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乐芳菲(88)

作者: 尤加利 阅读记录

“谢大哥器重,我李大一定带着大家平安到达志江。”

船只出航,后面几艘有人的船发现了不对劲,一起往这边追过来。只是追了一段水路,那些船便停下了。待到天边泛起鱼肚白,后面的船只连影子都看不到了。

上船后,乐芳菲等人进船舱找了间屋子说话。乐芳菲把这几天城里发生的事讲了,丁卯把他们这几天在城外的发现也说了。闫飞三人去找邓赖子叙旧,没一会儿也回来了。

大家还在逃命的路上,自然没空闲和心情把酒言欢。

后方追兵不知何时会追上来,前方又不知会有什么磨难在等着他们,一时的平静应该用来好好休息,养足了精神好应付后面的事情。

这是一艘中型船,能容纳一百来人左右,船上厢房不少。

乐芳菲一行总共六人,每两人住一间,也好互相有个照应。乐芳菲与童玺一间。

简单擦了擦脸,乐芳菲合衣往木床上一躺,几乎是沾着枕头就睡着了。

童玺躺在外间的床榻上,四肢摊开摆了个大字造型。感觉好久没在床上睡过觉了,原来床铺是这么舒服的。

船舱厢房里用具齐全,看上去品质还不低,想来是赵国兵卒从都城里搜刮的拿到这里来用了。

抱着丝绸棉被褥蹭了蹭,童玺很快也睡着了。

住在一左一右的丁卯四人却还没睡,四人商量了一些事情,随后各自两两返回房间,按照说好的轮值安排,三人先睡去,一人值守。

船行一日一夜,水面渐渐开阔。

船头李大找到邓赖子:“大哥,后方追兵不见踪影,我估摸着他们可能放弃追踪我们了。照目前我们的速度行驶,再有两日便可到达大都口。”

距离梁都最近的港口城名叫大都,大都的码头常年停靠商船客船近百,水面之宽可以想象,便被称为大都口。

梁都繁华,可是因为近些年屡经战火,都城失去了往日的人烟,便不再是梁国最繁华的城池。

反而是大都,因为距离梁都够近,又因为是港口跑路方便,战火反而没怎么波及到这里,渐渐成了梁国最繁忙的地方。

李大继续道:“大都口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咱们要不要进港?船上的吃食不多,最多在撑三日,若是我们不在大都口补充食物,便要找个小码头停靠补给了。”

邓赖子沉吟一会儿道:“我们去找闫兄弟等人,跟他们商量一下。”

也不知道李大是幸运还是倒霉,那天晚上挑中了这艘船。上船一天一夜,他们自然把船上的一切都摸透了。

这艘船里大部分地方都空着,只船舱里摆了几箱子的食物,看样子是给船上人路上吃的,除此之外竟是什么都没有了。没有预想中的财宝,也没有武器。

大概正是因为这艘船上没东西,赵人才会干脆放弃了追捕他们。

这一天一夜里,除了睡觉休息,乐芳菲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消失的赵国兵卒去哪里了。

丁卯四人在城外监视过一段日子,因为人手有限,也为了避免暴露,他们一直在城门附近守着,没有去跟踪那些离开梁都的赵兵,所以他们也不知道他们去哪里了。

不过,张莱观察过都城四周的踪迹,认为赵兵很可能去陪都了。陪都有军营,也有军粮,是屯兵的最佳选择。

乐芳菲比较赞同张莱的猜测。若赵国人真去了陪都,那就意味着晋国人放弃了陪都,间接意味着晋国人放弃了整个梁国。

乐芳菲和张莱讨论了几次,两人都认为晋人很可能已经撤出了梁国。若是这样,梁国就是赵国的囊中之物了。

乐芳菲希望自己猜错了。晋国和赵国相比,她更希望是晋国占领梁国。

赵国在梁国北边,国土以草原为主,民风彪悍更在栾国之上,而且赵国不在十二诸侯国之中。

约在百年前,北方草原出了一位雄主,统一数个部落建立赵国。赵国与元天下交战数年,约在四十年前,赵国主动向元天子称臣,把赵国纳入元天下疆域版图。

但是,赵国的君王却不是由元天子认命的,而是由赵国部落首领们选出来的。

四十多年过去了,赵国的属臣国属性只是个摆设,元天子从未能把自己的手伸进赵国。

所以说,没有人能预料到御弟元吉居然跟赵国勾结,他居然把梁国卖给了赵国。以及晋人竟然主动退出梁国,拱手把梁国送给了赵国。

乐芳菲实在很难相信眼下的局势。她不喜欢赵国人,也不喜欢赵王,从小就不喜欢。

她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见过赵国的使节,当然那是在栾国的时候。那位赵国使节,即使在栾王乐毅面前,也显得那么嚣张跋扈。只不过后来,当时栾王乐毅派出栾国勇士,狠狠教训了一顿那个赵国使节。

乐芳菲还记得那个使节离开的眼神,那不是折服而是狼子野心。

乐芳菲觉得元吉引赵国人入梁国就是引狼入室。

☆、第91章 下船

让李大把情况简单说了一下,邓赖子诚心向闫飞等人询问建议。

“...情况就是这样,还有两日便会到达大都口,诸位觉得我们是否能靠港补给?”

众人沉吟一会儿,便说出自己的看法,交流讨论。

闫飞道:“既然口粮不够了,那就必须补给。眼下世道乱了,小码头未必还有人在,说不定他们已经逃往南方,倒是大都口这样的大港更靠谱一些。”

邓赖子说出自己的担心:“可是我担心梁都里消失的那些赵人,他们有没有可能去了大都口,从都城坐船去往大都口太顺路了。”

孙兵道:“之前我跟乐乐商讨,都觉得赵人去了陪都。若是他们去了陪都,那么赵人志在北方,不在南方。若是如此,我们就不用急慌慌逃去南边。”

张莱道:“你这番话全都是假设,就没一点能确定的消息?之前备下的草药都用光了,我想去大都口采购一些药材留着备用。”

丁卯一直在旁听着,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他觉得去哪都无所谓,只要跟着乐芳菲就行。

乐芳菲听了一会儿道:“张叔说得有道理,我们目前没有确切的消息,全靠猜测这样下去不行。想打听最新的消息,必须得在大都口靠港。”

大都口对梁都和梁国的重要性,老百姓知道,晋人自然也知道。

大都的刺史、长史、司马等都是年前才上任的新官,但节度使却是一年多前换的晋国人。据说大都节度使还是李阔的心腹,不知道后来有没有换上孔先生或庄言的人。

乐芳菲心急要确认的是晋人是不是真的放弃了梁国,她觉得那位大都节度使必然会给出她答案。

一番讨论,众人最后达成一致,便是在大都口靠港,该补货的补货,该打听消息的打听消息。

可惜世事无常,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行船还没到大都口,乐芳菲和童玺爆发了激烈争吵,原来是乐芳菲终于发现童玺偷拿了梁王剑。

乐芳菲不介意把梁王剑送给童玺,她恼的是童玺把它随身携带。

“这一路上是个什么情形还不知道,你带着它就像带着随时会炸的黑火石。万一被人瞧见了,就是连累所有人丢性命的大事。”

“没几个人见过这把剑,就算被人瞧见了,那人也未必认得出这是把什么剑。”

“你还是不明白,看看这把剑上的宝石,还有这把剑的质地,别人看到这把剑哪用管这是什么剑,只要知道这把剑很值钱便够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到头来若因为这把剑丢了脑袋,到了阴曹地府我也要跟你算账。”

“我知道,没看我用破麻布包着它嘛,别人看了首先就不会觉得麻布里的东西会值钱。好了,我知道你的意思,反正已经带出来了,难不成要我丢水里去?要不这样,若是真有人瞧上了这把剑,我就送给他,绝对不犹豫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