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大东北,知青靠刺绣风靡全村(344)
这是好事。
“不过听我爸的语气,可能有点难。”
那确实,现今这个年代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日子都不好过。
“我爸问我是不是铁了心要走机械设计的路子,还问我会不会半途而废。”
易迟迟含糊不清道,“你肿么回的?”
“那必须是铁了心,也不可能半途而废。”
她嘿嘿一笑,“为了让我爸看到我的决心,我把头发都剪了。”
这个决心确实表的挺好。
这姑娘对她头发的看重非一般。
据关婶子说,自打她会说人话计事后,就不让人动她的头发。
胳膊都伸不直的年龄,就自己学着梳头发扎头发。
从小到大,她的头发只修剪过发尾,剪短……
别说门了,窗户缝都不给人一条。
相传她奶奶说小姑娘头发太长对人不好,想给她把头发剪了,结果江星星哭得
惊天动地,为此不惜以死相逼。
现在却为了表决心,把她珍爱了十多年的大辫子剪了,这要不让得偿所愿,估计老江同志都觉得愧对闺女这一头青丝。
“你学机械的路,大概率妥了。”
“嘿嘿,我也这样觉得。”
许是梦想之路就在眼前,江星星心情好得不像话,“姐……”
她四处看看,见周围没人,才放心压着声音轻声问,“我去打听了一下,机械医学类的书籍,好多都是外文,这事你知道吗?”
这事易迟迟还真清楚,现今我国各方面都属于比较落后的状态,高精工专业更是和白纸没什么区别。
第297章 吊人胃口
不巧,机械属于高精工行业。
国内现有的知识体系完全没办法支撑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这也是为什么恢复高考和改革开放后,学子挤破了脑袋也想公派留学。
稍微有点能耐的都想出国的原因。
不可否认有那么一部分人是单纯的崇洋媚外,但也有一部分人,是为了学习知识回来报效祖国。
现阶段……
她在心里叹了口气,面上却丝毫不显道,“这个我不清楚,你听谁说的?”
“你不认识。”
她言简意赅,易迟迟秒懂,这是不愿意说的意思。
对此她也没强求,而是道,“等你爸给你老师找好,你往死里学就对了。”
“这个自然。”
江星星眼眸亮晶晶道,“我既然下了决心走这条路,那就一定要走好,我爸说老江家不出孬种,我要敢不争气,他不揍我都让我大哥回来揍我。”
“你还有大哥?”
易迟迟很是震惊,她以为江星星是独生子女来着。
之前也没听关婶子说过。
“有啊。”
江星星笑呵呵道,“我不但有大哥,还有二姐呢。”
说着,她跟打开了话匣子似的炫起了哥姐。
也是通过她的爆料,易迟迟知道了江家的具体情况。
老江同志祖籍在赣省,祖孙三代都参军,抗战时期老江同志的叔伯都牺牲了,唯独老老江同志也就是讲星星的爷爷,侥幸捡了条命回来。
建国没几年在荣军医院因病去世,彼时老江同志已经进了部队。
然后结婚生子,又参加了白山黑水那边的那场战役,活着回来后被调到了南方,开始扎根在海军为海军的发展和建设出力。
江星星大哥也参了军,服役部队在易迟迟和闻时的老家。
二姐倒是没参军,在羊城工作。
江星星因为年纪还小,被带在了身边,但这姑娘没赶上好时候是一方面,身有反骨是另一方面。
用她自己的话说,不是之前被她老娘强行带着过来和易迟迟学刺绣,她说不定都不会改变主意。
对此,易迟迟表示很疑惑,“我感觉我也没说什么,你怎么会突然开窍?”
这话可算是问到江星星心坎里去了,她摸了摸鼻梁,颇有些心虚道,“其实也不算突然开窍,我之前就有想法了,但我不知道怎么老江同志沟通,毕竟我们父女俩见面就吵,用我妈的话说是我们俩都跟吃了三十斤火药似的,开口就恨不得把人炸死,真没办法谈。”
说到这里,她叹了口气,“其实我也知道我之前很混蛋,谈对象啥的都是气他们的,就是憋得慌,不是那天你千叮咛万叮嘱让我一定要心平气和和老江说出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大概率又会干起来。”
易迟迟,……这就很难评。
她拿了闻时带回来的包子,拿了一个给她,“吃个包子。”
“你自己吃,我吃过才来找你。”
江星星摆手拒绝,担心她再劝,催促道,“你赶紧吃,不用管我。”
见她不要,易迟迟只能自己吃。
顺带着和江星星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聊着聊着,她的注意力被绣架吸引,凑过去看了眼,纳闷道,“我前几天过来看见的好像不是这个。”
现在这个比之前的那个要大不少。
“自信点把好像去掉,这是另一个,昨晚刚拿回来。”
怪不得尺寸相差这么多。
凑到蚕丝绢上认真看了看,“这个刚开始绣?”
“嗯。”
“绣的什么呀?”
这也看不出来。
“老虎和豹子。”
“绣一起?”
“正反面。”
“双面绣啊。”
易迟迟嗯了声,江星星震惊了,“你竟然会双面绣?”
“会。”
她颔首,笑呵呵问,“要不要学?”
“别!”
江星星惊得恨不得跳起来,这活就不是她能干的。
“我还是踏踏实实学我的机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