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大东北,知青靠刺绣风靡全村(365)
还会因为恐惧阈值过高,导致恐惧程度加重。
后者治疗方法比较慢,也很温和,但治疗时间会拉长,想出效果需要耐心等。
所以,她详细说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又补充了一句,“还有一种情况无法催发,只能脱敏或者暴露疗法。”
“什么情况?”
“小康的大脑没有想象力。”
不开玩笑,这种人真有。
打个最简单比方,有人能通过文字或者画面,幻想出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
也能被人用言语引导着想象出另一个世界。
但是,又这么一类型人,不管是文字还是绘画,亦或是言语都无法开启他们脑海中的幻想世界。
“你有想象力吗?”
她看向小康,闻时他们齐刷刷看了过去。
被行注目礼的小康涨红了一张脸,紧张的,磕磕绊绊道,“我、我不知道。”
易迟迟哦了声,“那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好。”
人太多,过于吵闹并不适合做实验。
她把要求一提,季简她们主动告辞离开。
闻时他们麻溜将桌子收了。
然后,汉子们目光灼灼等着易迟迟放大招。
却不想易迟迟和小康闲话家常般聊了起来。
闲聊的切入点很妙,从小康的父母开始,直接把人孩子的思乡之情勾了出来。
没
说上几句,小康眼睛红了,眼里的水光浮现。
林求平他们,……咋感觉小易不怎么靠谱的样子。
齐志远戳戳他,在他看过来时用气音问,“能行吗?”
“铁定能。”
看过易迟迟将药子叔催眠的闻时,用气音给出肯定的答案。
第315章 你所想的一切都将实现
“你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易迟迟这话一出,神情有些恍惚的小康愣住了,他看着易迟迟看了好一会,才迟疑道,“一个窑洞。”
嗯?
“烧砖的窑洞?”
“不是,我老家在黄土高原的大西北,住的就是窑洞。”
随后,他详细说起了为什么那个窑洞给他的记忆最深。
通过他的诉说,易迟迟终于知道他为什么有幽闭恐惧症了。
这娃苦,父母生了八个孩子,他排四,不上不下。
再者西北环境不好,资源匮乏,昼夜温差还大,又因为是黄土高原缺乏雨水,别说吃饱穿暖,想喝点干净水都难。
他七八岁时,父母带着哥哥姐姐们去干活,他在家照顾弟弟妹妹,没食物,弟弟妹妹饿得嗷嗷哭。
他也饿,把家翻了个遍也没找到能吃的东西,无奈只能外出寻找食物。
结果这一找,他把自己摔得昏厥了。
但以易迟迟的判断,他应该是饿晕了。
因为他说父母离开家时,他就喝了点叶子汤,并且这个叶子汤已经吃了好几天。
清汤寡水的,铁打的人也扛不住。
反正他就这样失去了意识。
然后,他被狼嚎声惊醒,睁开眼却发现天黑了。
夜间的大西北宽阔荒凉,他跑得又远,手里也没照明设备,举目四望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
茫然,恐惧潮水般席卷而来。
但他很坚强,知道夜间的西北很危险,若是被狼盯上,他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他开始借着零星星光寻找庇护之所。
运气还算不错,找到了一个废弃的窑洞。
狼群离的很远,却嚎叫了近乎整宿,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孤身躲在废弃的窑洞中,寒冷孤独恐惧和饥饿,带给他的心理压力和情感冲击是巨大的。
凌晨他生病了,发热,人烧得迷迷糊糊。
翌日清晨,他听见了父母和村民喊他的声音。
他拖着虚软的身体从窑洞里爬了出来用尽全身力气喊了声,就彻底失去了意识。
再次醒来,他在家。
这事就过去了,但在窑洞的那一晚,在他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这也是他幽闭恐惧症的由来。
“每次进潜艇舱,是不是有种自己回到当初那个窑洞的感觉?”
小康嗯了声,低着头失落道,“我知道不该害怕,但我控制不了我自己。”
闻时再也忍不住接话,“媳妇,他这个能治吗?”
“能。”
问题不严重,把窑洞的场景给他转换一下就行。
“小康啊,你想做潜艇兵吗?”
“想!”
小康刷的抬头,眼睛亮了。
“潜艇兵很苦,但津贴高。”
这是实话,军中待遇最好的要数空飞和潜艇兵。
前者难培养,后者是真的苦。
潜艇一旦进入潜伏状态,陪伴他们的将是不见天日的海底世界。
看不见阳光,水源限量,活动空间狭小,想睡个觉,得缩着身体进入床板。
后世装备条件变好,潜艇也苦。
这个年代只会更苦。
而且,潜艇一旦出事,那就是全军覆没。
不可能有幸存者。
因此,潜艇兵的待遇很好。
但这是他们应得的。
“稍等一下。”
她起身离开了椅子,往厨房走去。
闻时颠儿颠儿跟上,“媳妇你找什么?”
“酒。”
说话间,她拿了一瓶红星二锅头打开,拿了小酒盅倒了二两左右,随后端着酒盅回到前面,问道,“让他喝点酒行不行?”
林求平他们碰了个眼神,理论上来说是不行的。
毕竟明天要当值。
但小康这个属于特殊情况……
“老齐你说话。”
老齐颔首,说可以。
但有一点,“不能让他喝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