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宜两情相悦(151)+番外
陈谨川在慕尼黑的清晨醒过来,严实的遮光窗帘拉着,房间里一片安静。
他从床头拿起手机,看到置顶了头像的人发过来的两条消息。
她对他的态度又恢复了从前,恭敬,有礼。仿佛几天前酒店的短暂靠近是冬日白雾,风中落叶,限定出场,转瞬消失。
他没有直接回她这个问题,只在手机上敲了几个字:
【找齐了米切尔.恩德作品全集的英文版,你之前的邮箱还在用吗?我发给你。】
姜太公钓鱼,现在开始也不晚。
第75章 第七十五朵云
凡事有了个开头, 再继续也就不难。
最开始陈谨川给许云想发她最近喜欢的作家的书,读到一半她发现里面还有一册还是德语版本的。
她体谅地想,啊, 二哥也有没留意到的地方。
刚好隔壁德语班的小伙伴在找课外读物提升自己的水平,她就推荐了过去。
于是又写邮件问来了全套的德语版本。
然后邮件的往来便像《道德经》里说的那样,“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陈谨川因此发来更多的图书目录, 问她是否有需要。而邮件的主题也逐渐从正儿八经的阅读需求, 跳到了日常的话题, 关于彼此琐碎的生活和个人爱好,也关于他的工作和她的学业。
邮件比之及时的微信消息, 更有一种冲破时间的力量。
仿佛回到了诗人笔下“从前慢”的时光里。
深夜时分,万籁俱寂。
在电脑上对着网线另一端的人,遥遥写下自己的心声。
脱离直白的言语, 文字反倒将叙事人的柔软说尽。
那是和她印象里截然不同的陈谨川。
他俯身低就,让人一览无余地看遍他的世界。有他求学生涯的趣事, 有他游历国外的惊险, 更有他具体的生活细节,难缠的商场谈判对手, 或是下半年可能回国的计划安排,以及冬日里看到的一朵雨云。
轻描淡写地提及, 又在她的心里浓墨重彩地重新构建属于“陈谨川”这个人的独特框架。
他甚至还不经意地提到了很久之前的那几封邮件,解释自己当时在论文期间, 事多且杂。
而他毕业后, 也果真如她的祝福那般,有了很多很多的好时候。
……
蒋思裕在欧洲出差, 特意绕道德国来看他。
慕尼黑有很多特色的啤酒屋,加上现场的乐队演奏,氛围热烈得如同国内的新年。
比较起来,屋外的冷风冷雨都算不上什么了。
金色的啤酒在巨大的杯子里堆叠着丰富的白色泡泡,蒋思裕喝一口,视线从乐队身上收了回来,落在低头回邮件的陈谨川身上:“你这过的什么神仙日子,要我也不想回国内了。那边真是没意思透了。”
陈谨川抬眼,并没有接他的话:“年底你手下的并购小组里能不能抽调两个人借我用用?”
蒋思裕夸张:“你这么急着回国内?”
陈柏贤固然在为他的接手铺路,但谁都看得出来,他身体状况良好,再干个几年也有余力。
蒋思裕苦口婆心劝他:“你还在国外历练逍遥个几年再回去,完全来得及。一回去那一摊子事都成你的了。趁现在有钱有时间,又没人管你,多玩多自在。”
陈谨川收回手机,语气分外的愉悦:“再不回国怕没有老婆了。”
这句话信息量太大,蒋思裕卡机了好一阵才反应过来。
“联姻?”
陈谨川知道他在想什么,淡然否认:“我爸虽然没那么喜欢我,倒也不至于这么牺牲我。我家也没有这个必要。”
他早已拥有独立的底气和能力。
也是,蒋思裕飞快地切换话题。
“谁?”
“过段时间吧。如果追到了,你就认识了。”
蒋思裕这时也反应过来了,往椅背上靠:“国内的,熟人?”他端起啤酒杯,往他的杯口碰了碰,“我认识?”
陈谨川也端起了杯子,模棱两可地回答:“应该认识的……吧。”
蒋思裕又将心里的人选范围扩大了一圈。
城内名媛的名字猜了个遍,得来的都只有摇头。
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往他读书时出现过的女同学身上猜,“……冯知其?”
陈谨川想了半天,才想起来自己和她的渊源,蒋思裕还在旁边神神叨叨:“……男女之间不就这么一回事儿吗?你来我往的。当时一群人去西班牙玩,她丢了护照,去警局报案再补□□件那些都是你陪她去的。这一遭好人好事还在我心里记着呢!”
这样久远的记忆,难为他还能翻出来。
……
为什么帮冯知其呢?
可能她当时着急到要哭的样子,很像另外一个人。
如果有朝一日她也遇到了同样的困境,他希望也有人能陪她一起,安抚她,宽慰她。
---
宿舍的熄灯铃响之前,许云想掀开了小玉床铺的遮光帘,想和她分享一下自己的心事。
再钝感的人,在每天醒来最大的期待从食堂的烤鹅腿变成了一个男人发来的邮件之后,都会觉得不对劲。
紧张的期末考试周已经结束。
到月底了,学校已经开始放寒假,宿舍楼里其他学院的人已经走了大半。
“所以,你是说,从元旦之后,你们之间就变得不一样了。”
现在回想,事情的发展好像都有迹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