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大东北,知青靠刺绣风靡全村(567)
因为经历过困难,靠山屯不少人更能共情苦难。
不过,“这事成不了。”
“确实成不了。”
闻母平静道,“他去公社被书记撅回来了,我们当前的任务是保证麦收顺利完成,颗粒归仓。”
说到这里,她轻声道,“我收到一个小道消息,说是震前……”
摇摇头,她闭嘴不言。
易迟迟没吭声,这也是她死咬着不说的原因。
个人力量过于渺小,不管是天灾还是历史洪流,都改变不了什么。
“妈吃饭,我们能做的是管好自己。”
没有改变制定规则的能耐,就踏踏实实守着规则做人。
“嗯!”
婆媳俩沉默着吃完了晚饭。
然后洗洗睡。
麦收太忙也太累,整个屯里老少齐上阵。
易迟迟虽然不下地,但家里和老爷子他们的衣服,伙食全部归她负责。
不然早出晚归累了一天,回来还要干一堆活怕是麦收还没结束,人就累垮了。
秦久也放了假,农忙假。
他跟着去地里忙活,等麦收结束直接成了个小黑炭。
易迟迟看着他黢黑黢黑的脸,头疼又无奈,“我和你奶好不容易把你养壮养白,你这又成了瘦黑猴。”
语气很是嫌弃。
大狸它们还配合喵了声,为了保证闻母他们的营养不至于把身体搞垮,家里这段时间的伙食很好。
药子叔忙得压根没时间做饭,直接提着粮食和鱼肉过来一起吃。
同时带过来的还有大狸和大橘。
人都受了,猫胖了。
苦夏……
它们是没有的。
听见易迟迟嫌弃的话语,通人性的两只直接跑过去蹭了蹭秦久。
他哭笑不得,“我不伤心,不需要你们安慰。”
摸了摸两只的脑袋瓜子,他看向易迟迟,“姑,辛苦你和奶再把我养回来。”
易迟迟叹了口气,“养吧。”
都养到现在了,不养也不行。
然而,秦久压根就不需要她和闻母养。
因为一进入10月,靠山屯突然来了好几辆车来接老爷子他们回京城。
老爷子他们的黎明,来了!
知道76年是个特殊的年份的易迟迟,将去海岛的时间推迟到了77年,友谊商店那边的绣品采用邮寄寄了过去。
所以,她没错过老爷子他们的离开。
宋老爷子他们看着住了几年的牛棚,神情复杂。
老爷子则拉着易迟迟的手,“迟啊,你跟姥爷一起走。”
闻母急了,“她是我儿媳妇,咋能跟您走呢。”
“你也跟着一起走,到公社的时候给闻时挂个电话或者电报过去。”
老爷子语出惊人,想把婆媳俩一起打包带走。
第488章 一靠坚守,二凭良心
婆媳俩黑人问号脸加无语,只能说这想法很好,但是不现实。
“姥爷,你们自己回去。”
易迟迟拒绝了他的提议,又拉着他去了旁边耳语一番,重点阐述了京城目前还没彻底稳定下来,他们回去了也得先夹着尾巴做一段时间人这个事,才给了老爷子一句准话。
“等你们安定稳定下来了,我去京城看你们。”
老爷子挺不高兴,却也知道她说的有道理。
离开这么多年,现在京城具体是个什么情况他们确实不清楚。
就行的,等稳定安定下来再说。
“我回去了打电话过来。”
“好。”
双方做好约定后,宋老爷子他们相继过来告别,说是等稳定下来后邀请婆媳俩上京城去玩。
两人应了下来,随后,他们上车离开。
车子开出去一段距离,闻母想起一件事,“小九咋办啊?”
可别老爷子回去了,秦久被落下了。
不然娃放学回来,发现自己被落下该多伤心呀。
“会去学校接。”
易迟迟哭笑不得,祖孙俩相依为命,老爷子忘了自己也不可能忘了秦久。
一起离开的京城,自然得一起回去。
事实也确实如此,车子到达公社后先去了趟学校接秦久,随后直奔省城军区机场,搭乘的便机回国。
一周后,易迟迟接到了老爷子拍来的电报。
柳兰她们也在,但她们很有分寸的没看,而是各忙各的。
闻母凑了过来和她一起看,等看见老爷子和叶允唐复职去上班了,笑道,“挺好,回去没几天就恢复职位,亲家姥爷和小叶的未来一片光明。”
可不,不但复职了,还把房子还给了他们。
就连这些年的工资,也一起补了。
秦久也重新入校了。
“宋老爷子他们需要等一等。”
电报里也说了宋老爷子他们的事,这夫妻俩得等教育改革的政策出来才能再次上岗。
现在嘛,先做一段时间的富贵闲人,把身体好好养一养再说。
至于麻老爷子……
说实话,他老人家的情况有点复杂,但既然能让他回京城,就意味没问题。
后续耐心等着就行。
知道老爷子他们的具体消息,和老爷子留下来的电话号码以及详细地址后,易迟迟提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
她看向闻母,“妈,我们也该准备去海岛了。”
“你都没跟闻时说。”
“那还不容易,我明天就去公社给他打电话。”
“行,你看他那边方不方便,方便的话证明开出来,我们着手准备过去。”
闻母一开始不想跟着走,却架不住易迟迟不停在她耳边念叨,说是不跟着一起走以后想见一面都难。
最最关键的是她怀孕了没人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