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的科举人生(100)+番外
秦灵槐转头看江绯白,“咱们两人?”
“嗯。”
“不带孩子?”
“不带。”
“去赛马?”
“听阿姐的。”
秦灵槐转过身,对着江绯白狠狠的吻下去,“好啊,那就明日,听我的。”
江绯白看着秦灵槐亮晶晶的眼眸,还有娇艳欲滴的唇,心头一动,低声唤:“阿姐。”
秦灵槐一听江绯白的声音,就知道是怎么回事,用手指勾住江绯白的下巴,亲吻一下。“唤我何事?”
江绯白深深的看了秦灵槐一眼,抱着秦灵槐就是一记深深的缠绵的吻,直到两人气喘吁吁,秦灵槐身体有些发软。
江绯白抱紧秦灵槐,在对方耳边轻声说:“阿姐,这是你自找的。”
于是抱起人往床榻边走去,边走,秦灵槐在江绯白耳边轻声说:“安哥儿,最近想我了吗?”
江绯白感到耳边一阵热流,一直延续到心底,让他的心砰砰跳个不停,他调整了抱着秦灵槐的姿势。
低头就吻下去,边吻边往床榻边走,含糊的说:“阿姐,看来确实是我比较想你。”
然后将人放在床上,顺手放下床幔,一路行来,唇都没离开秦灵槐的唇。
秦灵槐的手在江绯白的身上随意地乱摸,含含糊糊的说:“不,阿姐也想你了。”
江绯白听到满意的答案,眼眸变得幽深,手下动作不停,嘴里含糊不清道:“那让弟弟看看阿姐近来可有进步!”
秦灵槐不甘示弱,不一会儿两人便坦陈相见,江绯白抚摸着自家媳妇儿的一头秀发,在她耳边低喃:“阿姐,你真美。”
秦灵槐觉得自己要被这个做什么事都稳重的丈夫折磨死了,也不多话,抱着江绯白的脖子,一个翻身就到了上面,秀发凌乱,眼波流转。
“你不动那我就不客气了!”
江绯白挑挑眉,拉着秦灵槐的胳膊,一个巧劲儿,就让秦灵槐坐在自己腿上,搂着自家媳妇儿的腰,咬耳朵:“阿姐,今天怎么能让你劳累呢,还是我来吧。”
说完,就是一个深沉的缠绵的长吻。
两人大白天在房间里不出来,乐语几人将人远远的打发出去,留了两人红着脸守在院子门口,不让人进去。
直到两个时辰后,天色渐暗,两人手牵手打扮一新,从院里走出,江绯白精神奕奕的问江明:“少爷可回来了?”
“回大人,还未,可要人去接?”
“不用了,我与阿姐闲来无事,去看看吧,告诉老夫人,我们稍后就回。”江绯白吩咐道。
然后与秦灵槐相视一笑,牵着手去了将军府。
在将军府见到自家儿子的时候,江绯白有点不知道怎么和萧将军开口,毕竟将军府专门留给两个孩子玩耍的院子里,那些在泥地里滚过的下人苦哈哈的表情,不是他想忽视就能忽视的。
萧将军无所谓的说:“多大的事,这里哪个人没有在军营里摸爬滚打,不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好手,你小子就是不够大气。”
“他们能陪着两个孩子玩,那是真的把两孩子当自家的孩子疼爱的,偏你就是见外。”
江绯白挠挠后脑勺,带着秦灵槐给太上皇见礼,见着他老人家没有透露身份的意思,只能尴尬的对秦灵槐说:
“灵槐,这是,萧家大伯,是大将军的堂兄。”
秦灵槐眼眸一闪,行了蹲礼,“灵槐见过萧家大伯。”
然后对太上皇介绍说:“这是小侄的内人,叫灵槐。”
双方认识完毕,秦灵槐得了一块珍贵的玉佩作为见面礼,回家后秦灵槐指指头顶问江绯白:“是那位?”
江绯白点头。
两人没在这方面多说什么,带着孩子和刘氏一起,开开心心的吃了晚饭,商量着明天刘氏去庄子里要带的东西,以及江绯白和秦灵槐明日要去玩耍,把孩子用什么借口交给将军府带。
最近兴庆府讨论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各家孩子在定北书院读书的人家,收到了期中测评后,要开家长会的帖子。
要说现在,大家族也就一两个不受重视的孩子在定北书院读书,刚开始是为了不得罪江绯白才送不成器的孩子进去。
后来发现书院的厉害之处,想把自家优秀的孩子也送进书院,可人家每年的招收名额有限,开学后就不收了。
之后就想到了用自己优秀子弟换在书院里那个不成器的孩子的办法,可是人家书院说了,谁家要是用这种昏招,以后他们家的孩子,一个都别想进书院。
毕竟书院不是你家的,不是你说换谁就换谁的。
现在书院已经实行入学考试制度了,只有通过了书院的统一入学考试,才能进入书院,这让那些没有提前把孩子送进去的人家好生后悔。
倒是兴庆府平日里没有机会读书的穷苦人家的孩子,有好些被先生看中,带进书院读书了。
想当初,书院说要在兴庆府招收一批新的学生,不收束脩,管吃管住,每月还有一千文书院币可以拿。
最关键的是书院的红烧肉,糖醋排骨只要三文或者五文,就有好大的一份,每月的休息日,还可以带一份回家。
当时所有人都觉得是书院找不到人,才做这么丢面子的事情,还明里暗里好一顿嘲讽江大人,这是往家里捡孩子的心软毛病又犯了。
但是穷人家不这么想啊,家里孩子本来就多的养不起了,带去让书院看看,万一有看上的。
就算学不到什么东西,但是孩子不会饿死不是,也算是给自家免费养个孩子了。因此有好多人带自家孩子去书院面试。
还真挑到不少好苗子,不到两个月,那些孩子穿着干干净净的书院学子统一的青色衣服,脸上也因为良好的营养,养出了肉。
行动间自有一种风华,和往日邻里一起玩泥巴的孩子有了天壤之别,不仅带回家书院的特色食品,惹得一年到头见不到肉的邻居羡慕。
还从衣兜里拿出几十文钱交到母亲手里,说那是自己在书院里帮先生整理资料,还有帮同学完善计划,书院奖励自己的。
还说知州家的公子也是和他们一样,需要干活获得学分的,就是自己做的事太小了,获得的奖励也少,有个学长上月获得了三十两的奖励。
这话一出,整个邻里间就炸锅了,他们不信也得信,没看王二狗家那小子,现在说话都温声细语的,和隔壁一起长大的孩子完全两个样。
再说了,要是他说的话是假的,那脸上长出的肉还能有假不成?气色是白里透红的健康,身上穿着邻居平日穿不起的青色衣服。
要知道农人为了方便,也为了节约成本,一般都是用的深色或者黑色布料。再有那几十文钱,可都是货真价实的。
乡下孩子也就是过年了大人给两个铜板意思一下,大部分家长都是年三十给了,初一早上就用:娘给你保存着免得丢了,这种理由收回。
就是王二狗家现在也不一定能拿出那么一大把崭新的铜板吧。
在那批孩子回到家后,就不断有人到书院打听,想把自家孩子送去书院读书,显而易见的好处,不占便宜谁心里都不甘啊。
但是显然,人书院这会儿又不需要在招收学生了,这让很多人后悔的捶胸顿足的。
因此,这次书院第一开这个家长会,是很多平民家几辈子以来第一次收到制作精美的帖子。
而那些富裕的人家,也从没听过什么家长会,因此,大家一番打听,说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等自家孩子回家,一问,孩子就说,他也是第一次听说,按时参加就是了,到时候自然就知道了。
于是,等到这一日,众人依照书院帖子上写的时间,穿着体面,打扮一新,家里能来的人,都早早的到了书院的门口。
然后,书院的学生会组织人引导他们到了家长的所在区域,按照他们孩子的班级,带领他们到了指定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