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证言(142)
“什么原因?讨论过吗?”
程映秋将叹息沉回胸腔:“没,我出差两个月,和她待在一起的时间统共也才一个来月。她工作忙,有时候回家累,沾床就睡。”
“你都说她忙,而且确实有枕头公主,你们需要及时沟通。”
“好吧,我去洗漱。”程映秋情绪犹如过山车,来得快,去得也快,她翻身坐在床边,穿拖鞋。
“去吧。”
程映秋回来时,李鹤薇已经洗漱妥帖,靠着软枕翻阅微。信和q.q的聊天记录。她起初担心侵犯隐私,从来没有主动去探寻原主的过往,如今被人陷害,或许能够通过细枝末节发现端倪。
“姐,在看啥?”
“聊天记录。”
程映秋探头:“查案吗?”
“我不能参与案件的侦查,但可以向警方提供证据,为自己辩解。”李鹤薇浏览着海量的数据,皱紧眉头,考虑缩小范围,问程映秋,“我和谁来往比较密切?”
“我也记不清,印象中都是和女生。”
李鹤薇计上心来:“我生日会不会邀请朋友?”
“会。”程映秋跳下床,跑去对面书房抱回两本相册,塞给她,“喏,琼姨保存的照片,每年都有。”
李鹤薇翻开第一页,原主满月开始,重要的日子,都会留影。8岁的生日派对,她左右两边出现另外4名女生,一直到初中二年级变成6名。随着时间推移,人数逐渐减少,高三那年,只有2名。
她问:“你认识她们?”
“这是梦姐和娜姐。”
“全名。”
“饶梦和倪娜。”
李鹤薇搜索微信的通讯录好友,找不到对方的名字,意味着原主没加她们微信。
“姐,梦姐和娜姐去省外读书,你们高中毕业以后可能联系也越来越少。”
李鹤薇查找**记录,证实程映秋的猜测。原主2013年2月换手机,说明她们至少3年没有交集。
她继续往后翻,19、20岁的生日倪娜和饶梦都在。原主21岁开始形单影只,24岁研二,李鹤薇目光忽然聚焦在倒数第三张照片,这不是沈凝,班长和刘大同?
程映秋同样认出他们:“沈姐姐,小源哥,大同哥。”
难怪三人被警局叫做笔录,李鹤薇滑动微信界面,发现连同原主,四人在一个小群。
2015年6月22日,张合源:【变成我自言自语,果然留校当讲师最闲。】
2015年6月1日,张合源:【老可爱们,节日快乐。】【人呢?】【喂。】
2015年4月27日,张合源:【周末老刘的生日,出来喝两杯?】
李鹤薇:【案子。】
张合源:【瘫倒表情。】
刘大同:【我妈青光眼手术,走不开。】
张合源:【做手术怎么不说一声?】
刘大同:【小手术。】
张合源:【行吧,老沈呢?】
沈凝:【忙着做教案,开会,讲座。】
张合源:【爆炸表情】
2014年12月31日,张合源:【喂,明天元旦,聚不聚?】
刘大同:【忙,哪有时间啊。】
李鹤薇:【我可以。】
沈凝:【我1号下午的飞机去燕城。】
张合源:【你真是大忙人。】沈凝在蜀州司法鉴定研究所任职,时常陪同主任法医师出差学习。
沈凝:【没办法。】
2014年9月30日,张合源:【国庆去哪儿玩?】
沈凝:【2,3,5,6空闲,你安排吧。】
李鹤薇:【我3号值班,其余6天都ok。】
刘大同:【4号值班,老张你看着办。】
2012,13年,他们联系最为紧密,2014年,偶尔节假日聚会,去年只在2月除夕前短暂聚餐。
转折点在2014年10月以后,当然,也有可能单纯工作忙。李鹤薇戳开私聊对话框,原主和两位男性鲜少单独聊天,与沈凝多半分享美食和穿搭,偶尔对方提及感情生活,原主采取回避政策,或者遮掩过去。
陶洋失踪后,三位朋友都帮忙扩散寻亲消息。张合源2013年9月17日私信她:【老李,你说你图他啥呢?一没钱,二没文化,还会经常异地。】【失踪不是他最好的归宿吗?你竟然忙前忙后找他。】
2013年10月5日,刘大同:【老李,陶洋根本配不上你,想开点吧。】
2013年10月22日,沈凝第三次转发寻亲的视频,忍不住吐槽:【恋爱脑。】
李鹤薇扶额,她身旁的程映秋咯咯笑:“沈姐姐骂得对,但我猜你大概看在陶聆姐的面子上。”
“可能吧,我当时没有反驳他们,躺平任嘲。”
“所以你早就在打陶聆姐的主意!”
“想什么呢?”李鹤薇不愿将她和原主对陶聆的感情混为一谈,正色道,“我有底线。”
程映秋后侧半米,随时准备逃跑,打趣她:“好,底线,谁在没有拿离婚证的时候就已经肖想小姑子?”
李鹤薇佯装生气,拿抱枕砸过去:“程映秋!”
“嫂子救命!”程映秋双手合十护着脑袋,话在唇边绕,手机提示音响起。她点开微信,嘀咕,“不会真把人喊来了吧?”
10分钟前程映秋发的消息:【你要吃好,喝好,睡好。姐没事,别担心。】
【好。】
【今天也有喜事,我卖了老家的房子,全款15万,买家已经交定金,还给我2000红包。】陶聆定价低,对方耿直,临走前将准备的红包硬塞给她。
【大喜事!回来请客。】
【好。】
【晚安,嫂子。】
【晚安。】陶聆退出私信,点开何英发在工作群的尸检报告。陶洋同样身中38刀,外伤性主动脉破裂致死,然而她细看刀口,回忆解剖杜国舟的场景,不禁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