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蜜宠:山里汉的小青梅(195)
以后,镇上的家具卖多少钱,怎么卖,只能她说了算,再也没有人能用价格来打压她了。
……
赵显的铺子也被姚鲜花买下来了。
赵显的铺子本来就不赚钱,被买下来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叫他天天守着铺子,那还不如拿十两银子干别的呢。
再说,李盈儿又怀孕了,怀孕之后就不能碰她,他憋得慌,而家里的丁香又天天催他回来,他还更乐意回去呢。
收拾东西走那天,李盈儿气得直骂赵显没用。
第477章 姚鲜肉开学
赵显不服气:“当初我就说了不去,不惹那姚鲜花,你非要我跟着去掺和,现在惹恼了姚鲜花,你还怪起我来了?”
“你……”李盈儿自是无话可说。
她早就知道自己不如姚鲜花了,还要让赵显去跟陈天来干,那不是自找的吗?
她自知理亏,也不吵了,只得收拾包袱跟赵显回村。
走之前,她还看了一眼这铺子。
住久了,总是不舍的,虽然一直赚不到钱,可是有一间铺子在这里,总比回村里天天干农活强。
唉!
……
陈天来这一躺,又躺了半个月。
这段时间他不说话,手下也不敢跟他说话,更不敢跟他汇报外面的动静。
等他终于能起床了,出去走了一圈,才知道姚鲜花的生意又做大了,不止拿他的架床赚了钱,还几乎把镇上所有的木工坊都收买了。
他又是一阵气。
可毕竟气得多了,也知道姚鲜花的厉害,这回他却是没有吐血了。
他在手下的搀扶下,又在镇上走了一圈,期间路过姚鲜花的铺子。
姚鲜花正坐在柜台前算账,头微微低着,葱段般的手指在算盘上快速地拨着,样子看着又美又秀气。
他对她,越发地又爱又恨了。
……
几场风雨过后,天气渐渐转凉了,秋天到了。
姚鲜肉也到去县里读书的时候了。
姚鲜花提前跟姚鲜肉说了,上学的时候他们全家人都送他去,顺便带爹娘也去城里逛逛,见见世面。
但就在开学的两天前,梁文才找到姚鲜花。
梁文才告诉姚鲜花:“鲜花姐,过两天我跟鲜肉不是要去县城的书院报到吗?我爹专门雇了一条船,船上还有很多位置,不如你让鲜肉跟我们一块儿去,也好省了你们等船,还要跟那么多人挤一块儿。”
姚鲜花想想也是。
虽然以前她一开始不喜欢梁文才,但是后来的梁文才的态度还不错,上回又到家里来帮他们割禾,他一个书呆子愣是在大日头下熬了两天,也是难为他了。
于是,她便答应了梁文才,说可以大家一块去。
那天一早,姚鲜花一家,加上裴宝山,以及梁文才一家都在镇上的码头集合了。
梁叔跟张叔比较熟,特意跟张叔雇了一条船,容纳两家人绰绰有余。
梁文莲见裴宝山一块跟来,自然高兴,而梁文才见了姚鲜花,同样非常高兴,姚鲜花肯坐他的船,说明她已经不讨厌他,把他当成朋友了吧。
姚铁树和王牡丹两人都是典型的乡下人,出远门都担心儿女饿,于是就像上回姚鲜花要进城一样,专门煮了不少鸡蛋。
见到梁家的人,王牡丹就把煮好的鸡蛋拿出来,想分给梁家的人吃。
但梁家的人刚吃完早饭,自然是不饿的,便都婉拒了。
姚鲜花笑道:“娘,我就说吧,哪有人出远门总担心吃不饱的?等会到了县城你就知道了,县里全是吃的东西,到时候您想吃啥就吃啥。”
梁文莲看着王牡丹手中的鸡蛋,眼神里有些鄙夷。
……
第478章 土包子爹娘
姚铁树和王牡丹都是第一次坐船,两人显得挺紧张的,船开之后没多久,王牡丹还有些晕船,姚鲜花姐弟俩就一直在照顾王牡丹。
也幸好船上有一些晕船的药膏,梁叔拿了一些给王牡丹敷在额头上,王牡丹便不至于吐,只在船上静静地坐着。
梁叔梁婶两口子一向心善又好客,见王牡丹不舒服,两人也表达了关心。
不过,他们此去是送梁文才和姚鲜肉到县里读书的,是一件喜事,所以船上的气氛总体还说是比较欢乐的。
下了船,到了县里的码头后,姚鲜花和裴宝山立刻去雇两辆马车。
既然船是梁叔负责找的,那姚鲜花认为自己理所应当要负责马车的钱,这样才两不相欠。
两车马车,每一家坐一辆。
王牡丹离开了船后,头便不晕了,县里的马路又都是平的,坐上去也不颠簸,姚鲜花又把车里的帘子挂上去,秋风吹进来,王牡丹便开始神清气爽起来。
王牡丹和姚铁树都是第一次进城,马车越接近闹市,他们俩就越兴奋,趴在车窗上,恨不得把整个脑袋伸出窗外:
“花儿,你看,那边卖的什么?”姚铁树指着一处摊档问。
“那是琵琶,唱歌用的,”姚鲜花道:“有了琵琶伴奏,可以让唱歌变得更好听。”
王牡丹亦指着一处铺子道:“花儿你看,他们卖的是茶水吗?怎么有不同的颜色?”
姚鲜花笑道:“那不是茶水,是渴水,就是蔬菜瓜果榨出来的汁。”
姚鲜花以前不知道这个时代有饮料,也是上次进城才知道的,这个时代的人把饮料果汁都称为“渴水”。
总之,不管姚铁树和王牡丹俩人对什么好奇,姚鲜花都可以很耐心地解释。
……
梁家的马车跟在后面,梁文莲亦撩起车上的帘子,看到前面的姚鲜花和姚铁树伸出个头去,不时兴奋地说着什么,她心里不由地又涌上一阵鄙夷。
虽然前段时间去他们家里帮割禾,知道这两口是地地道道的乡下人,可当时在乡下,加上这两口子又好客,她倒是没有这种感觉。
现在进了城,跟城里人一对比起来,姚铁树和王牡丹的土气立刻都显示出来了,他们那种没有见过世面的样子,让梁文莲觉得非常尴尬。
幸好她没有跟他们一辆马车。
梁文莲又看了一眼自己的父母,她的父母来过县城多次了,有时候还会在城里住一段时间,若是钱赚得更多一些,他们还打算在县城里面买一个院子,好将来用来颐养天年呢。
自己的父母说不上有多贵气,可比起王牡丹他们来,不知上了多少个档次。
梁文莲不禁又想到裴宝山。
裴宝山面对姚家这两个土包子一样的岳父岳母,难道他就不嫌弃的吗?
……
过了闹市,又往县城东边走了一段,几乎到了县郊,才看到了一座绿树环绕的庄严的大宅子,大宅子的门口写着:青山书院。
这里便是县城里面的书院了,凡是通过了童试便是秀才生员,就可以在这青山书院继续读书。至于读多少年,就要看他们的造化了,有些读个三五年就可以考中举人了,有些读个七八年也不一定考得上。
第479章 青山书院
当今朝廷重视读书,凡是过了童试的,都会每年补贴五两银子让他们安心读书,但是期限只有五年,五年内再考不上,就要自己负担读书的费用了。
那天恰好是书院报名的时间,书院外面停了好些马车,也有像姚鲜花和梁文才这样,是第一次来的。
考中了秀才,就跟现代考上了重点高中一样,父母们感到骄傲,所以有条件的都会亲自送孩子过来。
因此,现在的青山书院,竟是家属比学生还多。
书院外面有两个负责登记的教书先生,以及十几个年纪比较大的学生,登记之后,就由老学生们领着新学生们去寝室放东西。
负责带姚钱肉和梁文才的是一个叫候远水的学生,他已经在这里读了两年书了,对书院的一切都很熟悉了。
梁文才和姚鲜肉二人到了这里就特别兴奋了,话也比较多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