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无声证言(96)

作者: 谙桥 阅读记录

“嗯,我打算交给律师处理。”

“也对,最近忙案子,你哪有时间跑法院。”秋琬对民法知识略知皮毛,停顿两秒,接着说,“不过你离婚简单,没有牵扯财产和孩子的分割,最多十来天拿证。”

“应该吧。”

开会前,李鹤薇收到律师的名片,加好友咨询。

对方回道:【李警官,你把资料准备好,我叫同事去拿。】

【会不会麻烦?我开车送去律所也行。】

【干嘛客气?抛开老秋那层关系不谈,我们收钱呢。】

李鹤薇不再推辞:【好,我明天带来警局,你叫同事直接过来。】

魏局组织的会议结束,刑侦大队内部的会议马不停蹄开始,秋琬主持。

“死者马知明,男,35岁,当红畅销书作家,长期生活在燕城。他和助理于10月4号下午3点27分乘飞机抵达蜀江,中途转车,4点11分助理下塌蒲辰大酒店,马知明随后住进普安小区3楼2号。”

“看这几本书。”秋琬展示图片,“死者从23岁开始创作,擅长写悬疑推理类探案小说,其中8本图书出版,总销量超300万册。”

小廖和小吕低声讨论:“厉害啊。”

“注意这本名为《暗夜》的小说,它于今年8月卖出影视版权,版权费高达320万。”秋琬下滑界面,“其中第二个故事,小说13章21段描述的场景和本案犯罪现场的场景一模一样。”

王涔补充:“杀人方法也雷同,小说最后解释凶手信奉犹太教,对死者恨之入骨,所以明知他已经死了,还要将他的脑袋束缚,看着更像钉在十字架。”

小廖咋舌:“变态啊。”

秋琬抬手敲一下显示幕布,提醒:“但本案的凶手不一定信奉犹太教,可能只是按部就班,依样画葫芦。”

李鹤薇收到陶聆发来的消息,组织语言,说明情况:“血液中检查出苯。二。氮。卓类安眠药成分。”

秋琬正色道:“好,死亡原因呢?有没有定论?”

“内脏器官*没有明显变化,排除缢死,陶法医已经确定死者因为两处刺伤,导致流血过多死亡。”

“嗯。”秋琬打字记录,随即抬头道,“现在确定死者的死亡原因和死亡时间,各自讲一下走访邻居的收获,小周,从你开始。”

小周翻开笔记本:“附近的店铺暂时没有发现摄像头。”

“老徐,你和小廖呢?”

老徐应道:“他们睡得沉,都说没听见什么动静。”

秋琬视线左移,看向王涔:“王姐。”

“马知明的行程表我已经发给你,至于美术馆的监控录像,我正和对方交涉。”10月6号的新书签售会在蒲辰美术馆举行。

“好,5号呢?”

“5号他早上去公墓拜祭亡父,下午和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待在一起,晚上差不多10点返回住宅。”

李鹤薇记录着会议重点,左侧手机的屏幕突然跳出未读消息提醒,她点进去查看。

陶聆:【薇姐,可以去一趟蜀江的佑临县。】

【为什么?】

【直觉。】

第62章 这不是小乐的男朋友吗?

陶聆的直觉通常都有细节作为支撑,并非凭空臆断。李鹤薇斟酌衡量过后,微信和秋琬打声招呼,提前离开会议室。

她绕过电梯间,前行5米就是技术组的办公室。李鹤薇进门,抬眼瞧见左侧工位握着笔埋头在草稿本写画的陶聆,凑近些许,低声问:“陶聆,你发现什么?”

“薇姐。”陶聆略微偏头,和她短暂对视两秒,目光移回桌面的草稿本,“这是我根据暗夜第二个故事画的场景。”

李鹤薇定睛细看,简笔画的建筑和寻常没有差别,唯独右边围墙内树木茂盛,浓密的树荫覆满整条巷道稍显特殊。

“嗯。”李鹤薇示意她继续说。

“天主教堂斜对面的宅院就是案发地。”陶聆逐步介绍,“你看巷尾的小吃摊,卖赵烘糕,葱子糕,渣渣面,旁边的手撕烤兔,都是佑临特色美食。”

“你的意思,马知明去过佑临?”

“不止去过,他应该长期在佑临生活。”陶聆翻开《暗夜》,让她浏览描写的段落,继续说,“我高中开始喜欢看悬疑小说,偶尔试着写一些片段,知道作者取材大多来源于生活。”

李鹤薇蹙着眉若有所思:“你想查他的社会关系?这不是大海捞针?”

陶聆转过头,眼神坚决:“对。”

“直觉吗?”

李鹤薇相信陶聆的直觉,但必须说服秋琬,才能进一步采取行动。

“嗯,马知明的悬疑小说我一本不落都看过,有一个问题至今想不明白。”

“什么问题?”

“视角,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因为不同的境遇和社会期待形成,导致他们在人际关系、多重思维、情感处理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马知明2014年以前出版的小说都是女性视角。”陶聆甚至花时间去看他的访谈,了解他的生活状态,个人经历,仍然没法打消疑虑。

李鹤薇沉默半响,点头同意:“好,我提报告申请。”她扫一眼墙面的时钟,刚过7点不久,“明早出发吗?还是连夜去?”

两人挨得近,李鹤薇的气息直往陶聆的鼻子钻,她抬眸看着咫尺相隔的侧脸,情不自禁停留数秒,反应过来,慌忙移开视线,结巴道:“都,都可以。”

“嗯?”李鹤薇瞥见陶聆表情的变化,拢起右手和她耳语,“想看随时随地都可以。”

“我......”陶聆顺手端起身前的茶杯,站了起来。

“我去趟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