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娇(361)
大朝日,除去逸亲王梁家一脉,其余官员,像是商量好一样,全改了口风,说皇后是梁家女,太子的外祖家,自然只有梁家。
别说皇家,就是民家,哪有跟着妾家走亲戚的。三纲五常,绝不能坏。
乾武帝瞅着还在哪儿硬撑着的逸亲王等人,只是微微的笑着。与前几次大朝时,那黑如墨简直成了鲜明的对比。
等着逸亲王喊够了,乾武帝转过头来,将柳阁老点了名,喊出来笑问:“联听闻阁老新得贵子?可见阁老老当益壮,不减年少风姿啊。”
柳阁老一张老脸通红,急忙分辨说:“陛下圣明,那小子是乱认,臣与他半分关系没有。”
乾武帝拿着那计客谱笑,不紧不慢地念着:“景元四十七年秋八月十五,户部尚书柳康卫柳大人宿丽娘于伎馆,丽娘于八月只待柳大人一人,九月丽娘经查有孕……”
听着乾武帝不紧不慢的念,柳大人额上满是汗,却也只得强挺着说:“请皇上明鉴,这绝对是栽赃陷害。”
乾武帝笑,说:“是吗?柳大人确定,萧柳不是你的儿子?”
柳阁老点头应说:“肯定不是。”
乾武帝笑指着低下众臣说:“你们可都听着了,柳阁老可亲口说了,萧柳与柳阁老没有半分关系,那么……”
突然的,乾武帝一撂脸子,沉声说:“听说柳阁老府上,三位姨奶奶的弟弟上门,柳阁老竟然不让舅舅进门?”
这个柳阁老倒是不怕,声音里有了底气说:“回陛下话,可能陛下记错了,臣为嫡子。”
正文 454 提点
太子站出来,笑着说:“柳大人可曾读过礼记?”
柳阁老不明所以,但仍是躬身一礼,说:“殿下说笑,这满朝的大臣,哪个没读者礼记呢?”
太子点头,说:“孤看了柳阁老的奏疏,也觉得大人定是读过的。”
说着话,太子从陈忠手拿过一本折子出来,不紧不慢地念说:
“礼记内则有言,父母有婢子若庶子、庶孙甚爱之,父母没,没身敬之不衰。孤觉得深以为然。据孤所查,柳阁老的先父,可是十分宠爱那三位妾室,那么柳阁老身为孝子,不应该以舅礼事之家属?”
看了眼柳阁老,太子沉声说:“若是阁老说不,那可就别怪孤让人去你们阁老府上,将上下人等全拿了口供来,好给柳阁老提个醒。”
柳阁老原以为,与梁家做这个局,太子无论如何也是跳不出去的。
现在虽然只不过对太子名声不好,但他日若是有所图谋的话,完全可以拿太子生母低贱来说,太子难承宗嗣。可没想到,太子剑走偏封,反倒被咬了一口。
柳阁老的汗瞬时全都下来,腿一软,就跪到地上说:
“老臣糊涂,还请陛下、太子殿下恕罪。殿下只梁家一个外家,是老臣昏聩了。”
单从柳阁老要与逸亲王府上联姻,太子与乾武帝就都不打算放过他。
外面有小太监给陈忠使眼色,陈忠出去,一会儿的工夫,便就拿了一本折子上来,躬身说:“陛下,御史台的折子。”
太子在柳阁老耳边,低声说:“阁老一辈子见风使舵,这一次却是看走眼,却也没有后悔药可吃。”
说完,不去看脸色刷白的柳阁老,太子躬身对乾武帝说:
“父皇,儿臣见那萧柳可怜,母亲出身低贱,而父又不详,从小在萧家当成乞丐一样的虐养着。萧家坏了事,他未借过萧家光,求父皇赐他一姓,入个籍,将来大了,考个功名,或为国家栋梁也说不定。”
乾武帝笑说:“我儿慈悲,就赐他完颜,单名一个正字。朕希望他莫要愤恨,行身正直。”
太子躬身道谢:“儿臣代完颜正谢父皇赐名,至于宅地嘛,过些日子再解决吧。”
竟是提也不提丽娘与那杂役宫人的事,也不提太子生母的事情。
乾武帝打开御史台补上来的折子,里面是柳阁老收入与支出不符,卖官鬻爵,为法乱纪等等的事。竟列了有数十条之多。
看着这一条一条,再想着这些天,柳阁老以文官之首,以太子生母的事为攻击点,对乾武帝的大加逼迫,乾武帝简直是气乐了。
乾武帝将折子次给陈忠说:“给沈大人送过去,这事交由刑部、大理、吏部三司会审,沈大人负责在边监察。事情未查清前,柳阁老停职在家,柳府由北衙领一队人看着,不准有人进出,一切供几,由官家提供。”
说完,乾武帝笑了,阴森森地对着柳阁老说:“若阁老的事查证了,那么柳府便就由朕做主,赏给完颜正居住吧。”
柳阁老直到此时,才明白刚刚太子话里的意思,急忙争辩:“陛下,老臣……”
然而不等他说完,早有御前侍卫上来,将柳阁老反剪绑缚着,拉将出去。
逸亲王是想要出声帮衬的,却被梁礼死死的挡住。
等散朝之后,乾武帝在群臣恭送下离开大殿。逸亲王跳脚说:“刚才你干嘛不让本王说话,堂堂首辅,哪儿能说下狱就下狱?”
梁礼看着不远处,不紧不慢迈着稳步的太子,心下凛然。再看自己跟前的逸亲王,那股失望之情,再次油然生起。
将整个梁家,压在这个人身上,真的能行吗?
可是梁太后积威已久,梁家与梁太后、逸亲王的牵扯,对乾武帝之前种种的打压,却是难于撤身!
梁礼只得给逸亲王解释说:
“王爷也知道那是内阁首辅,皇上既然动了,足以说明,柳阁老这是让皇上抓着实罪。殿下此时上去,难不成让皇上当众数落出柳阁老的罪状?皇上动动嘴,若是联系到王爷身上,王爷意欲何为?”
逸亲王有些嘴硬的说:“孤还怕查?就是查了,他敢能将孤如何?”
看着那一脸我无德,但我很光荣的逸亲王,梁礼微微叹息,只得细细给他解释说:
“王爷现今虽然握着京畿兵权,可王爷想过没有,王爷与那底下的将军们,可有多少感情?若王爷镇臂一呼,有几个能抛了身家性命,响应王爷的?”
逸亲王不以为意地说:“将令如山,他们不需要响应认可,只要听命行事即可。”
梁礼只觉得一股子火,压也压不住的从胸腔里往头上顶,指着皇宫说:
“若是抵御外族侵略,他们听命行事,王爷命他们指向皇宫,他们是傻还是怎么的,会乖乖听命?难道他们不知,若成了还行,若是不成,他们便就是乱臣贼子?”
自逸亲王拿了兵符在手,简直是一副志得意满的样,梁礼告诉他多少回,让他对京畿上那帮子将军们,来个恩威并施,可逸亲王却没听进几句。
见此时逸亲王倒是听进去些,梁礼少不得就多说几句:
“殿下安心,京畿统领们平日里就归南衙管,既然太子一系盯住南衙不放,老臣想个法子,让他们连些个不关紧要的事,然后殿下再出面帮他们平了。再好言劝慰,想来这人心,也不是难收的。”
逸亲王点了点头,说:“那就有劳梁大人费心了。”
梁礼少不得再次提点他,说:
“皇上现在重用太子,往日上老臣看着,陛下还有意防着些,但现在却是一心一意的为太子竖立威信。天下士子,虽然无什么实权,但却最是能把握言论的,殿下无事,可多与他们结交结交。”
逸亲王不由得有些嫌弃的说:“一帮子的腐儒,除了那张嘴,能有什么大做为?”
梁礼劝说:“殿下小看他们了。难道殿下没见,历朝历代,但凡出师,不管心里怎么想的,却都要弄个说得出去的理由?”
正文 455 做假
逸亲王不解,说:“与那有什么关系?”
梁礼耐着心解释说:
“太后娘娘整日往东宫送人,又经常派人去引逗太子,不过太子心性坚忍,一直不能成行。太后娘娘如此,也不过是想让世人看着太子昏聩不能承嗣。若是太子实在不堪,而殿下又展现得有人君之风,还怕没人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