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渝筹算师/谁说庶女要宅斗?全家宠还来不及(119)+番外
前天我见了福亲王府的一个夫人,那人说老福亲王爷最小的外孙女尚未婚配。
年十八,被天家封为昌平郡主。
她……对你有意!
只要这次殿试取得了一甲,郡主愿意下嫁。”
苏孝生……
“郡主?”苏孝生有点吃惊。
“嗯,就是郡主娘娘,那日你和其他的举子们在春不晚参加的那场诗会,郡主跟着世子夫人也在茶楼里。
生哥儿,你可要抓住这个机会啊!
京里什么不多,就是贵人多,你只要按照娘的话去做,肯定能飞黄腾达的。”苏夫人小声说道。
苏孝生重重的点了点头。
对,京里什么不多,但是贵人极其多。
姑苏的叶家算个屁啊,一个商人之女怎么能和郡主相比?
苏孝生决定了,一定要好好琢磨那些天家下发下来的政令。
“是不是在想姑苏的事情?不用去想,你现在是会试的经魁,前途无量。
行商的庶出女算什么?
昌平郡主是福亲王的外孙女。
她母亲是福亲王最疼爱的女儿,当年福亲王在六十的时候才得了这么一个女儿,自然是千娇百宠的。
福亲王是什么人?先帝的皇叔。
天家也要叫上一声叔爷。
要是昌平郡主下嫁,我儿可就是真的皇亲国戚了。”苏夫人笑道。
苏孝生脸色通红,眼睛发亮……
皇亲国戚……
……
同样的 ,在叶家的宅子里,叶老太太也在和三郎叶景回说话。
“三郎,一个月后的殿试,你尽力即可。
能走到这一步,已经很好了。
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叶景回点点头。
“是!祖母,吴大儒也是这么和孙儿说的。”
吴大儒就是叶家的老姑奶给叶景回找的那个大儒,想让他在殿试前调理一下叶景回。
一旁的李氏一听,忙问道。
“那位吴大儒是怎么说的?”
“吴大儒说了,县试,乡试,会试考的都是学识,考的是学子们十年寒窗学习的成果。
但殿试不止要考学识,还会考品行,考眼界,考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他让孙儿平常心即可。”叶景回笑道。
叶老太太不住的点头。
“这位吴大儒说的很有道理。
殿试是天家出题,考的肯定不止是书本上的东西。
而是天家心里想的东西。
祖母也知道,外面现在猜题押题的很多,你都不要去想,平常心就行。
天家……你祖父是有幸见到过两次龙颜的。
你祖父说,天家喜忠诚之人,你只要做到言行如一即可。
入仕是很重要,但是做人更重要。
天家用人,首选忠诚!不忠之人不会重用的。
外面的那些猜题什么的,你不要去想,没什么用。
咱们这位天家什么时候让别人猜到过他的想法?
吴大儒说得对,平常心即可。
三郎最近该休息就休息,想看书就看书。
婉姐儿马上要出门子了,三郎也可以松快松快。”叶老太太笑道。
李氏也在一旁不断的点头。
“是啊!松快一点也是可以的,不要太紧张,我儿已经做的很好了。”李氏笑道。
叶景回笑着应了下来。
嗯,平常心即可。
自己还是该送嫁送嫁,该看书看书,反正都不耽误……
会试放榜热闹了两天,在大家都在讨论殿试会考什么样的题目,千金坊又开出了什么样的盘口出来,内府的选考也开始了。
三月二十这天,内府大门口突然来了很多禁军维持秩序。
一个个从大渝各地选来的参加内府监察司筹算师考试的人都等在内府大门口。
有男有女,统一的装束。
男子穿着窄袖翠竹青衫。
女子也是同样色系的窄袖翠竹长袍。
这些衣衫都是在昨天内府的人送到各人住的地方的。
男子锦帕包发,戴着襆头。
女子的长发同样高高束起,不戴钗环,只以一根发簪插在发中。
不时的有一两个发须皆白的老叟从这里路过,然后一脸鄙视的说出“不伦不类,成何体统”的话语出来。
只是这些老叟们话没说上两句,就被禁军长枪一提,赶出了很远。
叶辞书和叶秀书站在一起,打量着眼前的那两扇大铜门。
这就是内府吗?
天家的钱袋子……
第103章 内府
大渝内府的规模很大,离皇城不远,重兵把守。
远远的望去,庄重无比,和不远处的皇城遥相呼应。
叶辞书进京后听人说过,内府属于天家私有,从开国太祖时期就在了。
不受六部管辖。
下设内务司,工坊司,火器司,行商司。
现在又要多设一个监察司。
内务司专管皇城内的事务,工坊司和火器司专为大渝边疆驻军提供兵器和攻城利器。
行商司是专为天家捞钱的耙子。
和北地的边贸,南边的边贸,都是行商司负责,皇家专管,有钱的很。
有人说过,行商司有钱到什么程度呢?
有些事情,比如说要投入大手笔的财力物力去研发新式火器的时候,户部不掏钱,行商司就全部包了,不和你扯皮。
等研发成功,用在边疆了,行商司立刻拿着账本去找兵部要钱。
看,我投的银子是用在军务上的,军务是不是你们兵部的事情,那你们是不是要把银子给我们?
兵部没办法只能找户部啊!
户部不敢不给,毕竟行商司是属于内府的,欠了行商司的银子就是欠了陛下的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