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20)
东宫冷落,李昈被关了三个月。朝中拥护太子的党派如履薄冰苦不堪言,拥护李言的大臣如履平地春风得意。
若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首先要会的就是如何春风化雨,让众人深信不疑虔诚地俯首称臣。这个道理李昈不懂,但李言游刃有余。
第17章 运筹
李言废除新政,重新颁布了几道法令。削减赋税,兴建水利工程,平均公田,废除无用多余的官职。厚农桑,修武备,厉行法治。人民的生活渐渐富裕,国力渐渐昌盛。百姓和官员们纷纷爱戴李言,皇帝也宠信,赞不绝口。
林泽和李玥向皇帝表明心意后,皇帝大喜。立即为二人赐婚,两个月后就是大喜的日子。
是夜,李言和苏瑜喝完喜酒回宫。正逢街会,李言拉着苏瑜兴致勃勃地逛街会。
李言紧紧地牵着苏瑜,看到一个卖棉花糖的摊贩,指着对苏瑜说:“我要吃。”
苏瑜牵着他走到摊贩前,“请给我来一根。”
李言拿着棉花糖咬了一口,“好甜。”说完递到苏瑜嘴边。
苏瑜没有犹豫,咬了一大口。没等李言问他味道如何,捏了一下李言的手,柔声说道。
“甜的。”
李言窃喜,乐呵呵地看着他,眼里噙着一汪春水。
“可不就是甜的。”
三月后,李昈终于放出来了。正值皇帝生辰,李昈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也为了让皇帝消气,殷切地求皇帝让他来筹办庆典。李言没有和他抢,皇帝同意了。
为了隆重地给皇帝贺寿,李昈废寝忘食地忙活了一个月。为了重夺皇帝的信任和喜爱,只有好好利用这次圣辰庆典翻身。福国利民,莫过于天降祥兆。
这日,李昈带领皇帝一行人游赏建好的玉湖雪山。亭台楼阁,歌舞戏曲,皇帝龙颜大悦,全都赏赐了一遍。
看的差不多了,李昈突然跪下,郑重其事道:“父皇洪福齐天,心怀百姓,上苍也被父皇的怜悯而感化。今日父皇寿辰,特降祥瑞福佑父皇和大芜。”
皇帝诧异,李昈领着他们前往花园假山。
苏瑜不解地看着李言,不知李昈的葫芦里买的是什么药。李言意味深长地看好戏般地回看了苏瑜,轻声笑了一下。
李昈指着假山上飞来一群蜜蜂停在石壁上,越来越多,石壁上的图案渐渐显现,竟是一条祥龙。
李昈跪着给皇帝磕了一个头,“蜜蜂辛勤,恩泽百姓,是有福之兽。上苍一定是嘱咐他们今日特来祝贺父皇福泽绵长,国家安泰。”皇帝欣喜若狂,称赞李昈。
突然,又来了一群蜜蜂比扒在石壁上的一群要大,蜂拥而至,形成了一只貔貅,脚踏祥龙,甚是凶猛。皇帝盯着石壁上的“祥瑞”久久不说话,李昈大惊失色,跪地磕头解释。皇帝没有说话没有发怒,脸色铁青若有所思地离去。完了,这下完了,李昈面如死灰。
一群人离开后,李言看了一眼苏瑜再看了一眼石壁,苏瑜会意,走向石壁。李昈跪在地上好久才起身,腿脚都麻了,身体歪歪扭扭地走着。见李言还在前面气定神闲地赏花,又像是在故意等他,气急败坏地赶过去指着李言。
“是你!”李昈大怒。
李言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一脸无辜地看着李昈狼狈的样子,“什么是我?”
“是你!一定是你!是你陷害我!”李昈气的话也说不利索。
“太子殿下有何证据?”李言凑近眼前的花嗅着,看也不看李昈。
“就算没有证据我也知道是你!除了你,还能有谁!”李昈身形摇晃,酸麻的双腿支撑不起被愤怒填充的身体。
李言挑着好看的花慢慢摘着,缓缓说道:“是我如何,不是我又如何。父皇已经对你心灰意冷大失所望,说不定现在回去是在想怎么写诏书呢。”
“胡说!你胡说!我是太子,父皇一定是信任我的。我要向父皇澄清,向他说是你陷害我!”李昈指着李言的手在颤抖。
“太子殿下还是别白费力气了,如今在父皇心里,谦逊能干的是谁,跋扈专断的是谁,太子殿下心下难道不清楚吗?”李言捧着手里刚摘下的花精心地挑着,还是看也不看李昈一眼。
李昈恼羞成怒,“你是何居心!”
“我想问问太子殿下跪在地上两三个时辰滋味如何?我无何居心,只是看着太子殿下记性不大好,帮太子好好回忆回忆往事。”
李言继续摘着花,“先是栽赃,再是陷害。这个路子,太子殿下可还熟悉?”
李昈答不上来,被说的哑口无言,暴跳如雷,“你!你!你给我等着!!!”
“我可以等,等父皇完全对你失望,等文武百官联名上奏,等着东宫凋敝。盛衰无常啊,太子殿下可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李言抽出一枝花举起来看着,“风水轮流转,不知太子殿下有没有那个耐心和我一起等,看这风水会转到哪边呢。”说完将那支花递到李昈面前。
李昈抡起手臂打掉李言手里的花,头也不回地离去。
李言冷哼一声,继续兴致勃勃地摘着他的花。皇帝寿辰,栽种的花必是品种优良,可要好好挑一些回去,不能浪费了。
天色渐晚,李言手里捧着一大堆杂七杂八的花,举到苏瑜眼前,“好看吗?”
“好看。”苏瑜微笑着点点头,“石壁上的蜂蜜我都擦干净了,你和他的蜜蜂我也都赶走了。”
李言漫不经心地点点头,挑出手里一朵雏菊,插在苏瑜鬓角,“这样才好看!”
苏瑜看着他甜甜地笑着,无奈地苦笑着摇摇头。
太子称病一直没有上朝,皇帝也不在意,大臣们更不在意。
这日祁国遣使者送来邀函,祁国太子大婚。邀请芜国赴宴,皇帝李轩派李言前去。
祁国太子大婚,皇帝江仪甚是高兴重视,宴请百官,还特地邀请芜国羌国。大婚这日,人人都兴高采烈,饮酒助兴。
宴席结束,李言和苏瑜坐着马车回到住处。路过一座府邸,看见一个小孩坐在门口摆弄着手里的风筝,垂头丧气,怏怏不乐。
“先生稍等,我去看看。”李言放下帘子,起身下了马车,走到那小孩身边坐下。
“你为何坐在这里唉声叹气?”李言看着身边的人,这小孩看着比他小两三岁,面容姣好,身体瘦弱。
这小孩也不答话,只是看着手里的风筝。今日太子大婚,他不想凑热闹,只想在家里放风筝,可是风筝放不起来。
李言也低头看了风筝一眼,心下了然。
“这样做是错的,放不起来。”李言接过小孩手里的风筝,仔细查看。
小孩正欲生气夺过风筝,但看见李言一本正经地摆弄修理,他也细细地看着。小孩看看风筝又看看李言,这位哥哥生得好看,眼睛大大的,肤白胜雪,发丝如墨。虽是男子,却如花似玉,看着让人觉得亲近欢喜。
李言低头认真地拆骨架装骨架,“有没有针线和多余的骨架?”
“有,我去拿!”小孩屁颠屁颠地跑回府了拿来家当。
李言接过东西卖力地修整,半晌,李言举起风筝仔细检查着。长舒一口气,终于修好了。
“好了,拿去吧。”李言得意洋洋地笑着给小孩。
小孩接过风筝喜笑颜开但仍是坐在地上细细看着风筝,李言不解。转念一想,一个人怎么放风筝呀。
“哥哥陪你放,你会放吗?”李言轻声地说着。
小孩委屈又无辜地摇摇头,李言苦笑,“你拿着线和风筝在前面等着,我说放你就卖命地跑,听懂了吗?”李言摸摸小孩的头,小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准备好了,我要放了,三!二!一!放!”李言在后面托着风筝扔向天空。
小孩奋力跑着,风筝迎风直上。小孩可高兴了,乐呵呵地笑着。
李言也笑着,看他玩得这么开心,心里也高兴。正准备回马车,小孩叫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