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渝筹算师/谁说庶女要宅斗?全家宠还来不及(362)+番外
“天啊!林家怎么敢的啊!勾结水匪不说,还帮水匪销赃?这背后肯定有人支持吧!”
“肯定有人支持啊!
你们想啊,林平被罢官了之后就开始做生意了,他们家好像突然一下子就起来了一样。
这说明什么?说明林家背后有人支持呗!
还有那个木材行。
以前金陵也有其他木材行的,不就是林家开了木材行之后,那些木材行突然就干不下去了。
不是被行商署查账,就是有人闹到铺子里……”
“不可说不可说,我们安心看审案即可。
我倒是想看看林家人是怎么被钦差发现勾结水匪的。”
……
待堂外都安静下来之后,首先被衙役带进来的是林平的堂兄林盛。
此刻的他身上的锦袍被扯的乱了,扣子都是胡乱扣着的。
衙役押着他往公堂走的时候,正好从百姓们那边经过了。
靠的近的百姓立刻闻到了一股脂粉香气。
看来这是从花楼里哪个姑娘的床上给拽下来的吧……
林盛也是一脸懵的看着周围。
昨晚上他睡在了花楼的相好那里。
早上还没醒呢,就被几个人从相好的床上拖了下来。
然后什么话都没让他说,堵了嘴巴就送到了行商署的大牢。
现在……
“钦差大人,边大人,为何抓我?”林盛立刻看向了上面的十二爷和边国昌。
十二爷没搭理他,只是沉着一张脸。
边国昌呢,也是冷冷的盯着林盛。
“林盛,你靠着林家的瓷器行和绸缎庄子为运河水道兰陵水段的水匪销赃的事情还不如实招来!”边国昌又拍了一下惊堂木。
林盛一愣,勾结水匪,这罪名可太大了。
他下意识的就赶紧喊冤。
“大人,冤枉啊!林家都是本分的生意人,怎么可能和水匪勾结在一起呢!
肯定的有误会的啊!大人明鉴啊!”林盛说着就开始磕头。
边国昌冷笑一声。
“冤枉不冤枉的审了就知道了。
你们做没做过那些事情心里难道没数吗?
叶算师,可以开始了吗?”边国昌看向已经坐直了身体的叶辞书。
叶辞书点头,她随手就拿起手边的那本账本。
“二十一年七月十八,宜兴宋家的商船在兰陵水段被劫。
船上的五十匹霞影纱,三十二套红泥茶具被劫。
几日后,也就是七月二十二那天,林家的绸缎庄子突然到了四十五匹的霞影纱,
另外,林家的瓷器行也到了三十套的红泥茶具。
林盛,这一切是巧合吗?”叶辞书举着账本问道。
林盛……
“冤枉啊,那些霞影纱和红泥茶具都是我们林家自己进的货物啊!不是什么水匪劫来的啊!”林盛继续喊冤。
“自己进的货?
在宜兴哪家商行进的货?进货单据在哪里?
霞影纱又是从哪家织坊进的呢?花了多少银子呢?”叶辞书追问。
“这……这……时间久了,不记得也是有的。”林盛忙说道。
叶辞书冷笑一声,继续拿起另一本账本。
第315章 都是证据
所有人都伸长脑袋看向叶辞书手里的另一本账本。
林盛也伸着头看了一眼。
“二十二年九月十二扬州顾家的商船也是在兰陵水段被水匪给抢了的。
当时船上有五十六套的德化白瓷被抢。
没过几天,也就是九月十六那天,你们的瓷器行就进了五十五套的德化白瓷。
林盛,这点你怎么说?
还是你们自己进货的吗?
那还是同样的问题,进货单在哪里?从哪家瓷器窑进的货?
林盛,你也许诓骗一下别人还可以,这里是行商署,专门管商户的地方。
大渝律法有规定,任何商户进货出货都要注明进货地和出货方向。
你不会拿不出来吧!”叶辞书看着林盛。
林盛……
他眼珠子转了转,正要说话。
“不要说账本丢了,或者是账房没记这种理由。
那我就索性让你再明白一点吧!
宜兴宋家进的那批霞影纱一共的五十匹。
在前朝的时候霞影纱是作为贡品进贡给皇宫里贵人用的。
后来大渝太祖立国之后,觉得霞影纱织造过于繁琐奢靡,就没让霞影纱进皇宫。
但霞影纱依旧是大渝勋贵们追捧的上好绸缎之一。
整个大渝有三家织坊可以织出霞影纱来。
姑苏两家,宜兴一家。
姑苏两家织坊分别是百织坊和凤羽坊。
凤羽坊在二十二年一共织出了六十匹霞影纱,但那六十匹霞影纱都销往了南部沿海。
百织坊呢……”叶辞书顿了一下。
“百织坊虽然也是御用织坊,但主要以天丝缎为主。
那一年,百织坊一共织出了二十二匹霞影纱。
那二十二匹的霞影纱并没有往外面卖,而是被叶家用来当做礼物送给 交好的世家。
而宜兴能织出霞影纱的是天丝阁,边大人让人查过天丝阁二十二年的出货账本。
天丝阁那一年一共织出了六十匹的霞影纱,被宜兴宋家定走了五十匹。
剩下的十匹天丝阁也是用来做贺礼用了。
所以说,整个大渝的霞影纱都在这里了,请问你们铺子里的四十五匹霞影纱又是从何而来呢!”叶辞书追问。
林盛无话可说,只是不断的磕头喊冤。
堂外的百姓们已经都听傻了。
叶家这位算师的脑子是人能长出来的吗?
这一笔笔账算的,他们只有听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