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科举辅导师!(109)+番外

作者:退戈/腿毛略粗 阅读记录

宋问倒不讲究,继续吃自己的,瞥他一眼,说道:“殿下,你好歹算给我点面子,表达一下自己喜悦之情行不行?这是在吃饭呢!”

唐毅语气加重道:“我这还得陪笑?”

宋问看了他一眼,真诚问道:“殿下,您有这服务吗?”

唐毅眉毛一横,让她自行体会。

“这早稻快收了,京城米价又在飙升。一定有不少人,想趁着大收前的这段日子过来卖米,好赚一笔。”宋问也不和他绕弯了,敲了敲调羹,推开碗道:“至于这米价为什么只涨不跌,殿下请仔细听,听听就听出来了。”

唐毅不解道:“听?”

宋问指指旁边。唐毅才发现,隔壁就是一间米铺。

唐毅便静下心来等着。

有一件事他弄不明白,觉得太不舒爽,想起她昨日的话,问道:“这米价有问题,究竟是从三个月前开始的,还是从三年前开始的?”

宋问道:“我拿到的就三年前的数,再往前就不知道了。依我看来,起码三年前吧。”

唐毅道:“这米价三月前开始异动,我是能明白的。可先前的价格一直挺稳当,看不出有什么啊。”

“这问题就复杂了。稳定,不一定就正常。”宋问抖着腿,骄傲道;“”

他们正说着,一老一少的人从米铺里走出来。

年轻人言语间满是忿忿,锤手道:“这长安城里的人,未免欺人太甚!十八钱的米,就肯九钱收?父亲您卖给他,我们这连本钱也回不了!”

老商户拍拍他肩膀道:“没有办法的事,这次就当长个教训了。”

两人微微偏过身,仔细听着。

年轻人踢了一脚:“这所有米铺都一个价,究竟是谁定的价?怎么如此嚣张!”

“好了。”老商户叹道,“我当这次涨了那么多,这价钱也会涨一些,倒的确是我考虑不周。”

年轻人道:“白费我们从别处收的米,还千里迢迢的赶来。我就说这早稻收割在即,米价上涨如此之快,就是不同寻常,果真是有什么猫腻。这银子,压根就不是留给我们挣的!”

老商户拍了他脑袋一巴掌:“住嘴!做生意总有盈亏,哪有保赚的营生?你要再这样胡说沉不住气,下次就别跟我出来了!”

宋问对着唐毅一挑眉毛。

唐毅不解,跟着一挑眉毛。

年轻人撇撇嘴,赖在门口不愿意走,抓着马匹的缰绳道:“那就不卖了!我们再运回去,好歹还争口气!”

“这做生意的人,永远别和自己过不去。”老商户摇手道,“这口气争着有什么用?你一出长安,他认得你吗?你是和他争气,还是和自己置气?年轻人,做生意,眼光总得要长远些!”

他牵了自己的马往前,回头看还站在原地的青年,不悦道:“过来不来?不过来你就留在长安吧。”

唐毅沉着脸不说话。这是有人故意抬着米价不让下去。

陛下自即位起,并没有过多管过米价。他原本也以为,朝廷是清清白白的,没有插手此事。如今看来,真是他想简单了。

宋问道:“听着是不是觉得太过分?”

唐毅看向她:“你是怎么知道的?什么时候知道的?”

“不外乎如是嘛,否则城外的商户早就蜂拥而来了。事实是,外来的商户并没有暴涨,数量稳定。”宋问道,“只要有聪明的商人在,临近的城郊,米价应当是趋近相同的。既然没有,就说明有别的原因。而最大的原因就是,不赚钱嘛。”

唐毅继续沉思。

宋问站起身,伸了个懒腰道:“我去上早课了。我的学生们现在一定很想念我。”

同是大早,李洵带着李伯昭到宋问家,结果扑了个空。

李伯昭想了想,先送李洵去书院,而后转道去了尚书台。

宋问来到书院,已经有些晚了,晨钟早就敲过。

没有先生在,学生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不知说些什么。见她进来,才迅速坐好。

众学子扬起脸傻笑:“嘿嘿嘿。”

宋问跟着傻笑:“呵呵呵。”

她在台上坐下,然后翘起脚道:“怎样,昨日回去都问过了吗?”

诸学子点头。

宋问掏出花名册道:“来来来,先打分。”

诸位学子一顿哀嚎。

孟为道:“先生,打个商量。我等认错态度良好,能不能稍稍给加个一点分?”

其余学子跟着点头。

宋问抖腿,呵呵笑道:“还觉得不服的,我们可以等一个月再打分。”

孟为燃气一股希望:“那要不我还是再等等?”

众学生也有些动摇。或许会有什么意外呢?

“那一个月后,如果证明我是对的,新课业,一样是零分。”宋问道,“因为你们自欺欺人。有错不去改正,光想着粉饰太平。哪有你们这样做官的?将来还得了?害人害己,”

众学子笑脸一收。

宋问道:“曾经觉得已经快到手了的分数,硬生生从面前剥夺,这感觉怎么样?”

能怎样?

挠心挠肺的疼。

宋问见他们如此,却没放过他们,将册子一扔,端正坐姿,正色道:“心痛吗?可我更是心痛。你们以为我喜欢给你们打零分吗?你们以为一位先生,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犯错吗?嗯?”

第80章 御史大夫

宋问问完, 众生陷入沉默。

“如果可以, 我也希望你们能够反驳我。但是要有理有据的反驳我,而不是理所当然的反驳我。”宋问道, “打零分不是我的目的。拿分数也不是你们的目的?这些分数对你们而言, 又能有意义吗?没有。我只是想借此让你们明白自己的错误, 可你们明白了吗?”

她看着底下, 一干人端坐静默。

宋问拍桌:“我在问你们话!”

诸学子大声答道:“明白了!”

“孟为!”宋问就专门点他, “你错在哪里了?”

孟为捂着头站起来, 试探道:“学生错在……理所当然的反驳您?”

宋问盯着他,手指敲着桌面,等他说下去。

孟为便接着道:“不尊重先生。还有……哦!未经查证便妄下结论!”

他回忆了半天, 终于回忆起宋问说过的忠告:“志……志高身下, 敏事慎言!”

孟为觉得自己说的很好。但是他从宋问的眼神中,看出了一股杀气。他要挨骂了。

宋问看着桌案,叹了口气, 而后摇摇头。

她虽然没说,但满脸都写着失望。

这比她开口骂人训诫, 更叫人难受。学生顿时有些坐立难安。

孟为知道自己嘴笨,于是看向冯文述等人求助。

宋问撑着额头道:“看他做什么?他就能告诉你答案了?”

李洵起身道:“学生自知愚笨有余, 聪慧不知, 总是辜负先生的好意。如此吊儿郎当的,往后也是难当大任。望先生提点。”

宋问手一压,示意他坐下。

“这世间聪慧的人,其实很少。为人师表, 如果学子聪慧,确实是一件很值得开心的事情。可这世间真正愚笨的人也很少。”宋问拿起戒条道,“其实我也不聪慧,我只是比你们知道的多一点而已。论资质,在看看来,你们已经算是聪慧。李洵,冯文述,你们的条件比之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又如何?想学有所成,有比聪慧更重要的事情。”

“‘不恒其德,或承其羞。’一是恒心。”宋问敲着桌子有节奏道,“‘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二是好学。”

宋问:“而我生气,是因为你们没有做到第二点。”

众生惭愧低头。

宋问道:“我就问,我先前说的东西,你们有谁是听懂了的?”

众生摇头。

宋问:“是的,没人听懂,因为我根本还未细讲。里面的门道多了去,我也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我为什么不往下讲?因为你们的表现已经拒绝了我。你们不想听,不想学。不相信的事情,是不可能学好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