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之再嫁日常(37)
不多会儿,郑杏花过来说时间差不多了,可以开始剃毛头了,郑赵氏便把平安抱了过来,往准备剃毛头的地方去。
郑大锤请来给平安剃毛头的是村里一个被人称呼为四叔公的非常慈祥的族老,六十多岁了依然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
据说四叔公四十多岁就给村里满月的孩子剃毛头,已经二十多年了,手法相当纯熟。
剃下来的第一刀胎毛,按照当下的习俗,郑大锤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小撮狗毛、猫毛拿过来跟胎毛混在一起,用红线绕成团团,挂在婴儿床的帐钩上,据说“可壮娃娃的胆”。
剃完胎毛,处理好胎毛就到了满月宴的时候。
现在大家日子都过得艰难,郑赵氏也是咬了咬牙才把家里最后剩下的野猪肉割了近十斤出来,配上菜地里的黄瓜茄子青菜等捯饬出来一桌像样的菜色。
这边正准备开吃,外面竟然来了一队兵士,一行十多人,手里竟然还捧着盒子,拎着一些吃的。
“敢问,这里可是郑大锤郑先生家?”
“是,你们是?”
郑大锤心里有些猜测。却还不敢确定。
“我们是李将军手下的,奉李将军令
给郑先生送些东西过来,这是李将军的书信。”
领头之人,一边解释,一边恭恭敬敬的送上了一封信。
戴妮看着郑大锤上前接过来,然后当着众人面打开看了。
“是不是李邦?”
姓李,这些人称呼为将军,除了他,戴妮还真想不出来第二个。
郑大锤点点头,“是他,我之前给邦哥写信提过平安大名还没定,邦哥替我想了几个,这些是他送过来的贺礼。”
“是不是有点太丰厚了?”
看着就不少,而且能专门用盒子装的,恐怕不便宜。
郑大锤心下也清楚这礼有些重了,可是李邦在信里提到他之前救李程并且教导李程的事,这样一来就不好推了,“先收下吧。”
戴妮点点头,郑大虎主动上前招呼兵士们把东西放到合适的地方,这边郑大锤也招呼领头人留下吃个满月宴。
“郑先生盛情本不该拒绝,只在下身上还有任务要完成,下次有机会一定登门拜访。”
郑大锤又留了两次,对方还是婉拒,郑大锤就知道对方怕是真的有其他任务在身,也就不再强留了。
送走了兵士,满月宴继续,不过这时候大家的话题已经转到了李邦所在的起义军上。
听说这支义军纪律非常好,对辖内百姓秋毫无犯。每到一处都会抓紧处理积累的政务,尤其是一些堆积很久的官司,李邦他们都会让人秉公处理,为此还处理了县里好几个以前仗势欺人鱼肉百姓的大户,现在县里好多人都已经叫李邦他们青天大老爷了。
而相对的,老皇上去世后,弄死了几个哥哥弟弟才好不容易坐上那把椅子的新皇就显得有些暴虐了……
满月宴结束,郑家赶着两天天气好,举家搬到了山外。
搬到山外没几天,姚先安就带着郑杏花母女三个回镇上了。
镇上之前因为各种原因,遭到一些破坏,济安堂不仅房体有一些损毁,里面剩下的一些没来得及带走的药材陈设更是让人一扫而空,所有的东西全都需要修缮然后重新置办。
好在,姚家的细软之前郑杏花都带了出来,有了这些,济安堂想要再办起来倒也问题不大。
送走了郑杏花一家四口,戴妮终于有时间来跟郑大锤说起之前月子里那件郑大锤没说的事。
“说吧,到底什么事,之前不能说,非得我出了月子才能说?”
郑大锤看着戴妮,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大妮,平平淡淡的过一辈子和锦衣玉食你会更想过哪一种生活?”
“自然是……”锦衣玉食,有好日子,谁不想过好日子?“你什么意思?我没明白……”并不是,其实戴妮还是能看出一些蛛丝马迹的,只是她不愿意相信罢了。
“邦哥他……”
“你别说了。”
郑大锤刚刚开了个头,就被戴妮出声打断了,“如果,我是说如果我说我只想平平淡淡过一辈子,我不在乎你能不能给我锦衣玉食的生活,你还会去吗?”
郑大锤没说话,好一会儿才哑声道,“不会,但是为了我们的儿子,我会。”他不能明明有希望可以给孩子给下一辈提供更好的生活,只因为自己贪图安逸就放弃。那样的话,如果有一天儿子问起来,他会无颜面对儿子。
眼泪来的太突然,戴妮来不及控制,眼泪就落下来了,落在郑大锤的手背上,打湿了他的手,也烫了他的心。
“别哭”,他心疼,“我答应你,一定保护好自己,好好的活着回来。”
戴妮伸手抹了把眼泪,看着郑大锤想要说点什么,可是话还没说出口,眼泪又再次落了下来,如此几次之后,戴妮也不去擦眼泪了,一直等到心情平静下来,眼泪没再落下,才问道“打算什么时候走?”
第33章 33章
郑大锤离开的日子是在五天后,接下来的五天,戴妮几乎抓紧一切时间在为郑大锤上战场做各种准备。
武器她帮不上忙,她就帮着临时赶制了两身换洗的衣服。战场上容易用到的止血药、解毒丸、风寒药什么的,她也请姚先安那边帮忙准备了一些。
还有护身符,戴妮让郑赵氏帮忙照顾平安,她自己一个人从山脚一路叩拜到山上,只为到附近最近的寺庙里替郑大锤求一道护身符。
寺庙里的大师傅都被感动了(他们这的庙小,平时还真没有这么虔诚求祷的),“施主大可放心,施主并非鳏寡的命相,想来施主所求当能达成所愿。”
“多谢师傅”
虽然不舍、担心、害怕各种情绪交织,这一天还是很快到了。戴妮强忍着泪意,抱着平安跟郑赵氏等人一起送郑大锤出门。
郑大锤一身短打,身上背着牛角弓、装有换洗衣服跟常用药材的包袱,手里拎着一把防身用的磨得锃亮的斧子。
“就送到这吧,别送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总是要到分离这一刻的。
“大锤,你一定照顾好自己,平平安安回来,大妮跟平安这有娘呢,你别念着,啊?”郑赵氏看着大儿子抹眼泪,旁边郑大虎、郑槐小声安慰着。
“娘,放心吧,我一定会保护好的。”
安慰完爹娘,叮嘱弟弟照顾好家里,郑大锤走到戴妮母子跟前。
平安还小,还不会说话,被戴妮包了襁褓抱在怀里,直勾勾的盯着郑大锤直看。
郑大锤伸手抚了抚小家伙的小脸,逗了一会儿小家伙这才抬头看向戴妮,“我走了,你……”郑大锤想说若是自己万一回不来了,你就找个好人嫁了吧。可是最终自私的他还是没能说出口。
跟家人告了别,郑大锤转身离开,走出好一段了,戴妮陡然想起来,大喊“郑大锤,你儿子大名叫什么?”
郑大锤脚步顿了顿,转头看向戴妮,“就叫郑一顺吧”希望他们一家人都能平平顺顺的。说来这名字还是李邦给他的信里开玩笑取得,没想到这会儿竟然觉得特别合适。
*
京城
朝廷在经过几个月的老皇帝去世,诸皇子争位,新皇登基的动荡后,终于腾出手来开始收拾这片土地上如星火般的起义军。
所谓出头的橼子先烂还是有道理的,李邦他们就因为这段时间动作太大受到了朝廷方面的重点对待。
新皇在朝会上当着众大臣的面点了五万大军,以国丈刘章为元帅出师征讨。
李邦等人得到消息第一时间就召开了顶层会议。
会议上不仅跟李邦同级的头领开始踟蹰怯战,就连大头领竟然都如坐针毡。
李邦见了,面上不显依然慷慨激昂、指点江山,鼓舞众人士气,将大家伙说的热血沸腾,并提出围魏救赵,逐个击破的方针,使得众人好像看到胜利就在眼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