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之再嫁日常(43)
于是郑大锤再一次从战场上退下来后,就受到了包括王首领在内的众首领的热烈欢迎。
“这是啥情况啊?”郑大锤看向李邦。
李邦只笑不说话,一直到郑大锤把王头领他们都打发了,李邦才把众人的心思跟郑大锤说了。
“估计他们现在都想巴结你,等这件事结束了让你能给他们练练兵呢。”
生逢乱世,谁都知道手里的兵马才是最重要的。谁不想要一支强悍的军队?
道理郑大锤自然也懂,只是他没怎么经历过这样的场面还是有些不太适应,“这样会不会不太好啊?”郑大锤挠挠头。
李邦笑着摇头,“没什么不好,有什么不好的?他们要是想要你过去给他们练兵,你就过去给他们练,就算再好的兵,没有一个好的将领,那也是白搭。没听过那句话嘛,‘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啊”。
“行吧,你说了算,你说行就行”,反正这些训兵方法也都是李邦交给他的。
跟李邦沟通完接下来的战略战术,困乏不已的郑大锤倒头就在李邦这里睡了过去。
李邦看着郑大锤消瘦了不少的身形以及黑了不止一个色度的肤色,难得的有点心疼好兄弟。哎,等这场战事结束,给大锤好好补补吧,不然到时候要是回去,弟妹估计得不给他好脸了。
跟官军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两个月,期间因为官军那边缺粮,郑大锤差点带人打到对方军帐,后来还是天气冷下来了,双方棉衣都不够,这才罢兵休战。
同时李邦得到消息,朝廷的军需官常有德因为未能及时完成运粮任务被调回京城受审了。刘章也受到了申斥,听说朝廷方面正准备年后开春换将。
也因此,李邦一直很关注京中的动向,派了不少人去京城打听消息。甚至进入十二月份,双方彻底休战后,李邦直接带着郑大锤二人一番乔装打扮之后往京城走了一趟。
亲眼所见,南方征战不断,京中却依然繁华,官员贵族们依然过着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
郑大锤跟着李邦去青楼、赌场这种三教九流都有的地方打听消息,就见到不少朝廷大员。甚至当场见到好几出强抢民女,强买强卖。
郑大锤看到要上前,被李邦死命给拽住了,李邦一句‘天下可怜人那么多,你这样能帮几个?’让他彻底愣住了。
是啊,他根本帮不了,他这时候如果站出去,不仅帮不了别人,可能还会把他跟李邦陷进去。
“大锤,这个朝廷已经腐朽了,我们现在在做的就是推翻这个腐朽的朝廷,给全天下所有老百姓争一个朗朗乾坤……所以你要忍住,这些人以后我们总会收拾的。”
郑大锤重重点头,若说在来京之前他对于跟着李邦造反还只是处于朋友之间的义气以及给自己儿子争一份为官做宰的可能的话,那么现在他的心境完全变了,他现在有了更深的使命感,为普天下的所有老百姓改天换日的使命感……
第38章 年前
临近年关,远在平安镇的郑家人也正在为过年做准备。
今年因为家里多了个小平安,虽然郑大锤不在,家里倒也比往年要热闹了不少。
除了例行的除尘,赶年集准备各种鱼肉糖果子等年货,郑赵氏还特意去布庄里买了几尺红布。
用郑赵氏的话说,“我们平安这么好看,穿上这个红布做的衣服肯定就跟画里的年娃娃一样。”
戴妮也不忍负了郑赵氏的好意,只是在郑赵氏给平安赶制衣服时,把家里其他的活计揽了过来。
今年从山里搬出来已经六月份了,没来得及捉小猪崽子养,所以今年家里是没有养猪的,不过养了十来只鸡。
早早地,郑赵氏就放出话来,今年过年要把家里的两只大公鸡都给杀了,好好过个富裕年,再去镇上买点肉到时候多做一些腊肉,回头给郑大锤也送一些过去。
戴妮这些日子就在做这些,杀鸡,切肉,腌渍之后挂在外面风干,为此她还特意去买了一些配料回来。
“娘,看着这天估摸着要下雪呢,我把外面屋檐下挂的肉都收回屋吧?”
“行啊,你收吧”应完戴妮,郑赵氏收回视线,收完手里最后一针,把手里的小衣服拿起来比划了一下,然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娘给平安做的新衣服做好了?”
郑大虎正好跟着抱平安出去玩的郑槐从外面进来看到郑赵氏手里的小衣服,特意瞄了一眼,还真挺好看的,不过“这衣服会不会有点小啊?”看着就那么丁点大。
郑赵氏笑着把小衣服放好,过来把平安从郑槐的怀里接过来,“不小,我们平安也不大,现在这个正好穿,回头我再做一身大一点的,留着平安大一点穿。这样我们平安就一直都有新衣服穿了,是不是啊平安,穿新衣服。”
小平安不懂,但是还是被郑赵氏逗得给了对方一个天真的无齿之笑。
戴妮正好收了风干的肉拿进来听到郑赵氏还要给平安做衣服便劝到,“娘,您也不用一直给平安做新衣服,小孩子见风长,新做的衣服穿不了几次就小了,剩下的布留着将来给大虎娶媳妇时添个聘礼也是好的。”
郑大虎在旁边连连摆手,脸涨得通红,“嫂子可别,还是给平安做,平安穿红的好看。”
郑赵氏也不同意把布料给郑大虎留着,“聘礼再说聘礼的事,这是我给咱们平安买的,可不能给他二叔,再说,大虎那新媳妇一时半会儿不是还定不下来嘛”
出了之前刘家临时反悔的事情之后,郑赵氏放出话去要给小儿子挑媳妇,确实不少人家有意向。
可是郑赵氏吃了上次的亏,现在也学精明了,并不再仓促应下,准备多比较比较,多瞧几家再定,所以一时半会儿估计还真定不下来,不过郑赵氏最近在相看的这几家姑娘戴妮觉得都还不错,不管是姑娘自己还是姑娘家里风评都很好。
因此郑赵氏这么说,戴妮便也没再继续说衣服的事情,“娘,这肉我看着风干的差不多了,我再放厨房里熏熏应该就行了……也不知道李家那边有没有收到大锤他们送来的信,要不我回头去李家村走一趟?”
“不用,我明天去一趟吧”
郑槐一边在郑赵氏跟前逗着小孙子一边道,“大虎明天跟我一道去,把那风干的鸡带上一只,再带上半袋米……”
“这礼会不会有点太重了呀?”郑赵氏迟疑,这可比农家所有礼都重。
“不重”别看郑槐等闲不怎么管事,但是人情世故他还是懂得,而且比郑赵氏看的长远,“大锤跟李邦之前处的好是之前处的好的,现在在人手底下干活又是另一码事,就算是为了大锤,这礼也得重一些。”
戴妮看向郑赵氏,她倒是不心疼东西,毕竟送东西过去是为了郑大锤,她孩子的爹。
“行吧,那就送,只是这么一来,就没法给大锤送一只,原本两只我还想着家里吃一只,留一只给大锤送过去呢。”
郑赵氏感叹,早知道就跟村里再买两只公鸡了。
“家里过年吃半只,留半只给大锤送过去吧。”郑槐再次开口。
“那也行。”
第二天,郑槐带着大虎拎着半袋米一只鸡去李家,还真从李家带回来一封信,也是他们父子俩赶巧了,信就在他们到李家没多久送到了。
“大妮,快,大锤来信了,赶紧给我们读一读。”
郑家除了郑大锤,也就郑大虎稍微认识几个字,还没戴妮强,所以家里的信件都是戴妮负责读写的。
戴妮上前接过信,很是激动的拆开,熟悉的字体跃然纸上。
“爹娘,大妮,大虎见信如唔,前面的家信已经收到……”
信里郑大锤说了一些他在那边的事情,又问了问家里每个人的情况,重点问了平安的情况,事无巨细,虽然他不在身边却都想到了。然后就是叮嘱家里人好好保重自己,叮嘱戴妮,大虎照顾好爹娘跟平安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