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离后,丞相他追悔莫及(18)
莹白的拇指上,一道浅浅的疤痕落入崔煊的余光中。
他有些无奈又厌倦,“日后,不必做这些小事。”他又重复一次。
他不是娶了一个厨娘回来,在外头同旁人无话可说,又没有一丝进取的心思,日日与厨房为伍,这不是一个世家宗妇当有的样子。
阮慕垂头。
妻子照料夫君不是她的职责吗?这些是小事,那什么是大事?他希望她做什么?
突然,阮慕脑子里就冒出了那位县主和通判府四小姐,若是陪伴他的事她们,是不是就可和他谈谈诗书?分析利弊?会否更和他的心意?
她心口一抽。
崔煊看了一眼她低头垂下的莹白脖颈,一语不发的人好似受了很大的委屈,心中生出一丝不忍来。
“粥放下吧,我待会儿吃。”
阮慕抿唇,眼睛轻轻亮了亮,“好,夫君记得趁热...”
崔煊已经低头,她剩下的话便噎在喉咙。
回去的路上,阮慕也不后悔今日惹他不快了,他若再这样三餐不定,胃指定会出问题,能帮他调养,阮慕很高兴。
旁人能做那些事,可她也有旁人做不到的本事呀。
然后又突然懊恼,带去的书卷竟是完全被她忘了。
每每和他相处,阮慕总是紧张的,其实从前的她,也是很能说会道,性格大方洒脱的,只是面对他...她总是太紧张了。
来日方长,日后,再相处相处,总会好起来的吧。
阮慕离开后,崔煊继续写奏章。
他几乎翻遍了历史史实,想遍了大儒所有言论,组织起严密的论述,逻辑毫无缺陷后,再读了两遍改了些许字,直到满意了才舒了口气。
顺承郡王保先皇登上皇位,可是新帝年幼,垂帘听政的太后忌惮郡王功勋,更反感他在推行新政中发挥的作用,已然开始动刀。
新政确有些太激进,可是再这样下去,顺承郡王会成为众矢之的。
眼下边境还不安,顺承郡王不能出事。
纷乱的朝局让崔煊多少有些疲累,终于写完,起身的时候,拉动砚台下的纸张让砚台一动,便将桌角那已经凉透的鸡丝粥推动,碗的一半都掉出了桌沿。
崔煊没有注意到这动静,走进书房的里间。
小厮进来收拾,擦身而过。
“砰!”碗直接摔落在地,凉粥洒了一地。
“哪里来的粥啊?公子书房里绝不可出现吃食的。”小厮吓得埋怨起来,以为是哪个不长眼的新来婢女准备的,急忙清理起来,又将剩下的碗碟统统倒了,赶紧收拾好。
崔煊忙了一晚,直到吹熄烛火,也一刻也没想起,那碗凉掉的粥。
第10章 夜里,阮慕想着她如谪仙般的夫君吃了她做的晚食,心里熨帖无比。 ……
夜里,阮慕想着她如谪仙般的夫君吃了她做的晚食,心里熨帖无比。
她又依着崔煊的身体情况,做了好些药膳的计划,烛光都暗淡下来时,她才惊觉时间流逝。
她急忙去床上睡了,睡梦中都翘着嘴角。
第二日,便是长公主生辰。
阮慕寅时便起了,八蒸糕的工序复杂,她又只有一份的材料,无人从旁协助,经不起任何的失败,。
所有事情亲力亲为,足足一个半时辰后,东西总算是做好了,加了足够多珍贵药材的东西,阮慕特意调理了味道,闻起来带了米香甜香,吃起来也没有其他奇怪的味道,药材的功效和味道融合得恰到好处,倒是比她上次做的,还要好。
阮慕晨起请安的时候,自然带上了这份自己十分满意的八蒸糕,以及二夫人的鸡汤。
二夫人也不是日日都喝阮慕送来的东西,起初不怎么喝,后来喝过一次后,味道确实不错,又让人盯了盯,发觉她做事倒是仔细又洁净,后头便都喝了些。
没成想,那惊梦症倒是好了许多,不过那会儿,刚好换了张姓魏的大夫,她自然不会把这事和鸡汤联系在一起。
倒是前几日,那魏大夫叮嘱少喝鸡汤这样的发物,二夫人便没有喝,哪知道症状突然又出现,今日她嘴里隐隐发苦,看着鸡汤,倒也是喝了下去。
过了片刻,胸口发闷的感觉似乎好了些许。
再看着面前的媳妇,除了做这些小事,她又能做什么,唉......
阮慕福了一福,开口,
“媳妇不才,没有什么可孝敬祖母的东西,只是听母亲提起祖母头疼失眠之症,昨日提及的药方,母亲没有回绝,媳妇便尝试做了做,着八蒸糕闻之清香,入口无药的苦涩,母亲若是献给祖母,若是无效用,大约便是媳妇技艺不精,若是侥幸有一定效用,祖母开颜,定感念母亲的孝心,此羹用了多种药材,便是见效不快,滋补效果也是极好的,绝无坏处。”
阮慕将东西呈了上去。
二夫人原本不在意,对阮慕拿出来的东西自然是看不上眼的。更何况,他自己的儿子已经准备了一份极好的寿礼。
可是随着阮慕的话,二夫人都是渐渐认真起来。
珍奇之物长公主见过不少,再珍奇,当真能打动她吗?
可若是能解除她的困顿,那才是大功劳,这东西到底是补药,总归是没有坏处的。
若是无用,或出了差池,她大可将事情都推到这个儿媳妇身上去,她方才的话,便是那个意思,若是有用,那功劳可就是她这个二夫人的。
想到此处,二夫人脸色稍缓,“如此,我便呈给长公主试试吧。”
阮慕心中欢喜,她不在意自己的功劳,可若是婆母得了青眼和好处,对他的夫君那也是有利处的,这便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