黄瓜一条老大,易迟迟垫了垫重量,好家伙,这得三四斤重了。

“黄瓜太多的话晒了做酱瓜或者腌泡菜吧。”

“你会?”

一音二响,易迟迟愣了下,才反应过来陌生的女音是隔壁院子传来的。

抬头一看,发现是一面相温柔秀气的女同志。

小张和闻时赶紧介绍,说是谭政委家的嫂子童念。

在妇联上班。

易迟迟微笑着和童念打招呼,她笑道,“妹子不用客气,我刚刚听你说你会做泡菜,想学一学。”

第280章 想的太美

不然菜园子里的菜吃不完实在是太浪费。

易迟迟愣了下,点头,“会。”

张昕乐了,抓着她的手一脸哀求,“迟迟,教我。”

她真的是受够吃菜干的日子了,迫切需要点新鲜菜换换口味。

童念也一脸期待看着她。

易迟迟能怎么办,只能答应教她们,就当为闻时博个好名声咯。

“今天我刚到,明天教行不行?”

“行。”

这可真是太行了,能教就行,她们不挑日子。

于是,易迟迟和闻时拎着一篮子的菜离开。

回去的路上她感慨道,“张姐实在是太热情了。”

生怕她会饿着似的,恨不得把菜园子扫空。

不是她强烈拒绝,大篮子得被她装满。

饶是如此,篮子里的菜量也够他们两人吃上个三四天。

“你也不差,都愿意教她们做泡菜。”

不过,“媳妇你怎么会这么多东西?”

易迟迟能告诉他,自己来自信息发达自媒体流行的后世吗?

这个年代的人会的菜少,一是缺乏调料,二是建国到现在,菜谱这些都掌握在少部分人手里。

大众没办法从外界获得做菜的知识,有天赋的能自己琢磨出做法,大部分家庭做的饭菜不能说好吃,只能说不难吃。

更有甚者做的饭菜难以下咽。

她大

伯母就是个最好的例子,用她大堂哥的话来说,我妈都把我们当猪在养。

可能还没小猪仔吃的食物好吃。

因为大伯母做的菜太难吃,大堂哥上大学前瘦成竹竿,上了大学后觉得食堂里的菜简直是人间美味。

也是上了大学,那些他曾经觉得难吃的菜,原来那么好吃。

他吃的之所以难吃,是他妈手艺不行。

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就算是千禧年后,还有人不知道怎么做菜。

她好几个同学家里就是这样的情况,直到自媒体的兴起,一些本以为没有厨艺天赋的人崛起了,跟着美食博主学着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美食。

易迟迟爱吃,但她手自我意识太强,试了几次后放弃自己动手,但各个地方的风味小吃,特色菜肴的做法,需要哪些配料之类的她记了个清楚。

但这话不能说,所以,她笑道,“我有同学是从川蜀过来,泡菜就是这样学会的。”

“我还去厂里食堂帮过忙,掌勺的大师傅媳妇和母亲是好朋友,挺照顾我,教了我不少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