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大东北,知青靠刺绣风靡全村(556)
蚕丝绢一打开,唐如清看着薄如蝉翼近乎半透明的绢布,手痒想摸。
易迟迟吓得赶紧后退,“不能碰!”
郁如棠也抓了她的手制止,“你手有裂,会刮丝。”
唐如清,“……”
她看看易迟迟的手,又看看郁如棠的手,最后看了看自己红肿好似萝卜,手指上还有一道道裂口的手,嘴唇蠕动半晌憋出一句,“长冻疮好烦啊。”
郁如棠其实也有冻疮,只不过没她那么严重。
三人中易迟迟是唯一一个没冻疮的。
对东北人来说,冻疮是一个不可言说的痛。
年年长,年年治,就没几个能断根。
现在面前骤然出现一个不长冻疮的人,两人绷不住了,异口同声道,“迟迟你为啥不长冻疮?”
易迟迟正准备将蚕丝绢收好放起来,闻声头也不抬道,“用药了。”
搞刺绣的不但眼睛需要注意保养,手也一样。
为了这双眼睛和手,她不知道费了多少功夫。
从炕桌抽屉里拿了药膏出来,她道,“药子叔做的药膏,你们试试!”
以前她还自己制作药膏,现在都不需要了,直接让药子叔制作。
需要了直接开口,药子叔制作好了她在掏钱买,划算。
知青点的知青们知道后,也跟着去买。
然后辐射到社员们。
现在药子叔的药膏卖的可火。
谁不怕冻疮呢。
又疼又痒的感觉别提多难受了。
郁如棠和唐如清一听,来了劲。
也不跟她客套,开了药膏瓶就准备试试。
手都举了起来,又突然顿住。
“挖多少?”
易迟迟拿了木片挖了两坨放在她们手心,“直接用手心搓,搓化后全手涂抹,等全部吸收用不了几分钟效果就出来了。”
“好!”
两人听话照做,然后不用不知道,一用就惊艳。
等易迟迟检查完绣线颜色和支数,发现只多不少时,郁如棠道,“这药膏我们能买吗?”
“能啊。”
抬眸看了她一眼,易迟迟道,“这事在你大姨父他们那里是过了明路的,有需求的都可以去买。”
反正卖出来的钱挂的是大队公账,卖的越多,社员们分得越多。
当然,药子叔和郎红得的也更多。
毕竟药材需要他和郎红采摘、种植、炮制后再制作成药膏。
她也有份,因为药方是她贡献的。
哪怕这药方穆妲后来帮她上交,她拿到了一笔数额客观的报酬,也不影响她在靠山屯靠方子拿收入。
事关自己和全大队的利益,她自然会推销。
“可以多买点,自己家人都可以用。”
省城的温度和保安这边不相上下,那是真的冷。
要是煤炭和暖气供应不够,冻死人不奇怪。
长冻疮更不奇怪。
穿得再保暖,该长冻疮还是得长。
“量够的话可以包圆。”
唐如清语出惊人,易迟迟沉默两秒,劝道,“倒也不至于,药膏也是有保质期的。”
“啊?”
“对,这种药膏开封后需要再使用期限内用完,你买太多一下子用不完是浪费。”
“那不是,我们亲朋好友多。”
易迟迟,“……”
好的,是她瞎操心了。
“等下我带你们去看看。”
“好!”
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她将东西收拾好,找唐如清补齐上次没付够的定金后,就道,“你们是坐会还是直接过去?”
两人碰了个眼神,有志一同选择直接过去。
她们眼馋这个药膏。
于是,易迟迟便领着她们去了队医室。
结果运气不好,药子叔出诊了,队医室只郎红一人。
得知她们的来意,她有些为难,“要等药子叔回来,这事我做不了主。”
她就一个卫生员,可以给人看病扎针,卖药膏这事她不能接手。
涉及到金钱的事,她一个知青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坚决不能碰。
“你们急着回去吗?”
“不着急,我们可以等药子叔回来再来。”
现在都下午三点多了,等她们到了公社去县里的车早就没了,所以,得留宿一晚再走。
郎红一听脸上露出个笑模样,“那药子叔回来了,我去大队长家通知你们,可以吗?”
“可以的,谢谢郎同志。”
郁如棠她们不是第一次来靠山屯了,和知青们就算不熟,也见过面。
知青则不一样,对郁如棠熟。
谁让她是马婶子的外甥女呢。
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后,易迟迟三人出了门。
“跟我回家去玩吧。”
她向两人发出热情的邀请,不出意外再次被拒绝。
“不了,我们直接去我大姨家。”
郁如棠笑道,“我想吃我大姨做的小鸡炖蘑菇,得去告诉她抓鸡杀鸡。”
不然吃不上,这菜需要时间。
易迟迟就笑,“那去吧,我送你们过去。”
“行!”
于是,三人有说有笑的去了大队长家。
第479章 头大身子小
马婶子不在家,大队长也不在家,只妞妞母女在家。
被迎进家门后,易迟迟看见拿着针线戳的妞妞诧异挑眉,“妞妞你今天没去上课啊?!”
“我考了双百,欧阳老师他们给我放了一天假。”
小姑娘放下针线,美滋滋拿了她的奖状出来显摆。
郁如棠看见奖状噗地一声笑了出来。
“这奖状咋还是画的。”
没错,知青院给学生们颁发的奖状,都是他们自己手工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