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怨偶天成[娱乐圈](196)

作者: 雪上川 阅读记录

他语气调侃,顾晏津脸不禁热了一下。但毕竟三十几岁的人了,很快就恢复了神色。

“也没到那个地步。”他点破,“你就是不想麻烦别人,不想麻烦我。”

“是。”唐遥大方地点头承认,“你介绍给我的资源绝对不会差,我就怕我干不好反而有心理负担。其实我那个剧也是梁映介绍的,虽然是个小成本制作,但剧组氛围还挺好,编剧有话语权,主角也尊重我们,我考虑了一下觉得这个比较合适我。”

顾晏津这么一听也点点头。

他倒也不是强求唐遥回去拍电影,别看《惊盗》票房高,影片市场是年年下滑,这几年更是陷入了一个低迷的程度,再加上投入高利润少成绩也不太好看,流量的票房号召力越发虚弱,对于中下层的编剧和导演来说,电影还不如电视剧圈好混。

当然电视剧现在也凉,受短剧和短视频冲击,传统文娱行业都缩水不少,能找到稳定的活就不错了。

这也是他极力劝唐遥回来的原因,电影电视剧都这么难,话剧戏剧这些更传统的就更不用说了。

“到时候我一定多多拉人给你宣传。”顾晏津承诺。

“好啊。”唐遥也没客气,笑道,“虽然我个人水平不一定稳定,但我们剧组剧本、服化道、演员演技都很不错,等播出了欢迎顾导来指点考察。”

顾晏津给了他肩膀一拳:“行了。”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天,等到太阳逐渐落下时唐遥也起身准备走了,邵庭阳听见动静,穿个围裙举个勺子就出来挽留:“留下吃饭吧,马上就好了。”

“是啊。”顾晏津也说,“他手艺挺好的。”

“还是不了,不打扰你们俩,我也不吃这狗粮。”

唐遥说着笑着摆摆手,顾晏津送他到电梯,回来之后看见防盗门咔哒一声自动带上,轻叹一声。

具体叹什么,他也说不清楚。

邵庭阳一抬头,顾晏津正扶在鞋柜的边缘发呆,神色有些微的落寞,他抓紧了手中的勺子,但最后还是装作什么都没看见。

“吃饭了。”

顾晏津回过神来,“知道了,我洗个手就来。”

·

开始治疗后,顾晏津那常年颠倒的作息终于得到了制裁,经过几个月的调整,再加上家里有两个大胃王,他也慢慢习惯了现在的生活状态,到点就醒。

早上起床,牙都没来得及刷先套上牵引绳带皮蛋去外面尿尿。皮蛋还是小狗,一天运动量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而且遛久了路上还得给狗子带水瓶喂水,也挺麻烦的,顾晏津一般走到小区外面主路边的一家早点店附近,来回差不多半个小时。

再远皮蛋就走不动了,得他抱着才能回来。

狗虽小,但死沉。

回来后也不能闲着,他家猫狗跟着他们的作息一日三餐格外规律,一回来蛋黄就叫得像个破铜锣,不知道的还以为三天没给它喂饭。

他们家是吃两顿干粮、一顿湿粮,湿粮给猫做骗水用。等狗子喝完水休息一会儿就可以开饭了,吃完饭这俩能消停一小会儿,但也只是一会儿,缓过劲儿来皮蛋马上叼着那个破破烂烂满是口水的发声球哼哼唧唧要陪玩,不过那就是邵庭阳的职责了。

顾晏津蹲着喂完两只,再起身感觉眼前一黑——

靠,低血糖。

一动不动,就这样原地等了好几秒才缓过来。

命真苦啊,自己的日子还没过明白呢,还得管这俩小东西的拉屎撒尿、养老送终,一管就是十几年。

此时此刻,家庭的罪魁祸首邵庭阳正在卫生间刮胡子,对于另一半的怨念无知无觉。

镜子里露出一张沾上泡沫但依旧年轻帅气的脸。

“……”

算了。

顾晏津摇摇头,转身去水吧倒水喝,刚走到直饮机边余光一触、忽然顿住了脚步。

大理石台面上,此时安安静静躺着一台相机。

2020年发布的佳能EOS R6,一台全画幅无反相机,又称水桶机。通身黑色算不上好看,躺在那儿就一副老实巴交吃苦耐劳的模样。

顾晏津本来想当做没看见、倒完水就走,但还是没忍住,上去看了看,配的是适马的长焦镜头。

一套比较基础的全画幅入门相机。

算不上好也算不上不好,价格放在这儿,影视学院的学生们用肯定是够了。

但邵庭阳这个冤大头买来干什么?

家里不是有那么多相机了吗?还不够用??

他撇了撇嘴,但改不掉导演摄影的习惯,一边吐槽一边摸索了起来——

画幅不匹配得搞个转接环,嗯、镜头光圈小、弱光有噪点,机子手感也差……

买来拍拍演唱会话剧表演返图差不多了,就是力气不大的举完一场秒变麒麟臂。但对他们来说实在没必要,笨重不方便携带、也没多少机会出门拍照,再说他那堆镜头和设备还放在仓库间吃灰呢。

大的没地用,又带回来一个小的。

跟皮蛋蛋黄一样,拖家带口的。

顾晏津忍不住怀疑邵庭阳是不是有家庭幸福美满综合征,但由于他们两个都是男的,谁也没有生孩子的功能,只能将这份期待让宠物和物件继承。

他嘀嘀咕咕的,心里想着书房有几个更适配镜头可以给这台机器换上,手上不知不觉地调好了参数,举起了镜头。

镜头像缩微缩版的天文台望远镜,相机搁在掌心时挡住了大半张脸,顾晏津举着这架长枪大炮左右来回晃,他什么拍摄手法都没用上,就是很随意地录了一圈,粗糙得母校老师看见一定会严厉斥骂他上课时干什么吃的,不想拍就滚回家烙煎饼。

上一篇: 心律失格 下一篇: 旧疾难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