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下乡大东北,知青靠刺绣风靡全村(417)

作者: 相思不再念 阅读记录

“行!”

于是,易迟迟领着他来到绣架前,“这幅三异绣约好的要明年秋季两交会开展前交出去。”

书记嗯了声,盯着绣了一半的老虎头前后左右的看了半晌后,问易迟迟,“这技术能不能教?”

“我教过。”

“如何?”

书记眼睛亮了,易迟迟却一脸无奈。

“不如何,谁来我都愿意教,却只有柳兰一个有天赋,学了个乱针绣。”

书记看向大队长,他赶紧解释道,“柳兰是柳大爷家的孙女,也是军嫂。”

书记恍然大悟,“她呀,我知道。”

柳大爷在公社和县里都是挂了名的,逢年过节武装部还得组织人来探望一下他老人家。

知道柳兰是谁后,书记转头看向易迟迟,“别的都没学成?”

“没有。”

他默了默,照这样看来,这行想推广有点难啊。

“是她们学的不用心,还是……”

大队长一听急了眼,张嘴就要替屯里大姑娘小媳妇们说话。

易迟迟对他足够了解,赶紧一个眼神过去阻止,解释道,“跟这个没关系,主要刺绣吃天赋。”

针线活很简单,心灵手巧的小媳妇大姑娘大娘们,谁还不擅长缝补了。

但刺绣和普通的针线活有区别。

她指着绣了一半的老虎头,“您别看绣好的就这么点面积,实则这一半老虎头用的丝线颜色超三十种,针法也用了七八种,其中抢针就分为正抢和反抢,更别提虚实针、散整针、刻鳞针之类的。”

几个汉子同款茫然脸,看看老虎头,又看看易迟迟,沉默两秒后再次凑到绣架前盯着老虎头看。

“老柳,你能不能看出区别?”

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的书记,问旁边的大队长。

这问题问得好,大队长抓耳挠腮想了半晌,才迟疑道,“大概和我家媳妇的针线活相比,迟迟这个老虎头绣的比较平,颜色比较多?”

易迟迟囧了囧,心说这评价有够朴实的。

药子叔绷不住了,“啥叫比较平啊,明明是又平又齐,还细密的都看不到针脚。”

说着,他给出最后总结,“总之,迟迟的绣品是精品中的精品。”

那幅观音像就是最好的例子,不然也不会卖出1200的高价。

还能借着那幅紫音观音成功和羊城友谊商店搭上线,就可以看出她的绣技到底有多扎实。

“不信我给你看看她绣的帕子。”

话音未落,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帕子递了过去。

书记接过一看,不大的帕子上绣着一只惟妙惟肖的猫咪,眼睛炯炯有神,一只爪子抬了起来,像是要捞什么。

爪子上那根根分明又纤细如丝的毛发跟真的似的,好似风一吹就会飘动。

让他这个对猫没什么感觉的人,都想着上手撸一把。

“这你绣的?”

他一脸惊艳问易迟迟,她嗯了声,“闲着无聊的时候绣的。”

书记很想说能不能给我绣一个,所幸理智制止了他。

“来,我们坐下好好说。”

将帕子还给药子叔,他招呼着易迟迟坐下。

“您说。”

易迟迟正襟危坐,一副认真听讲的样子。

看得几人忍俊不禁,看着太乖了。

“你放松点别紧张,我又不是吃人的老虎,我们就随便聊聊。”

易迟迟,“……”

你这可不是想随便聊聊的样子。

她笑了笑,“我有事就说,太亲切了我害怕。”

害怕她被卖了还傻乎乎的帮人数钱,还操心自己被卖便宜了。

那场景想想都不寒而栗。

第360章 另辟蹊径

“我后来了解了一下,你的绣品都是卖给外宾和海外华人的,对吗?”

好家伙,这是做了功课来的。

能瞒吗?

瞒不住。

所以,易迟迟点了点头,“是,但也有国人买。”

书记嗯了声,他相信有国人买,毕竟人对美的感觉很多时候都是共通的。

但他也知道,好的绣品都不便宜,能买得起的都是有钱人。

不过这和他无关,他只关心一点。

“我们这边能不能搞这个产业?”

易迟迟在心里叹了口气,预感沉默了,书记真的想开辟一条新的路子。

可惜还是那句话,太难。

“搞之前,首先要解决绣布、绣线的问题,您是准备从江南那边拿货呢,还是自己搞?”

“自己搞。”

还挺有野心。

想法也不错,自产自销比命脉掐在别人手里强了不知道多少。

然而,实现不了。

“桑树从哪里来?蚕种从哪里来?要求降低的话可以用棉布,棉绸之类的,我们有自主生产这些的能力吗?”

连着几个问题把书记干沉默了,他在心里盘点了一下保安公社的具体情况,发现以他们现有的资本和能力,易迟迟说的这几个他们一个都搞不定。

但他还是不死心开口道,“你若能带一批人出来,我们可以想办法克服困难。”

这是把担子压在了她身上。

易迟迟额头挂满黑线,队长叔他们也好不到哪里去。

“书记啊,我觉得你这个要求太难了。”

药子叔嗯嗯点头表示赞同,“老柳说的没错,刺绣这个和我们学医的一样,没天赋学不了,再说了你想搞的是精品,有天赋也不是一两天能培养出来的。”

“柳兰……”

“柳兰学了一年多才开始在迟迟的指导下正式上手,那还是他们家条件好,柳大爷对她这个唯一的孙女儿也舍不得,换成别的家庭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布和线让自家姑娘练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