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的科举人生(66)+番外
说着转身就走,走了几步,转身回来,对大家说:“我已经想好一个书院的校训,你们也应该想一个你们之间的座右铭。”
说着一挑眉毛道:“比如: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或者我们不是傻蛋。在或者除了我其他人都是傻子之类的,就给你们半个月时间吧,与你们的学生会一起交给先生检阅。”
众学生听完先生的话之后炯炯有神的样子,就不提了,反正从今天开始,痛并快乐的书院生活,正式开始了。
这天早上,书院所有先生都在羽书先生的办公室,羽书先生摸着花白的胡子说:“今日是我定北书院真正意义上的开学典礼以及考试,说不定千百年后,定北书院壮大,今日就是载入史册的一刻了。”
众人听罢,哈哈大笑起来,江绯白这时走进来,对大家拱手行礼道:“都已经准备好,以后,大家同心协力了。”
在书院里,江绯白就是书院的先生,是学生口中的江夫子,这里没有江大人。
先生穿着和学生同色的衣衫,只不过款式更为显得大气,现在,大家一起站在刚修建完工不久的定北书院刚进门的空地上,空地上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被红布包裹着。
今天,全书院的先生和学生,以及所有仆役都在场,就等羽书先生揭下这块红布,露出里面的真面目了。
大家都知道,这块巨石,是江绯白半月前,就命人搬移过来的,以后就是书院的校训了,就在众人凝神细思的时候,有先生高声喊道:“吉时到。”
然后,众人就看到羽书先生一个转身,使劲儿一扯,红布自然垂落,露在众人眼前的是古朴苍劲的隶书:气有浩然,学无止尽。
这是秦长生听了江绯白的请求后,请自己那个已经年过百岁的爷爷,也就是秦家崛起的根源,秦大儒亲笔书写。
别看那老爷子平日里颤颤巍巍的,但是一拿起笔,真没几个人敢说手底下的功夫能与之相比的,就江绯白那自鸣得意的字,在这几个字面前,是真的没眼看的。
当时江绯白在几个先生面前打开信纸,看到里面的字时,几乎所有人都受到了震动,还有人当场直呼学问有了新的灵感,就闭关去了,今天好不容易才被挖出来。
现在,在场的人,几乎都受到了同样的震动,心里的震撼都快要压不住了,不过,他们马上就激动不起来了。
在书院众人的见证下,揭开了书院校训的真面目,然后放了一串鞭炮,也没有什么长篇大论的演讲,因为有这几个字,什么话都显得苍白无力。
第62章 收获
然后,羽书先生就来了一句:“定北书院,第一届分班考试现在开始。”
众学生就跟着先生走进里面院子,院子的空地上,已经整齐的放好了桌椅,这都是新建的学生会组织人搬放的,现在,大家都坐在写有自己名字的桌子旁。
试卷分发,有人点上一炷香,考试时间共一个半时辰,江绯白坐在上面,看着下面的学生,有镇定自若的,有抓耳挠腮的,有交头接耳被先生发现警告的,和自己上学那会儿几乎没差别。
江绯白分神的想着,男子这边好办,可是女子那边,年龄渐渐大了,这时代,还是避讳一些好,想到自己让秦二和曲舟歌几人在京城找几个愿意来这边的女先生,被骂的事,就有些头疼。
本来,这时代,能做女先生的女子,大都是因为什么事被耽误了,后来一直没嫁人,或者嫁人后生活的不好,与夫家合离的,前提还要是,这些女子都是曾经饱读诗书的。
谁没事会不远千里,跑来北疆这穷乡僻壤,除非是真的走投无路了。再者,这边的世道也不太平,一个单身女子,千里迢迢的赶路,不说危险,就是路上有点小病小痛的,没人照应,随时都有可能丢掉性命。
江绯白也知道,确实有些难为人了,头疼的揉揉眉心,永远没有个能彻底歇着的时候,自己为什么要来书院,很大的原因,就是城中很多人看到了书院的优势,又觉得书院不是他们心中正规书院的样子,想往里塞人,又不想塞最好的,什么歪瓜裂枣的都想打发到这里来,江绯白才躲到这里不出去的,毕竟书院现在除了休沐日,外人一律不许进入,守门的大汉可不是只会吃饭的家伙。
江绯白想着,这次分班完成之后,就可以去东山村再躲一个月,到那时,书院彻底稳定下来,来多少纨绔,都可以在文夫子的军棍下讨生活了,这世上就没有真正的傻子,给他提供一个适合的平台,还是有很大可能会发光发热的。
就怕书院现在不稳定,来一群纨绔,把这群没见过市面的臭小子带到阴沟里,让自己近一年的心血付之东流,那可是要被气死的。
时辰到了,小厮敲了三声铜锣,有人干脆放下手里的笔,有人挣扎着在先生过来之前,在写一个字,江绯白等到考卷全部收起来时,对众人说:“接下来两天,先生们要批改卷子,书院就由你们自己管理,留下几人帮先生整理分数,现在散了。”
之后的两天,江绯白观察了一下,书院里的这群小子,还是很会趋利避害的,推选出了沈映康为学生会的会长。至于他们分工明确的,学着衙门制定了几个部门,江绯白看着还挺像那么回事儿的。
就算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他也没说,要是什么都吃现成的,以后还怎么解决问题,还是自己慢慢发现并改进,才能真正的像回事,这里就是一个外面社会的缩影,怎么生活,都得看自己的选择。
江绯白也放心的把书院每月生活所需的银子,就那么交给这些学生管理,其实大概都有个定数,至于他们让同窗吃到嘴里的是物美价廉的饭食,还是高价所得的平常蔬菜。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在江绯白看来,要交接,就得交接的干净,所以书院的衣食住行,包括笔墨纸砚,生活用度,桌椅板凳,教具添加等等所有的银钱,都一次性交接清楚,剩下的就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
山下的人也没有胆子大到去江家书院坑钱财的,就看看这群小子,能怎么最大限度的利用这笔钱了。
顺带看看这些人第一次接触这么一大笔钱财,都是什么反应,及早做好防范才是正当。
等到两天时间一到,结果出来,江绯白告诉几位先生,可以准备去东山县了,然后他去兴庆府组织一众官员,通知兴庆府有头有脸的人家,顺带接上几位先生,慢悠悠的到东山村的时候,康乐县令吴启年已经在东山村做好准备了。
就等着众位大人一到,开始动手挖土豆,现在,吴启年对江绯白的佩服,已经是滔滔江水不能比拟,他月前担心土豆的产量没有江大人预期的好,毕竟是之前从未见过的新品种。
江绯白正好来康乐县视察,几人找了东山村的村长,带着几个看守田地的村民,随便找了块土地,就动手挖了一铲子下去。
好家伙,当时那块下等田地,估计都有七八石的收入,江大人还一个劲儿的说什么,差的远呢,打那天起,吴启年就觉得江大人是自己仕途上的贵人。
当然,东山村的村长,已经把江绯白这个败家子,当做他们东山村的活菩萨了,这次要是丰收了,他已经私底下和族老商量好了,要给江大人立生祠。
幸好江绯白不知道,要是知道一个活人,还是自己,在庙里吃香火,不瘆得慌才怪呢。
一众人浩浩荡荡的到了东山村的地头,东山村是真的占地面积大,人口也多,这些年,被逼的没办法,连小山头都开垦了,江绯白当时也没放过,就让人在山头也种上了土豆。那地,一看就稀薄的可怕,外行人都看的出,只是在荒山上种了点东西。
现在,兴庆府的大小官员,以及乡绅还有将军府放参将和书院的先生,要在这里见证江大人是如何败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