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此情无处寄(21)+番外

作者: 难寄 阅读记录

燕丹:你的计策,旷日弥久,我心中有些惛然,恐怕不能迅速完成。况且樊将军已穷困潦倒,他现在愿意委身于燕国,我又怎么可以因为害怕秦国的迁怒就弃他于不顾!更不可能将他赶到匈奴,谋害他的性命!

鞠武:燕国现在想要在危难当中求得平安,而燕秦之间,积怨已深,又怎可为了他一人彻底激怒秦国呢!算了,如今燕国又一位名士,叫做田光,他素来勇敢稳重,是一位可以商讨大事的人。这件事,殿下去与他交谈吧。

燕丹:希望你能为我引荐这位先生。

鞠武:好,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下场,复上)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田光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

燕丹:我久仰田光先生大名,先遇到困难,希望先生帮助。

田光:自当竭尽全力。

燕丹:当今形势,燕秦必不两立,希望先生留意。

田光:殿下,臣年轻之时,如千里马可日行千里,可如今臣老了,就连驽马都可以跑在臣的前面。太子只听闻了臣壮年之时的强盛之态,却不知我的精力早已衰亡。即使这样,臣也不敢懈怠国事,臣所结识的荆卿可以为殿下所用。

燕丹:不知先生可否将他介绍给我?

田光:敬诺。

燕丹:此事极为重要,希望先生不要让别的什么人知晓。

田光:自当如此。

(燕丹退场,荆轲上)

田光:荆卿,我与你交好,燕国没有一个不知道的。现在燕国太子得知了我年轻之时的才能,嘱托我留心燕秦的形势。我自知我已年迈,不能再有年轻之时的能力,所以我将你介绍给了他,希望你能到王宫中与他相见。

荆轲:是。

田光:真正的君子行事,是不会使别人怀疑的。太子殿下临行前告诉我不要将此事说给不相干的人,这明显是不信任我啊。我让太子殿下怀疑了,自知不是真正的君子,你去见他的时候,告诉他我已经死了,这样,他就不会再怀疑我了。此外,也希望你能够完成他的嘱托。(自刎而死)

荆轲:先生何至于此!

(见燕丹)

荆轲:太子殿下,田光先生为了向你证明一定不会泄露消息自刎了。

(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

燕丹:我之所以告诉田光先生不要外传,是因为想要成就大事啊!现如今先生用死来表明不言之意,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啊!

荆轲:先生没有怪罪您的意思。

燕丹:荆卿,秦国有贪利之心,他的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秦已俘虏了韩王,尽数收了韩国的土地,又举兵攻打楚国,占尽了优势。燕国弱小,屡次被秦国的军队相困,即使举国反抗也阻挡不了秦国。丹的意思是,集纳天下的勇士前往秦国,用极大的利益来诱惑他,秦王贪心,到时的形势一定能够如我们所愿。届时,我们胁迫秦王,让他终止诸侯王瓜分土地。若成功了,则善莫大焉,若是失败了,就去刺杀他。先生之意如何?

荆轲:这是国家大事,臣驽钝,恐怕不足以担任此职。

燕丹:(顿首)先生请不要再谦让了,以先生的才能,一定能够完成此事。请先生答应我吧!

荆轲:好吧。

作者有话要说:我想写的不是荆轲有多么的勇敢,回去刺杀秦王,我想写的是,刺杀这件事,于情于理,都是很不合理的,但是荆轲还是去做了,我不相信历史上的荆轲会那么愚蠢的去做一件几乎不可能成功,甚至是成功了也不会改变什么的事。但是他还是去了,于是我想到了田光,想到了高渐离,田光先生为此事而死,高渐离一年后死于和他相同的方式,若是他不为了天下,不为燕国,不为名垂青史呢?只是为了这两个兄弟,为了一生的义气,甘愿赴死。

当然,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当时我只是反反复复的看刺客列传中,荆轲的那一段,我不是很了解那段历史,我也不是很了解这几个人,但是我凭着我的猜测,写了这么一个故事。

☆、易水寒(下)

荆轲:渐离,大哥这里有一件事需要你,你要不要帮大哥啊?

高渐离:什么事?

荆轲:这件事千万不要和别人透漏。燕国太子派我出使秦国。

高渐离:你要我和你同行?

荆轲:不好吗?秦国已经祸乱了这世界多久,我们一起去终结这场战争。去和他谈和。

高渐离: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国统一六国乃是大势所趋,出使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作用,无非是讲和,然后施以某些条件。可你看当今局势,除非拿整个国家来作为筹码,否则谁去同意讲和!那不就等于直接自杀了吗!

荆轲:不去试一试怎么知道呢!

高渐离:试一试?如何去试,燕丹这么做无疑是为了报他自己的私仇,说是为了国家,可是你仔细想想,讲和!多么可笑!燕国现在根本没有任何和秦国谈判的资格!

荆轲:那你觉得此事我应当不理吗!

高渐离:理?理什么!燕丹派人去讲和本就是幼稚至极的行为,他败势已定,不去认输求饶就已经很好了,他竟然还想去谈和,到手的土地版图不要,去顾及他?

荆轲:你觉得燕丹是怎么找到的我!(短暂停顿)他找到了田先生,要先生把我引荐给他,你应该也听说了先生自刎而死的消息了吧!你以为他是为了什么死!燕丹告诉先生不要泄露消息,先生为了证明自己自杀了!他是为了太子丹!为了心中的道义!也是为了激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