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心殿(20)
打上珊瑚的渔民就是爹爹。捞到这个宝贝回来的那天,爹爹乐得合不拢嘴:“就凭这么个物件当嫁妆,也能让宁儿找个好婆家,嫁个种田的农民,不用出海。”爷爷却不高兴,让爹爹把珊瑚砸碎,或是趁夜丢回海里去。爷爷说:“穷人家得了这么个宝贝,是祸不是福。”
正说着呢,州官大人就找上门了。
这东西虽好,可要怎么运到京城却愁坏了州官们。陆路颠簸,从东州去到京城,需要翻山越岭,珊瑚娇脆,一个不小心就会在路上散了架。有人提议水运——从海上走。这可是冒险的主意。本朝的水运都是走运河,不走海上,因为运河上无波无浪,一旦出海,风浪难测,全凭天命。当时已经入夏,东海常有台风,若等过了台风季,又会误了皇帝大婚。真要翻了船,死多少人倒不在乎,却到哪儿再找这么尊宝贝来?眼看着皇帝大婚的吉日一天天逼近,州官大人一咬牙,派转运史出船。为了行船的安全,州府征调了十几个最有经验的渔民上船,其中就有宁儿的爹爹。
爹爹是爷爷唯一活下来的孩子。爷爷生了五个儿子,两个没养大,两个死在了海上。
从东州走海上到京城,大概需要十七、八天。爹爹他们走的头几天,略有阴云,却始终没有落雨,风也越来越小。到第六天,居然风和日丽。宁儿乐得欢,爷爷却说不要太早高兴,海上风浪变幻莫测。傍晚时分,海天相接处居然出现了彩虹,这必是吉兆!宁儿跑去跟爷爷报喜。爷爷听了,急忙跑到海边,看了那彩虹却脸色大变,一下瘫倒在海滩上,说不出话只一个劲儿地流泪,缓了好一会儿才说:“孙女,这不是彩虹,叫水虹,是大台风要来了。你爹爹他们这回怕是凶多吉少了……”
爷爷的话不假,第二天中午就开始起风,近海的船全回来了。到下午风雨大得出不了门,好多人家的木屋被掀了顶,塌了墙。村里唯一盖了砖房的人家,打开门,让邻居们进家里躲避。台风刮了三天三夜才过去。爹爹、那尊“龙凤呈祥”的红珊瑚还有全船的人一起沉到了海底。
这件事很快就被太后知道了,小皇帝才十三岁,大事都是太后做主。太后说,皇帝大婚是大喜事,底下的官员偏要在这个当口弄沉了船,闹出人命,触了大霉头,必须严办!
州官大人被戴上枷锁,抓走了。
韩秀才知道了,拍手叫好,还写了副对联:“费心搜刮民脂膏,终归大海作波涛”贴在门上。
宁儿冲到他家,把墨汁兜头泼过去,黑了他一头脸,骂他是个没心肝的傻货——爹爹也在那官船上。
他不吭声,立马把对联撕掉了。
祸事还没完。
京城有位皇亲找了“通灵神仙”,说那尊红珊瑚本是东海龙王的宝物,被渔民偷捞了上来,惹怒了龙王爷,才会兴起台风,毁船伤人。为了让龙王爷息怒,给皇上和皇后积福,必须休渔禁海。
每年到这个节气东海都有台风,这红珊瑚又不是年年都能捞到,根本是胡言乱语,偏偏太后相信了这胡言乱语,给东州下了一道“禁海令”。
“禁海令”一出,渔民们被彻底断了生计。官吏们把百姓的渔船、渔网全部烧毁,要求渔民们限期搬离海边,过期不走的,房子会被推倒,还不走的,直接关进大牢。
于是,宁儿和爷爷被迫离开了东州,迁往泊州,在镜湖上当船民,日子比做渔民还苦上十倍。船民没有房子,以船为家,每天从睁眼到闭眼,吃喝拉撒全在船上,靠捕捞小鱼小虾为生。
韩秀才一路跟着宁儿和爷爷到泊州,在一条船上过活。因为他是个无用的秀才,只会读书,考不上功名,既不会打鱼,也没有力气,孤身一人,背井离乡,没有活路。爷爷看他可怜,就收留了他,好歹省下一口饭,也不至于饿死他。
镜湖上有几百艘船,人多鱼少,经常有船民争斗的事儿。俺们这里,一个白头老翁带着一个小闺女和一个书呆子,总是受人欺负,三个人饥一顿饱一顿地凑合着过,捞不到鱼虾的时候,只能吃水草。日子久了,爷爷和秀才都挺不住病倒了,宁儿一个人更喂不饱三张嘴,实在没办法,只好下了船,去镜湖珠场做捞珠蚌的活儿。
镜湖珠场是皇家开的,专给宫里养珍珠的地方。镜湖的水好,能养出最大最润的珠子。珠蚌都被拢在网笼里,每只笼养五只蚌。有时网笼破损,难免有珠蚌落在湖里,就需要人潜下去把珠蚌捞上来。市面上一颗珠十两银子,珠场里捞十只蚌能得一两银子。酬劳不算少,但这活儿少有人做,因为镜湖特别大,水深草多,潜下去一个不小心被缠住了脚,浮不上来就会活活憋死。捞珠蚌的,都是做一天活儿算一天工钱,因为每隔几天就有人淹死,不拿到工钱不安心。
宁儿仗着年轻,水性好,眼睛尖,力气足,总能化过危险,竟成了场里工钱最高的。
有一天,宁儿忽然被场里的工头叫走,带到一艘大船上。
一个穿绸缎衣服的老妇人告诉宁儿,皇帝带皇后娘娘来泊州游镜湖,娘娘不小心把凤钗掉到湖里。凤钗是大婚时候太后赏赐的,必须找回来。她说,知道宁儿最擅潜水捞物,若能把这凤钗捞上来,就有重赏;若是捞不着,就得赐死。
宁儿在腰上绑上绳索,抱着石头沉下去,统共浮上来换过五口气,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就捞到了凤钗。于是那老妇带着宁儿和凤钗去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赏完银子,却不肯放宁儿走,说宁儿胆大心细,定要带回京去,留在身边使唤。宁儿把银子留下,托付秀才照顾爷爷,就这么进了宫。
宁儿是渔家女,在海边长大,天天迎着海风喊,顶着日头晒,嗓子又粗,皮子又黑,在宫里头不吃香,所以虽然跟在皇后娘娘身边,却从没得皇上正眼看过。这倒成了好事,皇后娘娘越来越信任宁儿,让宁儿从不入流的小丫头,一路做到正七品的才人女官。
宁儿想,苦日子总算熬到头了。
太后忽然得了病。太医说,有个古方,用东海凤尾鱼的鱼卵做药引,才能痊愈。凤尾鱼产卵只有春末夏初时节,等产完卵就没用了,要鱼卵还在腹中才行。海中的鱼,离开海水,很快就死。唯一的法子,是让太后一同登船出海,捕上凤尾鱼,马上剖腹取卵,立即吃下。
这法子的难处在于,请太后出海危险太大,万一治不好病,再送了命,谁担得起?但这是唯一的法子,毕竟有病不治,还是会死。
于是,太后决定,亲自去东州一趟。
皇后娘娘因为怀孕不宜远行,无法陪同太后,却以本是东州人为由,令宁儿代劳,同去东州。
这一去,注定有去无回。
因为,一切都是皇后娘娘的阴谋。
太后本没病,这一切都是皇后娘娘和太医串通的。皇帝每天声色犬马不理朝政,皇后娘娘想借机与娘家父兄把持政事,却屡屡遭到太后打压。太后耳聪目明,有几次甚至提议废掉皇后。皇后娘娘想起宁儿的出身,设计了这么个法子:密令宁儿到东州之后,务必让太后的船翻在东海上。若是太后活着回京,宁儿、爷爷、秀才和所有韩姓亲族就都活不了了。
宁儿记得,到东州以后,那天傍晚,海面上又出现了“彩虹”,于是禀告太后,说有风平浪静的吉兆,明日可以出海。
州府里有个小官说,海面上有虹,不一定是风平浪静,有时候是台风的前兆,需要谨慎。
太后听了犹豫不决,宁儿想到皇后娘娘的指令,只得硬着头皮说,愿一同出海,以性命担保。
太后仍是犹豫。
是爷爷出面帮了宁儿。
爷爷听说宁儿陪太后到东州,特意赶来见上一面。
自禁海以后,渔民纷纷遣散,像爷爷这样活着的老渔民已经不多了。老渔民的话,比一个小官的话更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