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继承的森林有山灵(10)
菇灵歪了歪菌盖,大概是没理解被卖的后果有多严重,它还挺光荣:“菇灵能种好多好多的蘑菇!”
“你们这俩灵贩子离小蘑菇远点。”树灵将雾灵和风灵给赶到一边。
菇灵好奇地问树灵:“树灵姥姥为什么也叫菇灵‘小蘑菇’呢?”
树灵一噎,干笑:“被小路引带偏了。”
路引捂着脸哭笑不得。
算了,开会什么的明天再说吧!
陪山灵们嬉闹了一晚,第二天,路引又是起了个大早。
山岭中云雾缭绕,恍若仙境。正蹲在地上刷牙的路引想到了什么,掏出手机下单了一部大疆无人机,价格是贵了点,但往后她考察鸡笼岭用到它的地方并不少。
看到路引烧热水准备煮泡面,大概是想让她吃点好的,树灵用树枝勾着她的尾指,将她带进了山中的一片竹林,指着遍地的春笋说:“小路引,吃竹笋不要吃垃圾食品。”
这笋长得飞快,要挖笋得趁早。路引跑回办公楼翻出锄头,喜滋滋地挖了一簸箕的鲜笋回去。路上遇到刚醒来的菇灵,又被带去捡了小半斤没毒的蘑菇。
做了一道蘑菇烩春笋,明明没添加什么酱料,却香气十足,入口的春笋鲜嫩清香,蘑菇爽滑可口,路引吃的嘎嘎香。
她一本满足地说:“等以后有游客了,我们可以挖些笋和捡些菌子做成特产卖,这么好吃的笋和菌子,不怕没人买。”
“老身可以帮忙挖笋!”树灵说。
菇灵效仿树灵说:“菇灵可以种蘑菇!”
鸡笼岭这么大,又没怎么经过开发,物产资源丰富,但路引担心开采山中珍味就怕会冒犯山灵,惹得山灵不快,如今一番试探,见它们并没有异议,才松一口气。
树灵不仅不觉得被冒犯,它还很主动地说:“小路引,山里也有很多草药,还有长了两百多年的山参呢,把它挖了卖钱吧!”
路引:“……你们就不怕我把山给挖空了?”
树灵犹豫了下,说:“那……少挖点吧。”
路引笑说:“可是采挖野山参是违法的,我并不想被抓去吃牢饭。”
树灵跟菇灵瞪大了眼睛,又被普法了。
树灵问:“那挖笋和捡蘑菇违法吗?”
“适当采集山副产品一般是没问题的。”
树灵跟菇灵抱作一团,好险,差点就要被抓走了。
路引用指头摸了摸它们的脑袋,说:“你们给我出了很多好主意呢,谢谢你们。”
“什么主意呀?”菇灵的豆豆眼满是困惑。
路引打开文档开始编辑,说:“你们提醒了我,鸡笼岭有鸡笼岭的优势,我们要发挥它的优势,比如,它的药用植物种类丰富,所以我们可以以此为噱头,再在山脚下的坡地开辟种植草药,吸引游客过来买。然后,大家到山里旅游除了享受自然之外,应该也想品尝生态美食……”
什么是生态美食?自然不是指野味,而是指笋、菌子、野菜,还有养殖在山里的走地鸡等食材烹饪出来的美食,所以等鸡笼岭的游客稳定增长后可以开一家农家乐。
不过,这两个经营方向吸引的基本是中老年游客——虽然现在青年群体中掀起了“养生热”,但年轻人追求的是可乐泡枸杞、养生酸梅汤、甘草冰淇淋这种一边作死一边养生的“朋克养生”,并不代表年轻人喜欢来着穷乡僻壤的地方买中药。——而中老年游客接受网络信息的能力不如年轻人,要想打响森林公园的招牌,还是得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景点。
路引准备再研究一下鸡笼岭,挖掘出它更多优势来。
……
花了三天时间,森林公园内部道路、公共区域的卫生总算是搞好了:曾经铺满了落叶和泥土的道路干净又整洁,路两旁灌木丛的白色垃圾再无踪迹,森林广场、公共厕所都被清扫、用水冲刷干净,整个森林公园一洗之前的颓唐荒废,一派兴兴向荣的景象。
真是人靠衣装马靠鞍,旅游景点靠卫生。
给临时保洁员结算工资的时候,一位中年妇女问路引:“园长你这里要不要人呀?”
路引思考了一下,说:“要保洁员,月薪3500含社保,月休六天,不包食宿,两班倒,早班是早七点到下午三点,中午有一个小时的吃饭休息时间;午班是下午一点到晚上九点,同样是有一个小时的晚饭时间。”
当场就有两个中年妇女报了名。
路引没怎么纠结就跟她们签了合同,因为她们这三天干活确实麻利,也没有搁她跟前瞎打听什么。
路引让她们后天再来上班,这两天她得去4S店看买皮卡,还得把现在开的雅阁卖了,顺便去订一批监控。
她忙里忙外,自认为动静很小,但搁这个某人放个屁第二天全镇村都知道的小镇里,鸡笼岭森林公园被一个年轻富婆接手,并且后天就要重新开张的传言一下子就传开了。
被镇政府工作人员找上门才知道这些传言的路引:“……”
她怎么不知道森林公园后天就要重新开张了?
听了工作人员的来意,路引的神色有些微妙:“你们希望我为镇上的居民提供工作岗位?”
工作人员也知道一般的企业都会有自己的招人程序,但好不容易盼来一个比吴老妗(路引的姨婆)更有实力的企业家接手开发森林公园,镇上自然不愿意错过这个增加政绩的机会。
关于招募员工,路引的确有自己的想法和顾虑,重要的工作岗位自然不可能无条件地安排镇上的人,但如果能用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岗位来跟镇政府开展合作,也不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