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科举辅导师!(251)+番外

“既然犯了错,就应该要补偿。犯了错多大的错,就要多大的补偿。这样才能够记住教训。”宋问冷笑道,“你们这是第一次吗?看我不在,就惹事生非。不是有心向上才学好,而是畏惧我才学好。我不需要,也不接受这样的学子。”

几位小童知道她生气,顿时不敢再说话。

这场景实在是似曾相识,几位现任朝廷官员,莫名觉得他们非常可怜。

宋问拍下扇子:“六个人是吧?今日的功课多抄六遍,去帮后面的李先生打理花坛六天。敷衍了事的,再加一倍,听清楚了吗?”

这惩罚听着好严重,几人却很怕她,不敢有异议,负手点头称是,然后一个接一个的从前门出去。

宋问端起茶看向呆愣的孟为等人:“你们怎么来了。”

“额……”冯文述上前一步,小心问道:“请问,宋先生在吗?”

宋问点头:“在啊。”

孟为小心道:“能请先生出来吗?”

“可以啊。”宋问说,“几年不见,连恩师都不记得了?”

众生沉默片刻,而后一齐惊呼道:“什么?!”

宋问闷哼道:“嗯哼?没人告诉你们,宋先生是女人吗?”

没人说话,表情诡异,仿佛见鬼了一般。

宋问挑眉,哼道:“说吧,都来做什么?找我有什么事?”

几人低头,用眼神交流。互相间全是震撼和不可思议。

这……是做梦?

宋问挑眉,一扇子大力拍桌:“回神!”

众人被震得浑身一颤,终于看向了她。

为首赵恒说:“我如今在礼部……”

宋问摇头道:“礼部?礼部的事情别问我了。机敏一点,多看书,多打交道,多扯皮。内里抠门一点,外处气度一点,就没问题了。”

大梁的外交,没什么好诟病的。

王家小郎上前道:“下官隶属吏部。”

宋问点头说:“吏部,我倒是觉得可以改进科举考试的科目和多样性。灵活性大一些,适用一些,难度再提一些。”

众位学子不禁牙疼。

宋问:“再就是科考的监察审核,这才是科举推行最重要的地方罢。”

轮到了孟为,孟为笑道:“我就过来看看您。”

宋问挥手:“一边去。”

孟为笑容一收,黯然神伤。

梁仲彦:“想问问先生,农作的事情。”

宋问点头说:“江南这边农业较为发达,你可以随我下地多逛逛。这边有个叫牛二的人,他虽然没念过书,但是对作物很有天赋。我与他接出了一些新的抗冻植株,易成活,产量也高。或许,能带到北方种植。”

梁仲彦一时大喜。

“还有一些农作的技巧,你也可以试试。”宋问说,“余杭这边开出了数亩专门实验的田地,你也可以去尝试尝试。”

梁仲彦:“谢先生。”

冯文述上前道:“想问先生户部的事情。”

“哟。”宋问挤眉弄眼,“我就说你适合户部。”

冯文述连声叫苦。

宋问玩笑两句,说道:“户部的事情太宽泛了。经济是一国血脉,错综复杂。快了不行,慢了没用。这个一时不好说,你跟着我再看看吧。”

冯文述匆忙点头。

宋问将头转向丁有铭。这小子从怀里掏出一张纸,笑眯眯的凑过来道:“先生,这是我父亲嘱托我来问您的。想问问你,对水利的事情有什么看法。”

那上面是运河的设计图纸船闸,已经具有二斗门复闸的雏形,

宋问有些吃惊,又觉得工部技术一把手不愧是一把手,点头道:“可以的。很好。”

治理河道,还可以提高运河能力。

“好勒!”丁有铭收起图纸,又说:“先生,我想学算科!”

宋问:“准。”

最后一位还剩李洵。

宋问对李洵道:“你没有什么值得我担心的。在御史台任职,要做到心志坚韧,己身端正。不要过刚,但是也不要圆滑。凡事可以都学一点,对你断案也有好处。不一定就什么时候用上了。你要学的事情其实是最多的。”

李洵:“学生受教。”

众生一起盯着她。尤其是王家小郎,切实震惊了。

有人能三言两语,就结局这些百年难解的谜题吗?这些众臣都要头疼烦恼的问题,在她这里,似乎就是随口一句的事情。

他从来只听说过宋问的名声,却没有亲自讨教过。纵然王义廷对她多有推崇,也是或多或少有些疑虑。看她这样胸有成竹的模样,真的是被惊骇到了。

待她真正授学以后,再看看吧。

其余几位学子,不知该作何感想,却长长舒了口气。

先生还是先生,依旧无所不知,依旧潇洒自在。天地间有能绊倒她的事情吗?似乎没有。

每每觉得自己离她又进一步的时候,才发现先生站在更高的地方,才发现自己路远且长。

为何她就能懂的那么多呢?天底下为何会有宋问这样的人呢?

宋问却没在意他们在想什么,粗略了解几人的需求和问题后,在腹中措辞片刻,开始简单的评价。

宋问敲着扇子道:“其实,为官办事,重要的还是看民。多数人的问题,就是你们的问题。譬如吏部。”

王家小郎挺起胸膛,听她说下去。

宋问说:“科考的问题,并不是最大的问题。科举折射出的还是教育问题。寒门子弟上不了学,或是上学了,得不到教育,学不到更高层的东西,导致寒门子弟考不过官宦子弟。一是朝廷扶持的学院太少了,二是要上学所需的花费太重了。三是科举本身对寒门子弟的不公平录用,让百姓生怯,寒心。而科举招收到的学子,总是不适合各部,不大适合为官,说明科考的内容,和为官所需的技术,大相径庭,并不好。问题知道了,怎么会不知道怎么解决呢?”

王家小郎点头。

宋问:“我知道,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但是,不能因为它难,你们就却步。就算是慢,你们也要让百姓看见你们的努力,才会慢慢进步。改变有时候很慢,有时候却是很快的。我想没有什么,是全大梁百姓都想做,结果却做不成的事情。”

“户部,冯文述同学,你总是不喜欢和数字打交道,但是我告诉你,数字并不枯燥,相反它很精明。因为百姓就是靠这个赚钱的。”宋问说,“你也不要觉得户部做的做好算账就好了,户部要做的是维护。譬如先前米价的事情。百姓感觉不到吗?他们知道,但是能做事的还是你们。”

冯文述正色道:“是。”

宋问挽起袖子激动道:“我给你推荐一个,我希望你们放开夜市。没有夜生活的人生是很悲催的。我保证,夜市开启以后,大梁每年的收入,起码能涨一半。宵禁?宵禁简直惨绝人寰!”

冯文述:“……”

宋问总结道:“如果你们不知道怎么做,只是因为你们还没用心。如果你们真的用心了,只会觉得,天底下多是做不完的事情。我希望你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几人虚心施礼:“谢先生赐教。”

宋问按着扶手站起来道:“走吧,回去。住我家里,我带你们好好学一个月。”

几人抬头。才一个月?!

孟为问:“先生,那我们以后可以来吗?”

“有问题,自然可以来。”宋问说,“但你们终归会独当一面的。”

宋问还收了一位书生做学子,如今就跟着他们一起学习。

岭南的事,其实还是唐霈霖最熟悉。唐霈霖如今不叫唐霈霖,他叫唐禹。偶尔也会过来这边找宋问下棋,找林唯衍惹事。

他出生的时候命里缺水,所以名字里到处是水。现在起了个夏禹治水的名字,好了,看样子是要彻底

宋问说很好。我命由我不由天,他有这份志气,那就继续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