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攻略手札(69)
陈恕抿紧唇,脸色冷淡地道:“读书之事,与姻缘何干,若真信运道,满城寺庙就该香火不绝。今日大哥有喜,还请大伯母勿要妄言”
白氏脸色不佳,顶着他寒霜似的目光,忙不自在地拧过脸。
陈愈坐在陈恕身边,笑嘻嘻地道:“大伯母,您一向懂这些,改日您瞧着哪家姑娘的运道好,不若同我娘说一说,我也好改改我的运道,你瞧我这还是个童生呢,也着急转运呢。”
他最近忙着读书,府里的好多事都不怎么过问,二哥要跟姜贞定亲,他也是惊喜多过惊讶,他早猜出来二哥喜欢姜贞了,只是没想到循规蹈矩的二哥竟然也敢反对长辈,竟真的同贞贞走到一起。
他这话让陈懋脸色更加苍白,白氏面色不善,江氏则嗔了陈愈一眼。
众人回过神后,探究的目光便看向陈恕和姜贞。
白氏虽然话说得难听,但也是实话,在婚事上,大房这运道可比二房强多了。
一个是世家嫡出小姐,一个是孤女,两妯娌家世天差地别,也不知二房是怎么想的,陈恕一个年轻举子,什么样的媳妇找不到。
陈恕原本和煦的神色顿时冷下来,教打量他的人吓了一跳,谁若还想去看姜贞,都被他如冷箭一样的目光凝视着,不敢再乱看。
屋里针落可闻,族人们心中惴惴,明明老爷就坐在上首,脸色也不好看,但陈恕一个不及弱冠的少年动气,那气势却更渗人。
镇住了他人,陈恕微微侧头,向姜贞看过来。
姜贞全然不在意旁人的目光,朝他抿嘴一笑,眼眸清澈如
水。
陈恕放了心,回头同老爷说起别的事,这仿佛是个讯号,屋里的气氛也和缓许多。
等了半个时辰,将近辰时,陶家送妆的人到了。
领头的是杨通判的长子杨奕和其夫人陶氏,杨家受陶家托付,即便是送妆,也办的热闹,就是抬嫁妆的仆人们都穿的一身簇新的红衣,还有丫鬟一路散发喜果子,吹吹打打的动静,半个城都能听到。
陶小姐的嫁妆足有四十八抬,尽管看不到里面是什么,但装嫁妆的箱子俱都用的是上好的黄花梨木,足以见陶家富贵。
嫁妆抬进陈府,便将大房院子占满了,白氏乐的合不拢嘴,陈懋心中原本有些疙瘩,见到这四十八台嫁妆,也是欣喜万分。
时兴晒妆,送来的嫁妆由女家亲戚亲自打开,彰显娘家对出嫁女的爱重,杨奕夫妻二人在福安院喝了两盏茶,便请所有人到大房院里开妆奁。
结实的黄花梨木箱子一一打开,众人面色几经变换。
前十六箱里,装的都是头面首饰、被褥布匹等物,有几个纯金打造的头面确实引人注目,但更多的都是些朴实的日常用品,甚至还有一架半旧的屏风,绣着梅兰竹菊四君子,杨夫人不好意思地解释,说是新娘子的心爱之物,从小就摆在屋里的。
而更让人吃惊的是,剩下三十二口箱子里,装的是满满当当的书。
有的是新书,有的是旧书,甚至还有两口箱子装的是手抄本,墨迹都陈旧了,箱子一打开,空气中顿时多了墨香。
杨夫人笑盈盈地道:“我们陶家女儿的嫁妆就是书,惯例是嫡女陪嫁三十二抬,庶女陪嫁十六抬,我那侄女素喜诗书,这些书都是她极其珍爱的。”
白氏脸上的笑就像画上去的一般,快要挂不住,勉强应道:“是,是……读书好啊……”
陈懋脸也有些僵硬,这三十二抬书,让他刚刚消弭的担忧又浮上心头,陶小姐这样爱读书,会不会看不起他?
老爷倒是连连称赞陶家,留杨奕和杨夫人用了午饭,午后,杨奕又同陈懋和陈恕说了会儿科考之事,才携夫人和仆人离开了。
姜贞午后便没有再去福安院了,午歇了一会儿,下午陪着江氏裁衣,临近酉时,陈明修和陈恕一起回来,陈恕还从福安院带回了杨家送的礼物。
用过晚饭,一家人坐在一起闲话,陈莹小声道:“今日大伯母瞧着大嫂的嫁妆,似乎不太高兴呢。”
陈明修也听说了这事,不赞同地道:“你大伯母是迷了眼了,那三十二抬书,比那些房契金银都要值钱,日后陶氏进门,你们不可对她不敬。”
他说着满脸都是遗憾,若那不是隔房的侄媳妇的陪嫁,陈明修怎么也得去瞧瞧,听说那里头有好些孤本呢。
姜贞在一旁听着,心里也对这位没进门的陶小姐有了好印象,这个世道,女子能读那么多书,想必也是家中精心疼爱教养出来的。
不论大房母子心里怎样想,十月二十六,在这样一个由寒潭寺大师亲自算过的良辰吉日,陶小姐风风光光嫁进了陈家。
姜贞和陈莹作为没出嫁的姑娘,是不能到前院观礼的,不过就在和方院里,也能听到外头的热闹,府里处处张灯结彩,到了夜里,大房院子里,更是烛火通明,映亮了半边天。
欢声笑语直到半夜才渐渐散了,陈明修喝到最后,是被陈恕扶着回来的,江氏正要上前搀扶丈夫,陈明修推了她一把,哇哇地冲到一旁吐了。
“怎么喝了这么多?”江氏有些生气,忙吩咐丫鬟去煮醒酒茶。
姜贞拧了帕子递给江氏,一边担忧地去看陈恕。
只一眼就发现陈恕也喝了酒,不过他眼神还算清明,就是脸色绯红,瞧着跟上了胭脂一样,姜贞轻轻地牵了牵他的袖子,陈恕低头看她,眼尾都渲染上了薄红。
“恕哥哥,你喝了多少?要不要也给你来一碗醒酒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