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无声证言(53)

作者: 谙桥 阅读记录

“应该吧,15分钟前就说已经到屯河坝。”

小张麻溜迎上前:“哎!秋队长!”

秋琬步履匆匆:“说重点。”

“死者男性,身高175,报案人是本地羊倌,他清点羊群的时候察觉数量不对,最后循着山羊叫唤的声音找到土坑,拿电筒探照,发现尸体......”

何英带着她们往人多的地方走,部署技术组的工作:“小吴,你跟着小陶拍照;小孟,晓婷,土坑附近细节的勘查交给你们。”

赵晓婷早已做好心理准备,拾起脚边的绳索,问她:“土坑呢?”

“晓婷,绳子给我。”

“何姐,你腰不好,还是我来。”她们都学过救援攀爬绳的打结方式,赵晓婷快速套紧绳索。

“欸,晓婷。”现场只有一条绳索,何英无奈,只能抓紧时间再三检查她的卡扣,确认安全性。

赵晓婷戴好矿灯帽,和民警交流注意事项。

民警瞧她个子不过160,担心出事,提议道:“坑深二米八,差不多一层楼的高度,我们派出所找一个人男同志下去吧,你们女同志别冒险。”

“不用,谢谢。”

那边秋琬吩咐小廖和小周去村庄走访调查,她过来打听情况,恰好听到两人的对话,委婉拒绝:“这是她们的工作,你在上边做好安保就行。”

民警颔首:“好,好的。”

“尸体在哪里?”

民警指着土坑背面较为平坦的空地:“那边,法医也在。”

“行。”

秋琬快步过去,陶聆正在对尸体进行体表检查,小吴拍照记录。

“尸表可见多处明显的外伤,后背,肩部,手臂,侧腰,共九道类似棍棒击打的印记。”

秋琬问她:“致命伤呢?”知道致命伤,再推测作案凶器,倘若凶器特殊,甚至可以直接锁定凶手。

陶聆小心翼翼扶着死者左肩:“秋队,来搭把手。”

两人合力将尸体翻正,陶聆向她介绍:“正面六处锐器伤,其中左胸肋骨的心脏位置应该为致命伤,深度约六厘米,足以损伤死者的心包,造成外伤性心脏破裂,继而引发急性心包填塞导致死亡。”

“你估计凶器是什么?”

“比较锋利的刀具。”陶聆拿尺子测量长度,说道,“伤口长3.5厘米,说明刀宽差不多3厘米。”

“看样子凶器不好找啊。”

“嗯,水果刀也能办到。”陶聆推测,“凶手大概从后方袭击死者,死者背过身反抗,扭打中,凶手持刀将其杀害。”

“凶手和死者肯定认识。”

“嗯,而且死者挺信任对方。”

“死亡时间呢?”

“尸僵完全消失,说明死亡时间超过24小时。”陶聆从勘查箱取出两颗棉球,轻而缓地擦拭皮肤,发现零星碎屑掉落,补充道,“但在72小时内。”

“所以作案时间大概在9月25日和9月26日这两天?”

“嗯,可以这么说。”陶聆取检材放进密封袋,“不过死亡原因只是我的初步推断,还需要进一步解剖确定。”她牢记李鹤薇曾经的叮嘱,她们做法医工作务必严谨,可以大胆推测,但切记小心求证。

“好。”秋琬查询距离附近的殡仪馆,安排道,“小陶,10公里开外有一家殡仪馆,我叫人把尸体运过去。”

陶聆点头:“嗯。”

秋琬和殡仪馆的负责人取得联系,协调住宿:“今晚你和赵晓婷歇在殡仪馆的招待所,不要熬夜,办完手续明早再解剖。”

“何姐她们呢?”

“看情况,如果发现线索,派出所的设备不够,她们就得连夜赶回市局。”

她话音刚落,身后传来民警的惊呼声:“我靠,姐妹,你好厉害!竟然找到烟头。”坑深接近3米,但坑口最长直径仅有一米二,所以他们耗费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尸体从坑底搬出来。后来副所长遣人下去查看,那人直言坑底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只能瞧着石子和泥土*。

“烟头?”秋琬大步走回坑边,两三位民警已经把赵晓婷从坑底拽上来。

“对的,一枚烟头,还挺新鲜。”赵晓婷捏着装烟头的密封袋,笑容可掬,“不知道能不能提取到DNA?”

“但愿可以。”何英拍打赵晓婷衣服的泥土,问她有没有擦伤。

“没呢,何姐放心。”

秋琬瞧她缓过劲,温声交代:“晓婷,你和小陶今晚住殡仪馆的招待所,她来解剖,你协助。”

“没问题。”赵晓婷将烟头递给何英,何英转手放进勘查箱,提议,“你和小孟她们回去,我陪小陶。”

“哎呀,姐,平时都是我和陶聆搭,薇姐不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处理。”赵晓婷怕何英唠叨,抬头寻找陶聆,“她人呢?”

“尸体旁边,好像有点善后工作。”秋琬补充道,“待会儿我让派出所的小张开车送你们去殡仪馆。”

“谢谢秋队。”赵晓婷拔腿就跑,“何姐,我去找她。”

何英转过头,哪里还能瞅着她的身影。

***

凌晨2点,陶聆和殡仪馆交接完,终于推开招待所房间的门。

“小陶,快去洗漱。”

“晓婷姐,你先吧,我还有事。”陶聆在靠窗的椅子坐下,拿出手机,目光落在她和李鹤薇的对话框。

【今晚住哪里?】

【不会大半夜解剖吧?】

陶聆眉宇间的疲惫尽扫:【薇姐,我刚到住宿的地方。】

李鹤薇秒回:【好,休息吧。】

陶聆的心脏擅自漏跳一拍,她没有察觉,勾着笑打字:【怎么没睡?】

【需要你二次报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