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权倾天下之将门冷后(247)

作者: 斑蛰 阅读记录

叶挽乖觉地坐在褚洄身后,无视各种向他们投来的好奇、鄙夷或惊奇的目光,有一搭没一搭的跟赤羽闲聊着,希望这无趣的宫宴快些过去。

她余光瞥见正端着酒杯含笑走来的元炯,不由一阵头大。

元炯刚欲在叶挽身边落座,却见横过来一只手,漫不经心地拦在他和叶挽之间。元炯讶道:“褚将军这是何意?在下不过是想与叶都尉聊一聊,喝杯酒联络联络感情,褚将军何必做出这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

不过那条胳膊并没有因为元炯的解释而放下,仍是一动不动地横亘在两人之间。褚洄凉道:“叶挽不会饮酒,元二公子若是想谈天说地,还是去找那边比较好。”他下巴微抬,示意元炯去看对面正看热闹一般看着这边的北汉队伍。狄娜公主托着下巴,似乎对几人极有兴趣。

元炯恍然大悟的摸着下巴说:“传闻褚将军护短,看来倒是不假。喜欢在所有之物上打上标签这个习惯可不是太好,别说元二当真只是想与叶都尉随便聊聊,就是元二有意想与叶都尉相交,难道褚将军非要刻意相拦,将叶都尉藏起来不成?”

“藏起来又有何不可?”褚洄冷眼。

“叶都尉到底是个活物,不是死物,有自己的思想。褚将军如此行事,岂非太过自私自利了一些?护着自己人是好事,但一味的将她捆绑在身边,只怕未免太过兽行。”元炯虽是眉开眼笑,说出的话却犀利尖锐的很,无愧于那条三寸不烂之舌。他若有所思的以折扇抵着下巴,笑的一派讽刺又挑衅。

他们座位就在萧羽的旁边,先前萧羽一直在看好戏,闻言立刻拍手道:“元二公子有所不知,褚将军一向如此。年少时他刚回燕京,本王年幼好奇,只是少年心情,想摸摸他的良驹罢了,却被褚将军不分青红皂白的揍了一顿,实在是……啧啧啧,本王当他这些年性子有所改善,没有想到还是如此,跟狗护着骨头有什么分别,哈哈哈!”

萧羽看热闹不嫌事大,连声调笑。

“竟然还有此事么?也是了,褚将军脾气向来这么大,这在下也是从小就领教过了。”元炯笑道。两人一唱一和,竟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褚洄冷眼,似乎无意于和他们浪费口舌。叶挽蹙眉刚欲开口,却听元炯意有所指地看了一眼曾家的方向,说道:“不过可惜了,妾有意郎无情,褚将军眼下闹闹是无所谓,毕竟年轻气盛。到底叶都尉小小少年,恐是做不得替褚将军传宗接代的活当啊。”

叶挽循着他的目光看去,对面,曾零露正一脸哀怨的看着这边,目光中所含之意无不凄楚令人怜惜,见者落泪。

“哎呀呀,这话说得是啊,褚将军怎么着也是咱们大燕的正一品大将军,一把年纪,若是无嗣,那可真是笑掉人的大牙了。难道你还准备跟豫王叔学学,收养个什么,继承衣钵?哈哈哈哈……”萧羽拍手笑道。虽然看不惯褚洄,少年时就被单方面的教做人了,但是一想到这个家伙竟然是个死断袖,萧羽内心就抑不住的一阵畅快。

再厉害再风光又如何,还不是连个以后抱牌位的都没有?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话题被牵扯到豫王身上,褚洄顿时眸光更冷。

叶挽挑眉冷笑道:“将军日后是否有的子嗣,不劳康王殿下费心。倒是康王殿下您,与康王妃成亲十载,也没听说给皇室添个一儿半女的。若是身有隐疾,还是趁着年轻提早求陛下派御医给您瞧瞧才是,说不定还能根治,拖得时间长了只怕神医谷入世都难以解救了。”

众人大悟,原来是这样,康王殿下才要找褚将军的茬!原来是同病相怜啊,在对方身上找存在感来了啊!说来也是,康王殿下现年二十有六,已与王妃成婚十载,虽王妃性烈,康王殿下妻管严了一些,但也没有到“禁欲”的地步嘛,怎么连个丁儿都没给自己留呢。

都怪平时康王殿下的存在感太低了,谁没事干去关注一个闲散王爷后院的事啊。叶都尉这么一提,倒还真是。

褚将军……嗯,是个断袖,没有子嗣也说得过去。这个康王殿下……莫非真的,不行?

萧羽没有想到叶挽会把话锋扯到自己身上来,顿时脸黑了一片。元炯在旁意味深长的挑眉看着叶挽,似乎惊讶她竟然会说出这种话来。

原本各自热闹的大殿顿时将目光全部投到了这儿来,窃窃私语声不绝。

瑞嘉帝尴尬的摸了摸鼻子,试探道:“王兄,叶都尉说的可是真的……?要不,朕宴后便派御医去给你瞧瞧?”他心中同情,一个男人被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爆出“身体不行”,实在是有些尴尬。他好歹还有个两岁的女儿了,王兄可是啥都没有啊。

萧羽瞪着叶挽,脸色乌青,几乎是从牙缝中挤出来话:“不用了……”

虽是这么说,只是众人都当他是落不下面子在逞强。

话题一下子从褚洄和叶挽的身上拉开,叶挽无奈的笑了笑,风头就是这么容易转变的。突然听到褚洄那低沉的嗓音莫名其妙的传声道:“挽挽,不要听他瞎说,我行的。”

叶挽哭笑不得,她一点都不关心这一点好不好!

☆、第184章 及冠大典

说是金秋送爽,这天气却在料峭的秋风下越发凉的透心起来。扇形的黄瓣银杏飘了满地,有隐隐瑟瑟的凄苦之意。

十月初一这日是整个大燕最重要的时日,因为这日他们这一朝的帝王,即位已数年的瑞嘉帝终要褪去青稚幼涩,在此日行及冠大典。朝廷十分看重这次大典,不光为庆瑞嘉帝成人,同时也代表着他将逐渐走出曾后的掌控,势为亲政。

除却上下百官,犹有各国使臣早就到来,献上朝礼,以示未来对大燕的臣服。饶是西秦与北汉两大国,也派要员亲往,奉两国邦至上,昭和睦友好之意。

朝廷各部这段时间忙的脚不沾地,礼部和户部两位尚书还有钦天监内各位天师更是一个头两个大,生怕大典这日出什么岔子。

大典被定于燕室太庙之前,祭天祭祖同时进行,以昭对萧室各位先祖的崇敬爱戴感激之心。也让萧皇室各位先祖在这一日见证大燕第四代帝王瑞嘉帝的成人,请先祖在天之灵,护后世安稳无忧。

这一日,寅时未到,天还未亮,百官齐聚燕室太庙,立于殿外广场之上,静默等待。整个燕京城草木皆兵,京畿营加强了街上巡卫,百姓听命朝圣。

天上蓦然就淅淅沥沥的飘起了小雨,带着丝丝冰凉之意,如牛毫般悄然无息地打在在场官员使臣们的脸上,没入发间,没入绸缎的朝服中,没入半睁的眉眼里。

小雨有祥瑞之征,示今日大吉。

不可打伞,有拒祥瑞于门外之意。

不过在场都是男子,个个身子骨都硬朗着,在这深秋淋淋雨也是无妨。瞧那北汉和西秦两位公主,站在使臣的队伍中也无半分不妥不适的模样,表情肃然气质恬淡,不愧都为见过大场面的皇室公主。就连年仅两岁的如意公主,也由奶娘搀扶着独自一人立在帝王子嗣的位置,总角幼年已颇具皇室正统风范。

此次殿前的观仪位置都是有规矩安排好的,除却立于高台之上的宾者、特意从来的已至退休的太子太傅荣大人,和各个帮助仪式的內监仆从,其余百官使者等皆是以整齐的队列排在殿前的广场之上。首位各位王爷依次站列,其余百官按品级往后排。是以叶挽不能在站在褚洄的身边,而是站在队伍正中的位置,周围遍布的都是文武官员,连城在她前面不远处。

谢青闻是替定远侯参加的大典,所以与宪钧侯燕阳站在一处,若是按他本身将职,也只能与连城和叶挽在差不多的位置。

雨势逐渐变大,从开始如针细的雨丝变得密集起来,叶挽静默的站在原地,顺着额角滑下的雨丝为白皙的脸增添了一抹苍白。她微抬起头,被一个又一个后脑勺挡住,看不见褚洄,只能遥遥地看到台阶处所搭高台上拜访的各种仪式用的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