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当渣男被穿后(275)

作者: 现实的羊 阅读记录

倒不是墨雍不愿意修建商品房,而是墨雍并不自信现在的技术和材料能否达到商品房修建的条件,虽然他接连研究出了水泥和石灰这些东西,可毕竟社会整体发展在那儿呢。

好在就如同很多历史印证的那样,华国的传统工匠们拥有鬼斧神工的技巧和大胆专注的奇思妙想,以至于最后四层的商品房研究成功,海城开始拔地而起一座座高楼和小区。

经过工匠们再三试验和测算,终于这些房子以足够安全、能够居住,开始向这里的人们开放售卖,而只用了三个月这些房子前后很快被售卖出去,并且还在周边都起了连锁效应,所有人都以住上这样的房子为荣。

再次大赚一笔后墨雍又有了新方向,那就是大面积的种植,毕竟他们海城自古以来的气候对农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是有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更别说墨雍还找了专业的人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创新,墨雍自己还跟着提供了一个又一个思路,虽然杂交水稻还没有成功,但大豆、玉米的品种都经过了很大的改良,产量大大提高。

墨雍在海城三年一直不停歇的开发海城的潜力和经济价值,三年后海城彻底成为周朝最大的经济贸易城市,每年的粮食产量养活了大部分天灾人祸的北方城市。

三年的时间墨雍仿佛变魔法一样将海城变为周朝不可或缺的大城市,其发展速度人人惊叹。

而这个时候按照原定计划墨雍是应该要回京的,但无奈墨雍作为白鹭书院这一派的新生代能力和发展势头都过于勇猛,并且在这三年时间显露出来的政治才能、经济才能都成为世家们忌惮的存在,他们纷纷开始出手阻挠墨雍的回京计划,并在三个月后成功让墨雍再次留任海城三年。

但这个时候的他们并不知道一切都在白鹭书院一派的计划当中,就如同墨雍当年离京时候就预料到的那样,从头到尾白鹭书院未来在京城的代言人都不会是他,而是谢树。

这一点世家一开始也是明白的,但无奈墨雍过于出色和优秀使得他们慢慢放松了对谢树那边的警惕,以至于三年后他们虽然阻拦了墨雍的回京之路,却放虎归山的让谢树顺利进入京城,开始跟着连阁老学习在京都权力圈子厮杀的技巧和能力。

谢树回归京都以后白鹭书院也彻底确定了墨雍未来的定基,那就是如同上一代的白鹭书院巨头一样,谢树从此以后就是名利圈的代表,而墨雍则要退到大后方的书院,慢慢磨练以期待未来成为白鹭书院最根基的书院院长。

对此,墨雍并没有太大的反对意见。

一来三年的时间他虽然竭尽全力的希望能够将海城规划出来,可实际上这里需要改变和创新的太多了,墨雍三年打磨下来的城市还并没有完全显露出应有的勃勃生气以及独一无二,所以看着自己心爱的作品,墨雍本心是很想留下来继续发展的,更别说皇帝为了安抚墨雍还给海城提了天下第一城的牌匾,并将墨雍破格提拔为正三品的第一城府尹,开创了周朝连升三级的第一例,并随着天下第一城地位的独一无二,墨雍这个正三品的官员就是距离宣城巡抚也不差什么,也算是封疆大吏一样的存在。

二来墨雍精心打造下的第一城才是最适合墨雍发展书院的存在,这个城市目前被墨雍牢牢地把控在手中,在这里墨雍的威望和执行力度是最大的,墨雍完全可以以这里作为根基开始实现现代教育体系的打造与改革,在这里墨雍如鱼得水的可以一举将白鹭书院发展的超越先代,彻底成为所有人都不能小看的庞然大物。

当然墨雍还有一个小小的私心,那就是一个月前瑾瑜为墨雍生育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一个乖巧可爱的女宝宝,这让墨雍心中有了一种微妙的想法,也许这一世的他也有一个同样的重任,那就是在这封建落后的古代继续为自己的女儿们博出一条可以肆意发挥的道路。

墨雍晚上回去看着女儿可爱的伸出小手打了一个小小的哈欠,接着大眼睛睁开准准的看到自己,并接着露出无齿的笑容,墨雍忍不住傻笑起来,这是他的女儿,他有义务让她成为不被束缚、不受压迫的存在。

想到这墨雍自到达海城以来就从未闲下来的头脑和身体开始自发的盘算应该首先做些什么,跟京城那边和白鹭书院那边又要怎么沟通,以及如何才能慢慢的一步一步提升自家女儿的地位,这可能是比第一世还要艰难的一场战斗,毕竟第一世的他还是趁着小皇帝没有长成的时候利用自己的势力飞速进行了这场变革,这一次墨雍作为非一线人员需要准备和考虑的则更多。

第二天墨雍找人开始修建周朝第一座开放式学校,而墨雍的奏折和密信也随之发往各地,一场变革的开始悄悄地露出萌芽。

两个月后皇帝亲自下发圣旨同意了墨雍对学校的规划和设立,并确立墨雍成为海城学院的校长,并随之还有一封信,信上皇帝同意了墨雍提出的女子入学的想法,但同时也表明这只是一个试点,只在海城学院进行,至此神秘的海城学院开始悄然崛起。

第249章 体弱多病软饭渣男VS彪悍暴力病娇女(五十)

很多人都说墨雍是个天纵奇才,是天生的政治家,属于那种人不在江湖、但江湖处处有他传说的那种。

对此墨雍表示他确实占了大便宜,多出的那几世让他比其他人多了更多的时间、阅历、知识以及谋划,他能走到如今的地步是不可复制的,他每一世的人生都对此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和影响,所以这并不是墨雍一个人的成就,而是时间刻画出来的成果。

当年书院一经设立墨雍全国范围内招收精英先生和学子,并在白鹭书院年轻一批不准备继续科考的学子到来后墨雍举行了培训会,按照他的教育理念开始培养适合学院的先生们,并大胆的开设了商学院、科技院、法学院、政治院、军事院,并通过海城强大的经济网络搜寻了适合的专业人才聘请为教授为学生们授课。

学院第一批对外招收的学生不拘于家世背景、不拘于学识文化,更多的是看天分和态度,也因此第一批学生大部分都是和墨雍一样的寒门子弟或者贫苦人家的孩子,他们最珍贵的是对学习的渴望和刻苦,他们的态度决定了他们比任何人都要大胆和不拘一格,他们在每个学院不管学习的是什么,都始终认真坚定的吸收着,等到学成的那一天他们就会发现之前累积的知识究竟有多大的威力。

很快他们被放到各个行业、各个地方磨炼,等到出来以后就是合格的专业人才,有自己思想、见地和未来奇思妙想的研究创新人员。

就这样海城学院一批又一批的学员们毕了业,他们扩散到全国各地,成为周朝的又一批地位和士阶层紧密联系又迥然不同的存在,并因为他们的越发壮大,吸引了更多的人群加入,就连一贯矜持自傲底蕴的世家都从一开始的派人试探到之后的亲自下水。

当然他们也有一定程度是被逼迫的,在这个没有义务教育、宣传舆论洗礼的时代,墨雍就仿佛后世的传销一样开始给这些年轻的孩子们进行洗脑,当然墨雍是不会承认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在给他们传播一种新的思想。

就仿佛战争年代的华国,战争炮火伴随着苦难挣扎,华国人民依然能够在艰难困苦中选择自己坚定的信仰觉醒,并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奉献一生走出一条越来越宽广的道路,历史证明这是人们的选择成就了这个思想。

墨雍并没有强制告诉这些孩子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或者这个社会应该发生怎样的改变、甚至他们所学的知识究竟有没有用,墨雍只是提供给他们一种选择,一种他们学习的机会,等到他们学习进步以后他们就会拥有自己的思想,那时候就需要他们本身去思考这个社会究竟是怎样的、他们的所学究竟能够发生怎样的改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