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之再嫁日常(46)
“元帅,京城来信了。”
刘章点点头,从下属手里接过信。
信是刘府姻亲,他的好兄弟林淮大人寄过来的,信里主要说了年后朝会常家姻亲王家参奏他‘拖延以致贻误战局,兵出累月毫无建树’的事情。
这份奏折虽然当下被皇上按下去了,可是依他看皇上的意思好像也不是没有怪罪的想法,只怕是还没想到合适的接替之人罢了。敦促他赶紧做出一点成绩来,不然他在朝堂也不好替他说话。
林淮可能也是急了,竟然写到哪怕是‘杀了几个叛军或是一个什么小首领呢’
刘章一开始其实是挺看不上这种的,他要立功就要堂堂正正的的功绩,可是从林淮的信里知道娘娘在后宫也很不好过,因为他在外征战毫无建树,娘娘为了他承受了很多陛下的怒火,前些日子还传出病了,刘章便有点心疼了。
自己就这么一个女儿啊,从小也是娇宠着长大的,他又怎么忍心叫宫里的女儿为了他受难呢?
“来人……”
接下来一段时间,官军的小动作越发频繁,各种手段尽出,虽然不能给起义军大局上造成太大的困扰,却也确实有一些不够谨慎的大小头领在官军手里出事。
且出事的还都是王头领他们手下的人,气的王头领他们恨不能把那些官军给吃了。
“奶奶的,一定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这仗打的也忒憋屈了。还朝廷元帅呢,我看跟个地痞流氓也差不多了,净整些邪门歪道算什么本事?”
打仗还真的就不需要管什么手段,只要好使就行,李邦心说,但是这话,没法跟王统领他们说。
而且同样的手段,他们也不是不能还回去。只是他想把刘章的这些手段宣扬出去,让皇帝觉得刘章能力不够,要想达成目的只能用见不得人的手段。
当然如果皇上不这么想刘章也没关系,自有朝堂上刘章的那些对手对其群起而攻之,这样的话,朝堂上就会乱起来对他们来说会更加有利。
以后即便是皇帝又换了另外一个将领过来。对方对付他们也会有诸多顾忌。
李邦想的很好,设计的也很精密。事情的走向一开始也确实向他预料的方向发展。
朝堂上因为刘章的用兵手段闹成了一锅粥,皇上倒是没什么想法,反正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但是下面的大臣不这么想,他们觉得刘章手段低劣,进而开始人身攻击,然后皇上也被他们弄得烦了(主要刘章弄死的都是小喽啰,要是直接弄死了李邦,说不定皇上还会替他说话),直接给刘章下了一道申斥。
然后就是整个朝堂遴选新的接替刘章剿灭叛军的人选。几个党派一连争了好几天,这个人选才最终定下来,这个人就是出自已经没落将门的白府当家人白鹤,其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曾替朝廷镇守北疆,一家几代忠良,可惜下场却不好,白家子弟大多战死沙场。
十多年前,匈奴几万大军南下,白老将军镇守北疆责无旁贷,为了挡住匈奴,为朝廷援军争取一些时间,白家包括白老将军在内三代五人全部战死……
第41章 第 41 章
得知白鹤即将替代刘章成为剿灭他们这些叛军的元帅,李邦担心了好些日子,毕竟白家家学渊源。他自己虽然懂些兵法,郑大锤也是天生的将才,却还是缺乏足够的磨砺,如今就对上文韬武略俱佳的真正将门虎将,他们胜算并不大。
实在不行,就跑吧。李邦心道,最坏的打算也不过就是躲一阵子,亦或是转投其他势力去。反正他相信这个从根子里都已经烂掉的王朝已经坚持不了不久了。
为此李邦还特意找到郑大锤跟他一起商量了逃跑,不对,撤退的路线。做了最坏的打算。
谁能想到,事情半路竟然峰回路转了。
因为杨家,上一辈还出过当朝太子太傅声名赫赫的杨家竟然反了,并且还险些逼宫成功。
最后皇上虽然险胜,却也没能把杨家余孽尽除,杨家嫡系的儿孙跑走了好几个。
也不知道是不是杨家早有准备,人一跑出去,就占了一个山头,公开跟朝廷对抗上了。
一时间,京师震动。
这样一来,惊魂未定的皇上自然也就顾不上南面李邦他们这些叛军了。
很快刘章就接到了皇上密旨,令其率大军火速回京。
刘章不敢违抗只留下少许人鼓噪呐喊,以作疑兵,等李邦他们反应过来,刘章他们已经跑出去三四十里地了。
“他们就这么走了?”
王头领他们还都没法相信这个事实。不过,很快他们就兴奋起来了:他们安全了,最起码暂时安全了啊。
没有了悬在脑袋上的巨剑,几个头领眼见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
之前因为有官军的威胁在,大头领一直处于空置状态,战时听李邦统一指挥,非战时就自己管自己的。
现在旁边虎视眈眈的官军走了,谁当这个大头领的问题再次摆在了众人的面前。几个头领为了一个大头领的位置彻底闹翻了。
为了增大自己的筹码,他们在探明李邦对大头领位置无意后,纷纷过来拉拢李邦。
又一个头领上门后,李邦再次明确的摆出自己的立场,“我对大头领的位置无意,我只要两个县,大头领的位置你们自己决定。”
先锋营实力强悍,李邦更是运筹帷幄,若是李邦加入大头领的争夺,他们所有人都没戏,所有所有人都默认了允诺给李邦的两个县。
一开始李邦只顾自己练兵,对几个头领之间的争斗视而不见,后来看他们闹的实在太厉害,甚至开始自相残杀,李邦本着眼不见为净干脆直接带着自己扩大了不少的先锋营回了平安镇。
李邦这一决定,最高兴的莫过于包括郑家人在内所有从平安镇及附近出来的壮丁家属了。
戴妮听说郑大锤他们回来的第一时间,就跟郑赵氏她们一起抱着小平安去镇子城门口迎。
远远的看到一队甲士过来,戴妮第一时间就在那么多人中间搜寻到了那一抹熟悉的身体,“娘,快看,大锤,是大锤,大锤回来了?”
“是是,回来了,回来了。”
队伍越走越近,戴妮听着旁边很多跟她们一样早早等在这里的家属开始哽咽,哭泣,却没有一人觉得丢人或是难堪。
这会儿所有人都很兴奋,等到人走到跟前,大家已经开始大声叫着喊人了。
“郑大锤,郑大锤”戴妮也跟着大喊。
郑大锤听到戴妮几人的声音,忙寻着声音望过来,戴妮几个赶紧冲郑大锤挥手。
看到妻儿父母的那一瞬间,郑大锤眼圈一下子红了。
郑家几个人也没好到哪儿去,郑赵氏一个劲念叨,“瘦了,瘦了”,就连郑槐都在低头抹眼眶。
“大妮,爹,娘,你们先回去吧,我回头就回家去。”
他们现在还不能散,得先把人带回军营安顿好,军营就建在平安镇里面的一处宽阔处。
“诶,好,好。”
戴妮、郑赵氏虽然连声说着好,还是跟着郑大锤他们这一列行进的队伍一直往前走,眼看着他们进了平安镇,进了军营被军营高高的围墙隔绝了视线,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郑杏花邀郑赵氏她们先去济安堂歇歇再回,都被郑赵氏给拒绝了,“你兄弟要回来了,我得回去把家里收拾收拾,瘦了那么多,之前的衣服怕是也穿不得了,还得给他重新做两身,还有大锤喜欢吃饺子,我先给他备点白面、备点肉,他什么时候回去了,我什么时候给他包……”
郑赵氏絮絮叨叨说了很多,比戴妮考虑的周全多了,让戴妮不得不感叹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
郑大锤回家是在三天后,到家天都黑了。
戴妮虽然很高兴人回来,却还是唠叨了两句,下次要是太晚了,就第二天回来,路上不安全。