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大东北,知青靠刺绣风靡全村(83)
话音未落,他好似想起什么般又补充了一句,“对了,记得让易丫头带上药箱,药也备齐点。”
“……好!”
风雪迷眼,很快,大队长的身影消失在视野中,只剩一串脚印,又很快被白雪覆盖。
白琛转身回了屋,不等听见动静抬眸看过来的易迟迟他们询问,就言简意赅道,“老易,你带上医药箱和老祁陪大队长去公社一趟,我也去。”
“去干什么?”
易迟迟不想去,风太大气温太低,她只想窝在温暖的炕上做貌动人。
这种鬼天气就不适合外出。
“不知道。”
白琛摇摇头,“但我滚摸着是出了点事。”
具体什么事不清楚,“反正我看大队长的心情很不美妙的样子。”
柳承启没办法美妙,也美妙不起来。
打死他也想不到,这个时间点竟然会有人被下放到他们屯子里。
通知来得太突然,搞得他都不知道怎么安排才好。
于是,等易迟迟全副武装赶到牲口棚时,大队长正在叮嘱支书他们抓紧时间把房子搞好。
炕这些也得弄好,还有柴火之类的。
队里的干部们脸色比一个比一个难看,记分员更是碎碎念在抱怨。
气氛有些凝重,搞得易迟迟他们三人跟鹌鹑似的站在一旁都不敢动。
怕被心情不美妙的支书他们迁怒。
终于,大队长叮嘱完了。
他转身上了车架子,招呼易迟迟他们上车。
车架子上搭了个棚子,挺简陋,却能遮挡点风雪。
车板上铺了厚厚的稻草,还放了皮褥子,什么皮不清楚,毛乎乎的还挺暖和。
易迟迟他们爬上车架子,大队长见他们坐好了,再次叮嘱支书他们,“搞快点,炕也提前烧上,热水也多准备点,我们接到人就回来。”
“知道,队里有我你放心。”
支书吧嗒了一口旱烟,染上风霜的眉眼在氤氲的烟雾中若隐若现。
易迟迟在他眼里看到了愁苦。
她心里就有了数,接的人怕是身份不简单,说不定还和靠山屯的某些人有些渊源。
前往公社的路上一打听,还真是。
“总共五个人,你们等下到了公社不许说话,我去交涉。”
“好!”
易迟迟他们乖巧点头,这种事他们确实不适合出面。
反正他们今天的任务是做跟班,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就行。
不过——
“队长叔,队里那么多青年壮小伙,你为啥要喊上我们呀?!”
易迟迟是真的闹不懂这点,按理来说这种事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们这些知青上。
白琛他们也想知道答案,队长见此就叹了口气,“队里受教育的小年轻年纪太小不当事,怕吓到他们。稍大点的受教育程度低,只上过几天扫盲班,大道理他们没你们懂得多,我担心喊上他们闹出点乱子。”
易迟迟他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受大环境影响,人容易被潮流裹挟着前进。
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很多人都抵抗不了从众心理带来的影响。
没人愿意成为不合群的那个。
特别是没文化没见识没自己思想和思考能力的人,过的其实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主打一个我不需要思考,我也思考不出什么问题的随大流。
好吗?
见仁见智呗。
大环境如此,以易迟迟来自后世的眼光看,她无法评价。
也不会去评价。
毕竟,她也是芸芸众生中平凡又普通的一员,她制定不了规则,也改变不了什么。
能做的是将自己隐藏,不去随大流,也不妄图去改变什么。
在不影响自身的情况下,她愿意搭把手。
别的就算了。
她也没抱大腿的想法。
所以,接下来的路程她选择抱着药子叔的药箱沉默,听着白琛他们的闲聊。
路面积雪厚,马也怕冷,哪怕队长他们在马蹄内塞了内衬避免积雪对马蹄造成损伤,还给马穿了蓑衣一样的马衣,马的速度也不快。
十多公里的路,四人一马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然后,易迟迟看见了寒风中缩在屋檐一角冻得瑟瑟发抖的五人。
其中一人的面容熟悉地她差点惊呼出声。
第72章 不要打我们
“小白和我走,易丫头你和小祁在这里等着。”
将马车停稳后,大队长轻声交代。
易迟迟和祁扬点了点头,从车上下来站在背风处目送大队长和白琛离开后,开始打量那五人。
五大一小,俱都是瘦骨嶙峋,死气沉沉,眼里除了麻木还是麻木,看不到丝毫的光彩。
其中一对是夫妻,从站姿能看出来。
剩下三人两位老者,一位中年人。
其中一位老者抱着个孩子,孩子脸埋在老者怀里,看不清长相。
一老一小身上的衣服又破又薄,看得易迟迟眼睛发热。
这位她有记忆,论称呼她要喊姨姥爷。
原主姥姥和老爷子的妻子是亲姐妹,姐妹俩关系很好,连带着两家关系也很好。
原主见过老爷子一家的全家福,因为老爷子他们寄钱寄物直到原主五岁才停止。
停止的原因很简单,易勇那个渣只收老爷子他们寄来的东西,从来不回信也不回寄东西。
人情往来一贯是有往才有来,只想着进不想出连只言片语都没有,人心自然会凉。
打那以后,原主再也没见过家里收到来自京城的包裹。
看着一老一少,原主留下的模糊的记忆逐渐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