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大东北,知青靠刺绣风靡全村(45)
两人商谈间,阵阵肉香味传来。
过于诱人,没忍住馋意的两人跑进厨房,和王楠他们一起围在灶台边看白琛熬猪油。
大块大块的猪油缩水严重成了焦黄色,在油里翻滚。
十分钟后,焦脆的猪油渣出锅,锅里的油被白琛拿勺子装了起来,倒进了黄色的搪瓷缸内。
“猪油渣你们一人尝个味道就行,我先做饭。”
将油渣和主油缸一起递过来后,白琛开始忙活着做饭。
易迟迟贡献的骨头班子拿斧子劈开,然后漂洗后加水放锅里煮着。
蒸了一锅的窝窝头,又煮了二米饭。
菜没炒,直接大骨棒子炖得差不多后,放了萝卜豆角酸菜和油渣进去。
豆角是王楠他们夏天自己晒的,酸菜是请教马婶儿他们后自己积的,时间有点长,酸味直冲天灵盖。
那叫一个刺激。
但出锅的成品酸爽开胃特别好吃,为了养胃一直清淡口的易迟迟骤然吃到这重口味的菜,瞬间胃口大开差点把自己给吃撑。
“痛快!”
吃得肚皮溜圆的张云浩一副心满意足的打了个饱嗝,“快一年的时间,我就今儿吃了顿饱饭。”
白琛他们就叹气,谁还不是呢。
“主要还是今天油水足。”
但凡油水少点,都不可能吃得如此舒坦。
“要是天天能吃上这样的饭菜,我这辈子值了。”
祁扬感慨,易迟迟就笑,“会有那么一天的。”
等菜篮子工程正式上线,华夏人的餐桌自然会变得丰富起来。
吃饱喝足后众人坐在一起闲聊,聊着聊着,白琛说了个小道消息。
“我听说兵团那边又开始招特殊人才了。”
易迟迟,“兵团还对外招人?”
“招,不过只招特殊人才。”
易迟迟不置可否,没了兴趣。
特殊人才范围可广,这玩意就不好评价,有人可以运作一把,好歹兵团有工资。
没人跟他们没关系。
祁扬不这样想,他看着易迟迟道,“我觉得你可以试试。”
“啊??”
这话是真的把易迟迟惊住了,还没来得及询问,王楠他们就忙不迭点头说她确实可以试试。
易迟迟哭笑不得,“你们是哪看出来我是特殊人才来着?”
若论刺绣,她可以。
但她不觉得兵团缺绣工。
“你会制药处理药材。”
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易迟迟觉得有道理,不过——
“兵团要不要干活?”
“要。”
不但要干活,还要开荒。
“之前有知青报名成功过不?”
白琛他们面面相觑,认真想了想,发现还真没有。
遂摇了摇头。
易迟迟两手一摊,“看,我就算去报名了,也不一定会选上。”
白琛就叹气,“兵团和林场农场一样,不止知青想进去,本地人也想进去……”
摇摇头,他无奈道,“算了,就像易迟迟说的一样,真报名了也轮不到我们,还是踏踏实实待在靠山屯吧。”
“开春会有工农兵大学推荐名额出来,不知道今年靠山屯能不能分到一个名额。”
王楠这话一出,白琛他们的眼睛亮了,又很快黯淡下来。
第39章 劳碌命
周秋雨看见他们的脸色变化,有些纳闷,“有名额是好事呀,我怎么看你们不是很高兴的样子。”
拿到名额意味着可以回城,还能进学校读书。
毕业后还分配工作。
也就是她刚来,这名额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轮到她,不然她都想去竞争一下。
易迟迟“……”
这娃太单纯。
规则都没摸清楚,不过年纪小,所知所见有限,想问题思维简单实属正常。
刚准备解释,王楠叹息着先她一步开口,“孩,你想的太过简单,靠山屯真有推荐名额,也不可能轮到我们知青。”
周秋雨,“???不是推荐吗?”
易迟迟出声提醒,“重点在推荐两字上。”
周秋雨没反应过来,下意识想问,却在对上易迟迟目光的瞬间,脑海里灵光一闪悟了。
“所以,靠山屯就算拿到名额了,有资格推荐的人也不会推荐我们?”
可算是想通了。
“屯里读过书适合上工农兵的人不少。”
“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是个好问题。
白琛四处看看,确定厨房里没外人后压着声音道,“有啊,可以干点人尽皆知的好事,然后被县政府、公社和知青办进行表彰树立成典范,可以得到一个名额,还是县政府提供的名额。”
说到这里,他补充了一句,“这种名额别人想抢都抢不走。”
周秋雨认真想了想,叹气,“这个难度太高了,我们做不到。”
白琛苦笑一声,“去年红旗大队有个知青为了名额干了个荒唐事,现在人在农场里。”
易迟迟对工农兵的名额没兴趣。
工农兵大学属于特殊时代的产物,
不过,对于不知道历史的人来说工农兵是个好去处。
农村人可以借着工农兵大学跳出农门,在城里工作安家。
而知青,也可以借着工农兵大学回城。
总感觉明年工农兵大学的名额真下来了,靠山屯不会平静。
视线在白琛他们脸上一一扫过,易迟迟看着巫永飞道,“你歇的够久了,该给我做肉酱了。”
“哦。”
巫永飞应了声,起身开始忙活。
晚间降起了温,还刮起了大风。
白琛起身站在门口仰头看了看黑漆漆的天空,道,“要下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