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无声证言(138)

作者: 谙桥 阅读记录

柳芸后背抵着门板,鼻翼翕动,呼吸也愈发急促。她掏出手机,打算联系陶聆,然而屏幕显示电量低,自动关机。

“出来。”

充电器在客厅,柳芸双手无助地遮掩着脸,琢磨怎么反抗,或者忍痛挨打。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她细听门外的动静,咒骂声渐弱,随后手机铃声乍然响起。

“喂,哪个?”

“啥子意思,他在哪儿?”

柳芸清晰地听见手机落地发出的声响,紧跟着扑通的巨响。

“陶碌海。”柳芸心脏提到嗓子眼,唤他的名字。

毫无反应。

她斟酌片刻,抬手拧动圆锁,打开房门,直愣愣地看着平躺在地面,口吐白沫的陶碌海。

***

相隔不过五百米的案发现场,五分钟前,她们在厨房冰箱的冰冻层发现陶洋的脑袋。秋琬不认识他,但观察身侧陶聆的反应,猜测出结果。

“小陶......”

“没事。”陶聆些许恍惚,眼前似乎盖着拨不开的浓雾,周围同事的动作愈发模糊。

“要不要出去歇会儿?”

“好。”

她眼底泛红,转身走出房间。诚然,陶洋身为既得利益者,鲜少在关键时刻为她打抱不平,但毕竟血浓于水,从小到大长达22年的陪伴,偶尔也会在外人面前护着自己,不说感情甚笃,至少还算正常的兄妹关系。

因此失踪两年,虽然默认对方已经不在人世,但目睹尸体,仍然觉得心口闷痛,强烈的窒息感。

秋琬将后续工作安排妥当,出门寻她,最后在三楼转角处发现陶聆的身影。她慢步靠近,低声问:“小陶,通知阿姨吗?”

“嗯。”陶聆摸出手机,先联系柳芸,提示关机。

“你爸的号码多少?我来打。”秋琬记录陶碌海的电话号码,将陶洋的死讯告知对方。

“谢谢。”

“我叫同事把陶洋的尸体带回警局,申请其他法医负责解剖,你休息两天。”秋琬沉声补充,“小陶,我刚才仔细观察尸表,发现一共38处刀伤,胸口位置的伤口深,死亡原因或许和杜国舟相同。”

陶聆蓦然抬头,拧着眉直视她。

“门锁没有撬动的痕迹,三扇窗户也没有攀爬的痕迹,也就是说凶手用钥匙进屋。”

陶聆摇头,口中喃喃:“不会的。”

“现在知道中介保存着一把钥匙,剩余的五把都在李家。”

“嗯。”陶聆深呼吸,试图冷静分析。去年7月薇姐穿越,也就是说必须证明以前的薇姐清白。如果被陷害,凶手大概和谋杀杜国舟的是同一人。

眼看薇姐杀害杜国舟的证据不足,仅需停职审查,进而将相同手法,且与薇姐存在利害关系的尸体曝光。

所以,租房的房客......

陶聆偏头,秋琬神色黯然,把手机递给她:“阿姨找。”

“小聆啊,你爸晕倒,我已经打120,但他现在完全没有反应。”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陶聆叮嘱对方不要搬动陶碌海,随即挂断电话,抬脚往楼下疾走。

秋琬担心她的状态:“我找人送你过去?”

陶聆行色匆匆:“不用,小区附近可以刷单车,骑车只要五分钟。”

“你不在状态,必须听我安排。”秋琬语气不容置喙,立马联系守着警戒线的民警,送她回家。

***

陶聆推开房门的第一眼,瞧见陶碌海仰躺在客厅,脸色已经发青。她快步靠近,半蹲在男人左侧,伸手触摸颈*部动脉,观察胸廓起伏。

没有心跳,没有呼吸。

她脑袋发蒙,问身旁的柳芸:“多久了?”

“十来分钟。”

陶聆即刻对陶碌海进行胸外按压,然而10分钟过去,急救医生抵达,依旧无济于事。

“抱歉,节哀。”急救医生收起抢救工具。

柳芸嗓音颤抖:“什么原因啊?”

“根据我的初步检查,可能脑血管问题,他有没有高血压病史?”

柳芸点头:“有。”

“准时吃药吗?”

“没,经常忘记吃。”

“晕倒前是不是情绪激动?”

陶聆走去阳台,失神地望着映染半边天,红得有些发灰的暖阳,耳畔的声音逐渐消弭。

第89章 朝夕相对的爱人

【陶陶,我被传唤,正在赶去警局。】

警局解剖室门外,陶聆靠坐在等候区的长椅,脸颊的泪痕还没干透,脑海中晃荡着李鹤薇五分钟前因为打电话她没有接听,发来的微信内容。虽然不过短暂的10秒就撤回,但还是清晰地捕捉。

此时脑子乱糟糟,亟待解决的事像被浆糊黏在一起,搅得她心力交瘁,根本无法回应李鹤薇。

安妤把陶洋的尸块按照构造进行简单拼凑,随即走出解剖室,将亲属知情同意书递给她:“小陶,节哀。”

“谢谢。”耳畔柳芸崩溃的哭声萦绕,陶聆咬着唇,在末尾签字。

安妤接过同意书,轻拍她肩膀安慰:“蜀江的陈法医负责解剖,你丧假,正好初二也不用值班,多休息两天。”

“好。”安妤离开,陶聆伸手去扶柳芸,往常清亮的嗓音低沉,“妈,还得去1楼。”重案组根据三年前陶洋失踪案留存的笔录,联系最后和他见面的亲友。

陶聆,陶忠,另外两位堂弟,以及陶洋的发小。

柳芸默然点头,脚步虚浮,倚着陶聆挪动。

她们乘坐电梯下一楼,前脚出电梯门,迎面撞见步履匆匆的陶忠。

“二婶。”

柳芸应他:“欸。”

“二叔咋回事?你打电话的时候我在厂里干活,没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