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素心殿(206)

作者: 悬思 阅读记录

“不可能。我家人既然劝我入府,又得了陛下的恩惠,必然会效忠。”

邬氏拿出一封信,是舅舅写给父亲的。在信中,舅舅告诉父亲,已经劝说我入京,我也顺利进入太子府中。他们早就知道公孙澍与我有过一面之缘,只是我自己不记得了。在舅舅与父亲的谋划中,我只是汪、龚、窦三家稳固势力的一枚棋子。

“他们一开始就做好了舍弃你的打算。这封信原本在大理寺的卷宗里,是陛下特意藏起来的,不让你看见,怕你伤心。陛下不光亲近你,还让你生下皇子,这便是赐给你保命符。”邬氏说。

“可他还是降了我的位份,把我囚于冷宫,送走了我的儿子。”

“陛下要封你的儿子当太子,可本朝有规矩,太子生母要记入皇室族谱,你的娘家犯了不赦之罪,若记录你的名字,那大殿下就当不了太子了。陛下还有两个儿子,可你只有一个儿子,这么做到底是在成全谁,你还不明白吗?只有妃以上的品级才能陪葬皇陵。你娘家已经连祖坟都没有了,他只降你一级,是连你的后事都想好了。把你囚于冷宫是不准旁人随意欺侮你,否则你岂能活到今日?本宫给你的那些衣食,也都是陛下所赐,通过本宫的手给你罢了。本宫恨不得你早点死,这样太子就只有本宫一个母亲了。可本宫不能杀你,因为陛下处处都在护着你。本宫只能等着,等到此刻,陛下咽气,太子无暇,再来杀你。”邬氏说。

“所以,娘娘不是文竹的恩人?”我失魂落魄地念叨。

“陛下才是你的恩人,可惜陛下的痴心,文妃不懂。陛下费了许多心思,想保护你,想把你从那个注定要覆灭的家族里摘出来,撇干净。陛下给本宫一个太子,本宫也还陛下一个人情,把你送去阴间陪伴陛下。”

“娘娘真是体贴,文竹佩服。”嗓子有点难受,胃里也像火烧一样,大概是毒性发作了。

“本宫家世平平,却能成为太子正妃,继而当上皇后,还能养育太子,全凭一点——本宫比任何人都更懂得陛下的心思。那些陛下说不出口的话,本宫会替陛下去说;陛下不方便做的事,本宫会替陛下去做。”

“我以为……陛下心里根本没有我。我以为……陛下与我不过是互相利用而已。”一股腥味涌上口鼻,让我说不出话。

“药性发作了。文妃,你的时间不多了。放心,本宫看在陛下和太子的份上,不会让你走得痛苦的。天快亮了,还有许多事等着要办,本宫该走了。”邬氏对一个亲信太监说,“你在门外守着,待文妃咽了气,收拾一下,去太子那儿报自尽。本宫会说她是殉陛下而亡,准与陛下合葬,也全了太子的体面。”

太监领命。邬氏离去。素心殿的门从外面锁住。

我躺在地上,意识渐渐模糊。恍惚中,我看见母亲朝我走来。

“娘,您是来接女儿的吗?”我哭着奔向母亲。

“娘来看你一眼就走。”母亲温柔地说。

“娘不要走。要走就带女儿一起走。”我拼命伸手却怎么也触不到母亲的身体。

“傻孩子,你是要跟你夫君走的。娘也要跟你爹走。”母亲侧过身,朦胧中,父亲不知何时出现在母亲身后,神情安详,拉着母亲的手。

“娘,爹心里根本就没有你。”我想拆散那双手,却仍是触不到。

“傻孩子,什么是夫妻?你爹心里有没有娘,娘自己不知道?”母亲说。

“娘走后,爹从来不提娘。”我说。

“可你爹还是每年端午节都吃甜味的蛋黄粽子。”母亲笑着说。

这是父亲的怪癖,江东有端午节吃蛋黄粽子的习俗,可都是咸味的,没有一家的蛋黄粽子是甜的。只有父亲古怪,每年都嘱咐二娘把蛋黄粽子做成甜味,难吃得很,一家子只有父亲一人吃得津津有味。

母亲说:“娘刚嫁入汪家,第一次做粽子,因为弄错了糖跟盐,所以就做出了甜味的蛋黄粽子。你爹怕伤了娘的脸面,当着家人的面大口吃下还连连夸奖。第二年,娘做了咸味的,你爹说,不如去年的好吃,于是又换成甜味的。你爹说只有娘能做出这个味道,年复一年就成了习惯。所谓怪癖,起初不过源于一个丈夫疼爱新妇的一点心意。”父亲朝母亲一笑,母亲羞涩得如同少女一般。

“孩子,你知道自己哪儿做错了吗?”母亲问我。

“文竹做错什么了吗?”我问母亲。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尚能忆起与妻子共处的情景。你与陛下做了十余年夫妻,竟觉不出陛下对你的好,只当一切是寻常,末了若非邬氏点破,还要怨恨陛下,你自己说你糊涂不糊涂?”母亲说,“夫妻就是这样,没有惊天动地,都是细水长流,点点滴滴记在心头。日子有功,最后把清水熬成浓汤,细细品,每一口都是不同的滋味。天下间男人女人那么多,能同床共枕就叫缘分。”

母亲与父亲的身影逐渐淡去,一同消失。

当时只道是寻常。缘分、情爱,有多少看似寻常,其实并不寻常啊。

最后一个故事

宁静轩窗,秋阳正好。母后执着我的手,在窗下教我写字。

“揽月,这两个字就是你的名字。”

“这两个字真难写。母后,父皇为什么给我取这个名字?”

“你父皇希望你勇敢、坚强。寻常人家的女儿可以怯弱,但你不行,因为你是公主。”

“公主不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吗?”

“是啊,所以才会经受许多艰险。”

“我不明白。”

“等你再长大些就明白了。”

“母后,那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快了,揽月,皇家的孩子,都长得很快。”

“我知道,因为享受锦衣玉食、荣华富贵,所以长得快。”

母后笑笑,不说什么,握紧我的手,继续教我写字。

大顺朝祥盛四年,我五岁。

“母后,父皇怎么不用晚膳?”

“乖,揽月自己先吃吧。”

“母后说过,父皇不吃,旁人不许先吃,这是规矩。”

“今天可以不守规矩,母后同意的,父皇也不会怪罪。”

“母后,父皇是不是在生气?是不是瑞皇叔又惹父皇不高兴了?他们都说,皇叔讨厌父皇,可父皇是皇上,所以皇叔没办法;父皇也讨厌皇叔,可皇叔手里有先帝赐的兵符,所以父皇也没办法。”明和皇帝只有两个儿子。瑞王爷是父皇的兄长,相差三岁,若非生而异形,本该由他继承皇位的。瑞王爷的毛发灰白,身上遍布黄斑,天生老叟之相,太医曾说他活不过三十五岁。

“他们是谁?这些话都是谁说的?”母后的脸色不好看。

“没谁……就是宫里的人呗。”

“答应母后,这些话,以后不准再说,也不要听。”

“是。”

大顺朝祥盛六年,我七岁。

“皇后娘娘,不好了,陛下负伤了。”母后的贴身婢女紫烟慌慌地来报。

“本宫早就说过,御驾亲征太危险,陛下就是不听。陛下伤得如何?”母后着急地问。

“随军的太医传话说,陛下被□□刺中腹部,失血太多,已经昏迷,不知何时才能苏醒,只好在前方营地治疗,不宜立刻回京。”

“前方战况如何?”

“瑞王爷已经率部支援,打退了敌军,稳住了战局,现在负责守卫营地。”

“他来守卫营地,只怕陛下真的没法活着回京了。”母后喃喃道,“若不是急于收回兵权,陛下何至于仓促决定御驾亲征?”母后抱着襁褓中的宸儿,愁得叹气,“瑞王爷心里也明白,以前没有宸儿,还能僵着,如今有了宸儿,已经图穷匕见。”

“娘娘,现在怎么办?要不,奴婢把小皇子带出宫去避一避?”

上一篇: 白玉扇 下一篇: 力荐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