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子心尖宠(121)

作者: 简亦荣 阅读记录

“不是,这不是真的!”袁侍郎心知自己这次完了,却还想垂死挣扎,“这是沈诺岱陷害微臣,桂香是被他派人劫持的,那血书也是假的!”

昭文帝脸黑如墨,坑害他江山的人岂能饶过?他瞥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沈诺岱,“此事事关重大,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会审期间,沈诺岱暂时离开内阁,待在家中不得外出,袁侍郎、秦驸马暂时关押在大理寺,袁侍郎嫡女也一并关押在大理寺,与袁侍郎不得见面,三人分开关押,分头审问,袁侍郎家人不得离开京都。”

早朝结束后,这件事迅速地传遍了京都的大街小巷。

苾棠心急如焚,一时间她都不知道该先去见谁比较好,她想问问萧昱琛这一次舅舅家会不会有危险,可她不知道萧昱琛下了早朝后会去哪里,他可以在六部行走,并不一定会待在某个固定的地方。她也想去舅舅家,问问舅舅到底是怎么回事,她也想去皇宫,见见姨母,让她探一探皇上的口风。

好在,萧昱琛知道她会着急,人虽然没有回来,却派人传了信给她,只说是“无妨”。

既然萧昱琛都这么说了,苾棠的心安了一大半,她想了想,还是决定先去四明街。

沈书嫣和沈书远就知道她会来,一早就等着她呢。沈书远穿了身雨过天青色锦袍,见她匆忙而来,笑着摸了摸她的头,“棠棠别担心,沈家不会有事的。”忌惮沈家势大和通敌卖国之间,昭文帝还是能做出正确抉择的,只不过可能会趁机削弱父亲手中的权利。说起来,父亲并不恋权,他坐上首辅的位子也是因为自身能力,并非苦心经营的结果。

“表哥,那书信——”苾棠紧张地看了看左右,“咱们去书房说吧。”

三人一起去了沈书远的书房,不等苾棠开口,沈书远解释道:“那书信确实是西荣二皇子所写,也确实是袁静珍偷偷夹到我的书里的。”

“嘶——”苾棠抽了口气,“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即便姨母和母亲教了她很多防人的法子,她也绝对没有预料到袁静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表哥多好啊,她为什么要害未来的夫家?要知道这书信要是表哥没有察觉到,让袁侍郎揭发,从表哥的书房搜出来,那沈家可就变成第二个郭家了。

沈书远沉默片刻,“书信是封口的,她也许不知道里面的内容。可是,把不知道写了什么的书信偷偷放到别人的书房,还是让人无法原谅。”

“就算她是被袁侍郎指使,心里多少也能猜到这信是对表哥不利的。”苾棠皱起眉头,“表哥,我也无法原谅她。”

她又看了看沈书嫣,“表姐,不知道这次郭家的冤案能不能一道平了?”

沈书嫣缓缓摇了摇头,“让一个皇帝承认自己曾经昏聩犯下了错误,这个很难。”

沈书远道:“皇上虽然不能承认这点,但是他可以把责任推卸给别人,或者有那机灵懂眼色的,会主动帮皇上承担这个责任,到时候,郭家就有望平冤,郭小将也就不再是朝廷钦犯了。”

“郭小将?”苾棠给表姐使了个眼色,难道表哥已经见过郭星锐了?

沈书嫣一笑,拉着她的手坐下,把自己发现桂香并劫持,哥哥帮忙审问的事讲了一遍,当然,哥哥口述的那段酷刑她跳过了。

“表姐——”苾棠黑白分明的眸子里满是内疚,“你做了这么多事,我却都不知道,也没有帮你的忙。”

沈书嫣纤白的指尖在她鼻子上点了点,“棠棠也经历了很多事啊,棠棠不需要帮我,只要自己平平安安就好了。”

三个人说着话,沈诺岚和姚世南也来了,按理姚世南应该避嫌,可沈诺岱暂时闲赋在家,他可不能让人看轻了自家的大舅子,这是给他撑腰来了。

沈诺岚和姚世南直接去了沈诺岱的书房,苾棠本来也想去看舅舅的,又怕打扰了他们说话,还是和表姐一起去了舅母那里,陪着林氏说了会儿话。

等和父母说过话,苾棠彻底心安了,既然萧昱琛和表哥、父母都说没事,那应该就是没事了,她又马不停蹄地去了坤宁宫,安慰沈皇后,让她不要担心。

“阿灵,你别着急了,肃王、表哥还有我父亲,他们都说没事,沈家会平安的。”沈皇后心中有数,苾棠不用安慰她也很平静,萧玉灵却急得快要哭了。

三公主在屋里转了两圈,“我去找父皇。”

“哎,不行——”苾棠连忙拉住她,“这个时候谁都不能去掺和,除非你有什么切实的证据,求情讲道理就算了,已经交给三司会审了,咱们就别去添乱了,要是找皇上有用,姨母她早就去了。”

萧玉灵脚步一顿,是啊,沈皇后都没去找皇上求情呢。她不安地拉着苾棠的手,“棠棠,我还是很难放心,当初郭将军可是六部尚书、内阁阁老还有父皇亲自审的,不还是出错了吗?!”

苾棠其实也有些担心这一点儿,不过她还是安抚道:“放心吧,你不放心三法司,难道还不放心你三哥?他会随时关注事件进展的,绝对不会让事情恶化到无可挽回的程度。”

提到萧昱琛,萧玉灵倒真的没那么着急了,确实,沈家和三哥是绑在一起的,三哥不会看着沈家覆灭的。

……

袁静珍绝对没有料到自己会进大理寺牢房。

自从放了那两封信,她心里一直有些不安,但是想到锦盒中的平安符和荷包,她又隐隐有种快感。这两种情绪反复折磨着她,一整晚都没睡好。早上起来她也有些心不在焉,想着不知道父亲打算什么时候发难,沈家又会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呢?

没想到早朝后父亲没有露面,倒是来了大理寺的衙役,说是奉旨要将她带到大理寺去关押。

昨天下午才回到家中的弟弟吓得大哭,抱着她的胳膊不让她离开。袁静珍心如擂鼓,面色惨白,只匆匆安慰了弟弟两句就被带走了。

袁侍郎和秦英寿都知道干系重大,不肯招供。袁静珍没有和父亲见面,却不知道事态严重,她想着既然父亲要小小教训一下沈家的事败露了,那就认错好了,沈首辅都闹到大理寺来了,还硬撑着不肯服软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她只瞥了一眼摆着的刑具,就直接招认了袁侍郎让她放书信的事,倒是没有受罪。

至于那封桂香身上的血书,由三法司检查后认为是桂香的亲笔。桂香曾是郭家的仆人,签的是死契,郭家出事后,她被发卖,当初在官府是经过一定手续留有文书的,文书上有桂香的签名。一般不识字的人就是画个十字当作画押,桂香自持识文断字,直接签的是自己的名字。

两相对比,这血书确实是桂香所写。

经仵作仔细查验,桂香身上并无伤痕,只有脖颈上一道勒痕,确系上吊所致。另外,左手手指上有针扎的痕迹,三法司认为那是她为了写血书,故意扎破的。

有了桂香的血书,加上袁静珍的供词,袁侍郎苦熬了十来天的酷刑,最终还是认罪了。

秦英寿咬牙硬撑,却被袁侍郎拉下水,袁侍郎不仅认了自己与西荣二皇子勾连,还把秦英寿与那二皇子的来往也详细说了。当初二皇子为了除掉太子好取而代之,故意将太子行踪告知秦英寿,使得秦英寿以少胜多,灭了太子的五万精兵,太子本人也差点被秦英寿俘获。

和当初郭渊一案相同,虽然本人拒不认罪,三法司还是判了秦英寿通敌卖国。

一般杀人放火的犯人在判了死刑之后,都是秋后勾决问斩,但是这种通敌叛国谋逆不同,不会等到秋后,而是当下处决。袁侍郎和秦英寿是主犯,判腰斩。袁家一众人等判砍头。

袁静珍始终没有见到袁侍郎,她和袁侍郎、秦英寿都是皇上亲口命令单独关押的,也没有见到袁家其他人,包括她的弟弟。这也使得她免了很多苦难,年轻的姑娘关押到牢房,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折磨,可她牵涉到的案情实在太过骇人听闻,三法司会审,听说有时皇上和肃王都会到场,如此,连最凶悍的狱卒都不敢打她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