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芳菲(159)
葵兴:“南梁王该查一下身边的人了,今日他微服私访知道的人应该不多,却还是走漏了风声,必然是他身边的人出了问题。”
童玺:“希望这次刺杀事件不要影响五日后的科举考试。”
孙兵:“听说南梁王会在考试当日巡视考场,看来入场之前的检查会更加严格。”
乐芳菲:“感觉有些怪怪的...”
孙兵:“你觉得哪里奇怪?”
乐芳菲:“十七名刺客,你们不觉得有点多了吗?完颜骨还在梁都以北没有南下,他对志江这边的掌控力度不该有这么强。若是赵国此时有能力在杭城买下这么多钉子,应该留在更重要的时刻使用,而不是这种草草的刺杀上。而且,你们不觉得赵国反应太快了,派出的人数也太多了?最有问题的是十七人对三人,他们还失败了。”
孙兵拍了下手:“你在怀疑这次刺杀南梁王的刺客不是赵国派出的。”
乐芳菲:“总觉得那些刺客太不专业,三两下就能被我打晕,这些人不像刺客,更像是打探消息的细作临时上阵。”
葵兴:“细作...那可疑的人就多了,也许是南梁王在晋国的政敌,也许是御弟元吉。”
童玺:“元吉,你们在怀疑这次刺杀是他策划的闹剧?”
孙兵:“元吉确实可疑,他在栾国失了手,之后就没了他的消息。赵国和晋国在梁国之争是他一手挑起来的,显然他不会坐视赵晋梁国和平划分梁国土地。”
乐芳菲眼神一暗:“元吉此人阴险狡诈,而且罪不可赦。若是他来了杭城,若是能遇上...我定杀了他为民除患。”
孙兵:“元吉此人确实该死。他若在杭城,必会搅得南梁不得安宁。”
葵兴和童玺:“元吉该死。”
元吉引赵军入梁,直接灭了梁国,比晋国人更加可恨。每一个曾经的梁国,只怕都想要杀死他。不过呢,元吉到底有没有在杭城尚且未知。
杭城宝园南梁王府,南梁王庄言正在亲自审问刺客。
十七人刺客,死了十四个,其中四个是自己服毒自尽,剩下三个还活着。这三个在被乐芳菲打晕的人之中,在他们醒过来后,似乎是失去了自尽的勇气,这才没有自杀。
三名刺客分开囚禁,王府刑房伺候,南梁王逐个巡视,亲自询问。一番拷问之后,三人承认是赵国细作,只为刺杀南梁王。再加一番拷问,三人供出了两名内奸。这两人中,一人是南梁王的贴身侍卫,一人是南梁王幕僚。
微妙的是,那位幕僚平时没什么名声,在南梁王府多少有点滥竽充数的存在。但是那位侍卫就不一样了,他是去世的晋王太后给南梁王的人,平时颇得南梁王信任。
幕僚和侍卫自然被抓了,但是没有受刑,只是被单独囚禁在宝园里。
南梁王不让给他们用刑,也不让人探视他们,他自己也没找他们谈话,似乎就这样把他们软禁了起来。
事实上,就连乐芳菲都怀疑刺杀事件背后另有隐情,庄严又怎么可能不怀疑。庄严即使不像乐无忧那么精于算计,却也不是傻瓜。他也想到了似乎消失的御弟元吉。
这次刺杀事件,对外封锁了消息,杭城民众生活没有变化。但是在宝园,南梁王府里,却是搅动了人心。这件事越是拖着,人心越浮动。
☆、第138章 问询
刺杀事件的处置不能再拖了。
这一天,南梁王庄言终于去见那两个人了。他首先来到了囚禁那名幕僚的屋子。
“蔡先生?”
“是,蔡连见过南梁王。”
“你知道我的来意,有什么话说吗?”
“殿下,属下是冤枉的。”
“你能证明吗?”
“呵呵,没做过的事该怎么证明?”
“你觉得他们为什么会诬陷你?”
“不知道...”
“你是幕僚谋士,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不要有顾忌,尽管坦诚说,可能这事你最后一次跟我说话了。”
“其实这是属下第一次这样跟殿下说话...既然殿下问了,那我便说说我的想法罢。我在王府里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卒,根本没有资格知晓殿下的行踪,按照常理来说我就算想出卖殿下也没那个能力。
而李侍卫跟我不一样,他是殿下的随身侍卫,知晓殿下的行踪,只是那天因为另外有事而没有跟随在殿下身边。种种迹象,都透露出李侍卫才是出卖殿下的人,也许殿下一开始不愿意相信,但因为有我在旁边衬托,李侍卫的嫌疑无形中就变大了。
以上,都是普通人的普通想法,看似非常合理,就算殿下有所疑虑,细想却也找不出问题所在。但是,这件事情里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十七名刺客在以多对少的情况居然都没有伤到殿下,这就有些不可思议了。尤其是,十几个人围攻殿下四人,居然还能放跑一名侍卫赶回来报信,这简直有辱刺客这两个字代表的职业。”
“哦?你觉得他们应该杀了我?”
“不,殿下,属下不是这个意思,这只是属下分析出来的问题。”
“呵呵,没事,我明白,你继续说。”
“属下觉得那十七个人,与其说是刺客,更像是潜伏的细作临时变身刺客。他们行事非常匆忙,几乎是以死士的姿态行刺殿下,这简直就是自暴自弃式的自杀,太不符合常理了。这十七个人潜伏在杭城,以后能发挥的作用绝对比仓促间刺杀殿下要大得多。”
“没错,我也觉得他们的行动太奇怪了,继续说。”
蔡连收到庄言的鼓励,神色有些飞扬:“属下觉得关于这次刺杀,敌人做德如此草率,应是有其他目的。”
“其他目的?你觉得他们想干什么?”
“他们想离间殿下和李侍卫的关系。”
“哦?离间我和他的关系,有什么意义?”
“众所周知,李侍卫很早就跟随殿下,他又是已故太后娘娘推荐给殿下的人,若是他与殿下之间产生矛盾,势必影响殿下和太后娘娘留下的旧属之间的关系。
太后娘娘最宠爱殿下,也是最支持殿下的人,她老人家虽然以前去世了,但曾经忠于她的人都跟随了殿下,那可不是一支弱势的力量。说句逾越的话,那些人几乎占了晋国的半壁江山。无论殿下想在南梁做出一番功业,还是殿下想回晋国谋图更大的事情,这支力量都必不可少。”
“照你这么说,刺杀事件的幕后指使者可能不是赵国人,而是晋国的某些人或某个人?”
“正是,属下认为是殿下在晋国的政敌在幕后操纵了这件事。”
“那么那三个活口刺客是故意攀扯你和赵侍卫,为的就是挑拨我和太后娘娘旧臣属之间的关系?”
“是的,那些刺客根本就不是赵国派来的,只是打着赵国的旗号而已。”
“你说的有几分道理,让我明白了几个之前一直想不通的问题。你很好,还有什么要跟我说的吗?”
“没了,殿下,这只是属下粗略分析出来,希望能帮得上殿下。”
“很有帮助,让我想通了关键问题。你先在这里再待几日,我还要处理一下这件事的善后,等过几日便会把你放出来了。”
“殿下相信属下的推断?”
“我觉得你的推断有道理,只需再去查证几件事情,便能知道真相了,委屈你了。”
“不,属下不委屈,能得到殿下的赏识,作为一个幕僚,属下就是立时死了也甘心了。”
“呵呵,不会杀你的,放心吧。”
“殿下明察秋毫,属下这辈子跟定殿下了,愿为殿下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好了,我还要找李侍卫说几句话。你有什么事情可以跟外面的守卫说,你在这里只是软禁,并不是囚禁。”
南梁王庄言出了屋子,抬头望着头顶的太阳,脸色却阴沉了下来。他转身来到不远处关押李侍卫的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