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是个妻管严(421)+番外
他知道和珅跟谢振定之间有小小的恩怨,也曾听谢振定提起,却没想到会有如今的后果。
当下王杰直接去找了和珅,要学政那边将谢振定的答卷拿出来看。
和珅哪里能答应他?王杰说什么他就做什么,哪里来的那么大的面子?更何况,谢振定的答卷的确很厉害,和珅看了也佩服,这人是个有才的,可万万不该得罪了他。
和珅看着满脸怒气的王杰,只笑说道:“我和珅便是小人,这金榜已经放过了,哪里有重查的规矩呢?谁不知道这作答还要看主考官跟阅卷官的口味,他自己时运不齐,这一年没遇到合适的,再过三年来应当是合适的。”
也就是说,一次没考上,让他第二次来,第二次来和珅兴许就不为难他了。
王杰今日并不是来跟和珅吵架的,他强压了怒气,问他:“和珅,你到底给不给重查答卷?”
难道要他眼睁睁看着谢振定这样落榜?难保不是下一个连霜城!
他还不清楚吗?十年寒窗,哪里是那么容易的?多少个日日夜夜春秋,不都为了金榜题名的那一刻吗?和珅也不是没参加过科举的,这里面是个什么门道和心思,他哪里能不清楚?可是清楚,却还要坑害一个小辈,哪里是个军机大臣的作风?这样睚眦必报,分明是因私废公了。
王杰的愤怒,是显而易见的。
和珅知道自己这做得不对,但他喜欢,千金难买爷高兴,和珅今儿还就高兴了,不答应了。
和珅固然受过当年科举里那些个人作弊的苦,可那时候阻拦他的是傅恒那一家子。到底是谁坑了谁还不一定呢,那用了他试卷的人现在怕早就不知道被打到哪个地方去了。他和珅虽然是被算计的,可反算计出去的也是他。
人在面对这样的不公平的时候并非是全无反抗之力的,怪只怪谢振定太弱。
“你让他恨我就恨我,左右你也找不见证据的,空口说白话便罢了。我和珅当朝一品大员,军机大臣,皇上的心腹,怎么会这样没肚量跟个小子计较?怕是王杰大人您说出去也没人信的。”
他这样的话,无疑让王杰冷了脸。
冯霜止听说王杰找上府来了,很是惊讶,听人说两个人在前面有了争执,便叫人去探,让周曲去找了消息,哪里想到周曲刚刚过去,便瞧见王杰从里面出来。
周曲连忙找了机会,拉住了王杰,笑问道:“王大人怎么这么快便出来了?”
王杰方才与和珅相谈不愉快,只冷笑一声,道:“你也别问我了,只告诉你家夫人,我王杰有自己的原则,有的事情不能越过界,即便是当初她帮了我,却不能要我做昧良心的事。说王杰恩将仇报也好,忘恩负义也罢,都不管了,周先生还是回去了吧。”
周曲万没想到事情已经严重到这种地步,回去找人回了冯霜止,冯霜止听了也只能叹气。
这王杰是个犟脾气,这一回怕是真的要出事了。
和珅却懒得理会,到了他这个地步,即便出事也能随便找个替罪羊,更何况在知道王杰要找上门来的时候他就做好了安排。
只要旁的人都一口咬定谢振定的答卷不对他们的口味便好,一篇文章,好的能说成是坏的,坏的更能够说成是好的,全凭借着众人嘴巴说出一朵花来。
王杰的确去告状了,甚至告到了御前去,可现在的乾隆只将事情甩给了永琰,永琰最擅长的是和稀泥。现在他还依仗着和珅,处理了和珅要得罪和珅,使自己失去阻力,可真要包庇着和珅,又无疑会失了王杰这样的能臣干吏的心。
这一下,难办的人倒一下成了永琰。
只是最后福康安给永琰出了个高招,他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谢振定平日里写过的一些诗词,要永琰趁机给了皇上看,若是皇上看对了演眼缘,再说别的事情就简单了。
永琰在接受了福康安给他的建议的同时几乎就知道了,福康安跟和珅之间还是掐得厉害。
毕竟一山不容二虎,这朝廷里有一个福康安就够了,没必要多一个和珅,甚至也没必要有王杰。只是王杰毕竟不好除,也不容易逮住把柄,这王杰太干净,只让人束手无策。
和珅的话,就容易多了。
永琰用了这个办法,在乾隆闲暇时候让吴书来随便将这谢振定写的东西给乾隆呈上去了,乾隆偶然之间一翻,读到一本不同的书,便去翻名字,却发现是个没名字的,这一下感了兴趣,问了吴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