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大东北,知青靠刺绣风靡全村(562)
等闻母回来,一盅燕窝怼了过来,“妈,闻时寄回来的燕窝,赶紧吃!”
闻母哦了声,没急着吃,而是问她吃了没有。
“我吃过了。”
“那行,你先放在桌子上,我去洗个手再来。”
“好。”
易迟迟将燕窝放在桌子上,又跑厨房将剩下的装食盒里,“妈,我去姥爷他们那一趟。”
“走后门。”
“知道。”
该注意的还是得注意,易迟迟这点分寸有。
从后门出来后,她直奔牛棚。
到了才发现,老爷子他们在整理菜地,冻了一个冬天的土地,再不开出来把菜种上,等春种开始就顾不上种了。
得提前整,再提前种,不然等天气热了会没菜吃。
“都别忙了,先来吃点东西。”
她做贼似的凑了过来,压着嗓子招呼道。
姥爷他们碰了个眼神,默不吭声放下手里的活跟着她进了屋。
“亲家母又做好菜了?”
这也没闻到菜香味啊。
易迟迟手一顿,抬眸看向说话的姥爷,“您说实话,是不是馋肉了?”
“肉天天吃也不能腻,咋能叫馋呢。”
主打一个实诚的姥爷笑道,“主要你每次都是做肉了才送过来。”
蔬菜不会特意送。
除非是蔬菜里带肉。
“那您这次要失望了,不是肉。”
说话间,她揭开食盒盖子,将里面的燕窝端了出来,“送的燕窝,一人一碗,赶紧吃,吃完我再把碗带回去。”
想吃肉还不简单,明天让妈把猪蹄用黄豆炖了。
给他们补充一下油水,好应对一下繁忙又劳累的春种。
宋老爷子觉得燕窝给他们吃太浪费,唠唠叨叨说她们应该留着自己吃。
麻老爷子他们嗯嗯点头表示赞同。
就连姥爷也是一样的意思。
易迟迟就很无奈,“闻时寄了六斤过来,我给药子叔他们都分了,也不差你们这点。”
这话也对。
于是,众人便不再废话,将燕窝吃了。
吃完的叶允唐一抹嘴,跟易迟迟道,“下次别煮我的份,这玩意不好吃,有点腥。”
这是说的蛋白腥味。
“我也不要,不好吃。”
姥爷他们也对燕窝不感冒,都要求易迟迟不要送第二次。
可惜,易迟迟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的权当没听见。
不吃是不可能的,不找人帮忙分摊着吃点,剩下的几斤她和闻母得吃到什么时候去。
“明晚我过来送菜。”
将碗收拾好,她拎着食盒离开。
宋老太看向老伴,“她没答应。”
宋老爷子嗯了声,一脸苦逼道,“看样子燕窝还得吃。”
然而这东西真的不好吃。
至于说燕窝有营养什么之类的,他向来是不信的。
他家老祖宗们燕窝一直没断过,每年只燕窝一项开销就不少,也没见他们身体好到哪里去。
体弱多病去世的不再少数。
“老秦啊,你得管管迟迟。”
秦老爷子呵了声,“她不管我就谢天谢地了,还我管她。”
能管得住他就给这丫头安排路子去从军或者走正路了,也不至于安心蹲在靠山屯啥也不干等那一天到来。
“她送来了就吃,也别跟她客套,等以后……”
以后如何他没说,但话里的未尽之言众人懂了。
众人碰了个眼神,齐齐叹了口气。
也只能如此了。
易迟迟可不知道她离开后几人的对话,燕窝库存富裕的她,每天都会炖燕窝,吃得一众人是叫苦连天,就连放假回家帮忙干活的秦
久,都没逃过。
假期一结束,他一分钟都不肯都多待的收拾东西回了学校。
易迟迟也不失望,反正走了一个秦久,还有姥爷他们帮忙消耗,不差他这一个。
春种结束后,闻母忙着将家里的冬装和床上用品洗洗晒晒收起来,易迟迟则忙着缝缝补补。
缝补的衣服鞋袜有闻母的,姥爷他们的,还有屯里老人的。
闻母拿着棍子拍打棉被,开始关心起易迟迟的事业来,“你那个并蒂莲绣完没有?”
“还没绣。”
她先绣的友谊商店的两幅,一幅已经完工,另一幅也进入收尾阶段,接下来的时间就可以专心绣唐如清的并蒂莲了。
第484章 娃好,家长不好
得知唐如清那幅还没开工,友谊商店的也没绣完,闻母有些担心。
“时间来不来得及?”
“来得及!”
然而闻母还是不放心,为了让她多点时间工作,她接手了易迟迟炖燕窝,接送秦久上下学的活。
易迟迟,“……”
就行的,婆母的一番心意,得领。
于是,她过上了早起吃好早饭开工,中午吃完午饭再休息到两点半,继续开工到四点半再收工的规律日子。
柳兰因为过来和她一起开工,被她带动的也跟上班一样。
时间一晃进入76年,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一月初八,敬爱的总理去世。
大队广播响起的那一刻,世界就此安静了下来。
赶在年前从海岛回来没几天的易迟迟,红了眼睛,这一天还是来了。
原本盘腿坐在炕上给衣服打补丁的闻母,手一顿,哽咽着道,“天塌了一半。”
易迟迟明白她的意思,高山轰然倒塌,那种悲痛迷茫不身处这个时代体会不到。
世界都好似静寂了下来。
老爷子他们的情绪更是悲恸万分,人前还不敢显露出来必须装成无事人一般。
闻时也觉得茫然,万幸的是易迟迟离开之前给他打了一次预防针,还做了几次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