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大东北,知青靠刺绣风靡全村(523)
易迟迟,“!!!”
好家伙,这她是典型的无妄之灾啊。
这叫啥,这就叫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那你们希望我怎么做?”
“让你家老闻和他们谈次话,必要的时候你懂的。”
杨青捏着拳头挥了下,还朝她眨了眨眼。
易迟迟秒懂,这是让闻时先谈,谈不拢再进行一次兄弟情的切磋。
见雷嫂子她们一脸赞同,也没人出声反对,她嘴角抽搐了一下,“你们确定切磋的时候,他们愿意一对一?”
怕就怕老李他们受的刺激,让他们不讲武德对闻时进行群殴。
俗话说的好,蚁多咬死象。
闻时不是象,老李他们也不是蚁。
可他们受的训练都差不多,会的招式也都一样,一对一以闻时的身体稳赢,二对一也能赢。
三对一大稳赢够呛,惨胜有希望。
群殴的话……
那真的只有挨揍的份了。
“不确定!”
季简回的理直气壮,“这你得让你家老闻自己去和他们谈。”
杨青她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易迟迟对此就很服气,“不干,你们家汉子造的孽凭啥要我家老闻来承担被群殴的惨痛后果,至于他们拿我打比方,你们暂且忍忍,我后天早上回老家了。”
人都回老家了,老李他们总不好再拿她来打比方。
薅羊毛也不能逮着一只羊薅啊。
季简她们的注意力全被她要离开的消息吸引。
顿时急了。
“这来也没多久啊,咋这么快就要回去?”
这是典型的睁眼说瞎话,她这次过来的时间真不短,都快三个月了。
“再不回去大雪封路就真回不去了。”
“票买好了?”
“买好了,闻时兄弟帮忙买的。”
老样子,到了羊城再去取票。
还得去趟友谊商店。
也不知道唐师傅他们的作品完成的如何了。
到时候可以去看看。
“你东西都准备好了?”
“自己的准备好了。”
东西不多,拎上就可以走。
“送人的东西还没准备好。”
海岛能当特产送人的,除了海鲜干就是果干。
距离太远,新鲜的完全没办法带走。
“走,我陪你去附近溜一圈。”
季简一马当先起身,朝她发出诚挚的邀请。
杨青她们也想去,然而她们等下要去上班,没时间。
遂只能起身告辞。
把人都送走后,易迟迟回屋揣了钱和票去隔壁找季简,眼尖看见她家桌子上的筛子里有不少晾晒好的大对虾,贝肉之类的,纳闷道,“嫂子你家这海货干不少啊,咋还要换?”
季简正在整理头发,闻声平静道,“一家子吃够,寄回去就不够了。”
她恍然大悟,“你多久没往家里寄东西了?”
季简拿上背包挎在身上后,拉了她朝外走。
“之前手头有点紧,没顾得上,正好这次你要的量大,我借你的量挑点品质好的寄点回去。”
这个可以有。
渔民穷吗?
穷。
海岛耕地有限,这也导致各生产大队的耕地同样有限,说是农民,其实还是以出海打渔为主。
算半农半渔。
渔民出海后的收获由生产队统一分配出售,品质好的都卖了,品质稍次的都留着,随后分配到户。
但不是每次出海的收获都能快速出清,有些时候运气好捞到的好货太多会出现卖一半留一半的情况。
留下的那一半可以自行处理。
海岛的人不缺海鲜吃,想吃勤快点趁着退潮去赶个海就有了。
无非是品种有点差异。
因此,这些海货要么砸手里自己吃,要么冒险去黑市卖。
不过那是以前,自打随军家属的队伍开始日益庞大,来海岛的知青数量也开始庞大后,老乡手里的海货有了出路。
易迟迟又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个。
因为她每次购买的量都极大,为了留下她这个大客户,老乡们恨不得对她掏箱底,啥好货都愿意给她。
这次也不例外,当她和季简出现在光明生产大队的大槐树下时,守着堆满荔枝干席子的泥娃等小孩眼睛一下子亮了。
有钱人好还舍得花钱的漂亮姐姐又来了。
“易姐姐,你又来换海货了呀!”
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机灵劲的泥娃,甩着两条黢黑好似麻杆一样的小细腿飞奔过来,张嘴就是一口略带口音的普通话。
听得易迟迟眉梢一挑,惊喜道,“泥娃,你现在普通话说的真好。”
“我有听阿妈阿爹的话好好上学。”
泥娃骄傲挺了挺瘦弱的小胸膛,美滋滋道,“我还被老师表扬了,给我发了大白兔奶糖做奖励。”
第451章 同声翻译
“真棒!”
易迟迟朝他比了个大拇指,又看向花花他们,“你们书读的如何了?”
“没泥娃好,但也学废了不少知识!”
相比泥娃说的普通话,花花他们的普通话就没那么好了,带着明显的口音。
但是,比去年强。
去年他们说的话听在易迟迟耳朵里,跟听天书似的,完全的有听没有懂。
交流纯靠连比带画。
“新脑袋果然好使!”
听见易迟迟这句话的季简懵了一瞬,才反应过来她话里的意思,顿时忍俊不禁,“你这话说的有够形象,花花他们的父母普通话就学的不好。”
沟通还是困难。
易迟迟就笑,“小孩子脑袋活泛,上了年纪的人思维之类的都定型了,学习新知识确实有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