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当渣男被穿后(137)

作者: 现实的羊 阅读记录

墨雍他们所在的小地方和京都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别的不说就说这里人衣服的色彩就多了许多,还有他们整体给人的感觉、精神面貌都是瑾瑜不曾见过的。

墨雍带着瑾瑜吃了炸酱面、冰糖葫芦,逛了故宫和长城,一路走走停停,墨雍跟瑾瑜讲讲京都的风土人情,两人直到天色完全黑下来才回到招待所。

虽然身体非常疲累但瑾瑜却很开心,这里真的是崭新的世界,短短半天瑾瑜就被首都的魅力征服了。

连续三天墨雍都带着瑾瑜在京都到处走走游玩,也不拘于有名的风景名胜,墨雍更多的是想让瑾瑜知道这里的人是如何生活,他们对生活有怎样的态度和期盼,要想融入一个地方,最先应该了解的必然是这个地方人的生活节奏和整体风貌。

第五天早晨楚杭找来了,他告诉墨雍他打听到附近有三个小院子出卖,找墨雍一起出去看看。

墨雍和瑾瑜这七年都是有工资和补贴的,更别说后来两人连续升职工资待遇都提高很多,两人又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再加上瑾瑜吃了没钱苦总喜欢把钱紧紧地握在手里,以至于两人现在也算得上小小的富户,存下的钱勉强能在京都买一个小院子,总归能安定下来。

至于两人的学费之类的,墨雍他们完全不担心,毕竟两人以极高的分数录取学费都是免了的,每个月学校还会发放补贴,完全没有用钱的地方。

瑾瑜很喜欢三个院子其中一个有老杏树的院子,墨雍也觉得不错,就跟房主协商好直接付钱办了手续。

出去不到半天两人就成为了在北京有家的人,院子在楚杭他们看来肯定是非常小的,但瑾瑜看却很大,至少在他们那儿不常见这样小巧精致的四合院,零零总总算下来也有六间房,每间的面积还挺大,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园子,种着蔬菜,已经快要成熟了。

房主是对年近六十的老教授夫妇,平反回来两年了,但唯一的儿子在那些年去世了,现在只有一个女儿嫁到国外,女儿要让父母去国外跟她一起生活,含饴弄孙,两位老人年纪大了也想念亲人,最终还是决定去陪女儿,于是家里留下的老院子就准备卖了,只留下一个面积大的新居作为念想。

老人看了墨雍他们的录取通知书后就决定将院子卖给墨雍,他以前也是这个学校的教授,再加上墨雍的性子很像他已经过世的儿子,老两口甚至考虑了墨雍两个的实际情况,要的价格比市价还要低。

墨雍其实也猜到两位老人是因为将对儿子的思念所以才会这样照顾自己两人,但墨雍并不介意让对他心怀善意的人开心,所以他和瑾瑜第二天一大早就搬去了小院子。

墨雍答应两位老人等他们签证办下来再让他们搬出去,所以墨雍和瑾瑜住的是两侧的厢房,正好一人一间,因为两位老人一直有归置,所以墨雍买好了东西就能直接入住。

田教授很喜欢下围棋,墨雍每天早上都陪着教授杀上一两局,偶尔还会借用教授家的古筝抚上一两曲,引得教授夫妇对墨雍越发热心。

墨雍也没想到两位老人很喜欢这些古韵的东西,虽然他第一天能买下院子就是因为他下棋赢了教授,但日日相处下来才明白他们对于华国传统文化的真挚热爱。

墨雍想了想就回去整理了一本棋谱和一本曲谱准备临别的时候送给两位老人,他们将来去了国外可能不太容易碰到懂行的知音,这两本书希望能让他们减少几分孤寂。

楚杭偶然过来的时候就发现墨雍在写书,然后知道墨雍的打算以后肃然起敬,他其实一直都知道墨雍是一个很风雅的人,却没想到他对于这些已经钻研这么深了,而且还如同这两位老人一样不慕名利、单纯的喜爱。

墨雍倒不知道自己这样的行为让楚杭越发敬重,以后的相处也更加信任,慢慢发展成了交心的好兄弟。

很快墨雍他们就开学了,面临着报道、军训等一系列事情。

解放军军事政治大学对外招收人员有一个硬性规定,那就是只招收现役、退役军人,这也就代表墨雍他们的同学原本都是军人,部队的作风和思想深深刻入每个人的脑海,大家都是纪律严明、训练积极的战士,适应自然更快,以至于不过一个月墨雍他们都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训练和学习,没有一个人跟不上节奏。

墨雍的法学专业和辅修的政治学都是课业繁重的专业,墨雍一开学就陷入了知识的海洋不可自拔,好在他们这一届的学生都是这样的,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专业知识和看书,以至于墨雍和瑾瑜如鱼得水,大学生活适应良好。

墨雍和瑾瑜因为学校强制要求第一年住校,所以并没有住到小院,但田教授夫妇的签证还得一段时间下来,而小院距离很近所以墨雍两人经常回去陪田教授夫妇吃饭或者一起探讨学问,两位长者的学问都很高,又有丰富的生活阅历,经常说的两人茅塞顿开。

田教授也是真的喜爱墨雍两人,经常带着两人拜访他之前几个回去学校的同事,关系好的还交代以后他出了国要多多关照墨雍两个,让墨雍两人有不懂的一定要多去讨教。

最后田教授让墨雍当众秀了一手精湛的棋艺,顺利得到几位老教授的喜爱,毕竟墨雍和瑾瑜这两个学生其实他们平常都有观察,心中也觉得是个好苗子。

第123章 伪君子渣男VS市侩苦情女(三十三)

墨雍和瑾瑜两人在学校的生活慢慢平静下来,两人都是学霸式的人物,如同这个年代的所有人一样,对知识充满了渴求和紧迫,每天训练和上课之余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学校图书馆。

墨雍前几世基本上空闲时间都是看书,但这一世比较特殊,那场运动使得书籍成为一种危险物品,留存于世面的书籍更是严格控制,军团里成政委的书籍算得上多,但比起学校的读书馆真心小巫见大巫。

瑾瑜很好学,又第一次看见这么多种类的书籍,涉及学科广泛、内容丰富、甚至连娱乐书籍也不少,瑾瑜自然恨不得一目十行、每天都泡在里面。

而墨雍则综合这一世的职业规划开始不停的寻找专业书籍研究,虽然他不赞同纸上谈兵,但至少要做到有饱览群书、学富五车的谈兵资格。

解放军军事政治大学对学生的培养很全面和重视,教授们时常带着学生们去军营看模拟训练,偶尔这些学生也参与其中,一学期下来收益颇丰。

而此时墨雍也已经和自己看好的潜力股接了头,彼此互相欣赏,慢慢试探中。

说到这个潜力股,还多亏楚杭和钱茂一开始给墨雍普及的基本常识,让墨雍一开学就暗暗留心学校的同学。

墨雍忘了哪年看过的一段网络流行话,说感情最深的不过一起上过学的、一起打过仗的,墨雍觉得是有道理的。

他去军营见到的士兵很多都属于生死之交,是不论利益不论家世背景的真正感情,军队中士兵之间多得是这样的情感,并且背叛的几率很低。

所以一开始墨雍就没考虑过已经功成名就的或者位高权重的,他的背景使得他最好选择患难与共的同龄人或者更大一些年龄,这样他在其中的重要性才会显著,才会不可或缺、成为核心成员,当然他要付出的同样增倍。

潜力股是□□中的一个,叫周逸阳,今年恰巧和墨雍同届,但比墨雍要大四岁。周逸阳爷爷是将军,父亲是中将,家里叔叔伯伯都是军中领导层,势力遍布各大军区,是根正苗红的红三代。

周逸阳在家族中排行老三,上面还有大伯家的两个儿子,嫡长孙是作为家族继承人培养的,却没想到在前几年出任务的时候出了意外客死异乡,老二只比哥哥小一岁,走的是从政的道路,已经坐到了某市市长,所以周逸阳顺着排序成为了家族着重培养的军区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